第238章 办报(1 / 1)
把制药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教会了张诗函四人如何操作,这剩下的时间,就是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只要能成功制出,等个几年也无妨。
这之后,杨为先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报社上。
宣传途径,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一晃之间,半个多月过去。
四月二十,傍晚,散衙后,杨为先刚走到家门口。
就隐隐听到了刘筱婉和王可馨、张诗涵三人讨论的声音。
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自三女有了工作,时不时忙完后,都会一起讨论交流心得。
这样做,也是因为三人负责的工作都有些联系,随时都会有合作的时候。
见状,杨为先不禁笑了起来。
就问问谁,可以做到让家里三个美妻和好几位俏丽小丫环和平相处的。
“哈哈哈!”
想着想着,杨为先大笑一声走进了院内。
“呀,是相公回来啦!”
“咦,相公今日怎么这般高兴。”
“是有啥好事呀!”
三女这时看见回来的杨为先,停下了讨论,面带微笑打起了招呼。
“哦,没事没事。”杨为先摆了摆手,笑嘻嘻着,“就是看见俺三个漂亮媳妇,心里高兴。”
“哼......讨厌。”
三女没好气白了一眼,可心里乐开了花。
杨为先见状,毫不在意,就是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他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说道:“你们刚才讨论啥,该谈论就讨论啊,相公我就一旁听听。”
“哦......哎呀。”刘筱婉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快步向他走去,
“相公,刚才我和妹妹们讨论这报纸排版内容的问题。
这是刚设计好的一份,你看看有啥建议不?”
“是啊,相公,你快帮忙看看。”王可馨和张诗涵二女异口同声提醒着。
“好,我看看先。”
杨为先微笑了下接住报纸,看了几眼纸张大小,打开是一整张长宽二尺的黄白麻纸。
随后,仔细阅读了起来,内容有翻译成白话文一小部分大明律法、赵王河疏通进展、生活卫生注意事项、西游记第一回第一章《开天辟地,仙石孕育》。
最后,还有一道八股文,题目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道八股文,可以说是重头戏,只有每月初一那期报纸会出。
首先是抛出题目,谁都可以参与写作,有自认为做的好的可以实名报名。
届时,月底之时,报社会联合曹州衙门举行比赛,邀请附近州府大儒参与评判。
第一名者,奖价值在三两的一副文房四宝,小麦一石,也就是一百五十斤。
第二名者,文房四宝减半,只有纸笔,以及小麦八斗。
第三名,就只有小麦五斗了。
若是愿意把文章授权卖给报社印刷出版,根据名次不同,对应会有十两、八两、五两银子写作费。
可以说,只要一位读书人,真有才华,每个月都参与报社活动,写出一篇好的八股文,养活一家七八口人,真不是什么难事。
在一边读书的时候,还能养活一家人,这对那些寒窗苦读的寒门学子是多么大的诱惑。
只要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肯定是会拼了命参与。
而报社这样做,看似是不要钱的发奖励,但日后所获得的回报那是不敢想象。
可算下,一年十二道题目,三十六篇优秀文章,也就三百多两。
按人数算,多可能是三十六人获奖,少则是三人。
以这样的人数,六年为期,就可能是百来人,如果在这个时间参加了两次乡试和殿试,有一个中得举人或进士,那报社就不亏。
若是有三五个,甚至十几个,那报社真就是大赚特赚。
不仅可以靠着他们当初的文章印刷成书卖钱,还能因其高中而闻名天下。
若有人懂得知恩、感恩,知道当初是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支持着他考取功名,而回报报社。
而报社的背后是谁,是刘筱婉,而刘筱婉背后是谁,是杨为先。
这一层又一层,最后来到杨为先这,就可以形成紧密的人脉资源。
所以,少赚些钱财无所谓。
人脉、圈子,才是无形的财富。
花了一刻多钟,杨为先基本看完了这一份报纸,抬头看向三女。
“这份报纸还行,就是这个排版、内容字数、广告位不行,还有纸张大小。”
“那相公,你觉得怎么改?”
“来,过来这边,我说给你们听,你们记下。”
“哼,不正经。”
三女看了下杨为先手势,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了,白了一眼,最后还是走了过去。
随后,四人紧密的激烈讨论起来。
过了好久,差不多半个时辰,准备吃晚饭了,才结束。
这最后的结果,是把报纸设计成一张长一尺五寸,宽一尺的黄白麻纸。
正反共四个版面,分为政令律法、民生医疗、小说趣事、科举。
其中各处穿插了黄金广告位四个,普通广告位八个。
一张纸的成本在两文钱,算上印刷、内容收集、编辑校对、运输、销售等费用,印一千份报纸,则平均十二文钱。
印三千份,则是十文钱,印五千份,则是八文钱。
生产的份数越多,占最大头的内容收集费用则被平摊下来了。
加上负责走街串巷售卖吆喝的人员,都是由八到十六岁的少年担任,每天十文钱,包一顿午饭或晚饭,成本看起来没有那么高。
但这样的价格,对如今的百姓来说,也很贵。
一直亏本卖,也不现实。
最终是定下,每月逢一、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这六天出一期报纸。
取五天为一期,也是精心算过的。
以曹州为中心,方圆三百公里有河南府、开封府、济南府、东昌府临张、兖州府济宁、徐州等农工商业繁华地区。
天气正常的情况下,骑马五天内是可以到达。
不管是让专人送货,还是行商之人路过捎购,都不会让两期相隔太久。
同时也能满足报社,为下一期报纸整理和印刷留出足够的时间。
报纸的事情确定了,这剩下自然是专门培训报童了。
俗话说,一个好的销售,是可以给产品升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