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囚识百年(1 / 1)

加入書籤

谢玉听闻年轻人的话语,那浓密的眉头瞬间如拧紧的铁锁,紧紧蹙起,深邃的眼眸中陡然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诧异。

这意识体醒来吐出的第一句话,如此出乎他的意料。

他可以确定,自己从未见过眼前这个意识体,更对对方口中提及的“老骗子”毫无头绪,这背后难道真的隐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缘由?

就在谢玉陷入沉思的这片刻间,年轻的意识体像是在宣泄完内心的愤懑后,情绪似乎稍稍平复了些许。

他深深地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无奈与不甘,在这浓稠的混沌雾气中悠悠回荡。

他眼神中满是愤懑与不甘,缓缓地转动着头颅,开始仔细打量起四周那如实质般浓稠翻涌的混沌雾气。

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感知与不凡的见识,他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自己如今被困在了一个封闭的小世界之中。

这个小世界犹如一座无形且坚不可摧的牢笼,将他死死禁锢其中,让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之前在那神秘之地的种种遭遇,那些被欺骗的画面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汹涌翻腾,他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

他满心的怒火并非冲着此地的主人,而是那个害得他落到这般凄惨田地的老骗子。

“该死的!”

他忍不住再次在心里狠狠地暗骂,那声音虽小,脸上却咬牙切齿。

“那老骗子当初信誓旦旦地哄骗我,说一切都已筹备得万无一失,压根儿不会有任何危险,结果呢!我差点连命都丢了!”

而且他现在十分确定,暗中必定有个强大得令人心悸的存在正窥视着自己,而这个人,应该就是之前在那片奇异空间阻拦他的神秘强者。

这个强者的实力深不可测,犹如无尽的黑暗深渊,相较之下,自己弱小得就如同蝼蚁一般,对方若想取自己性命,简直易如反掌,只需轻轻动一动手指,自己便会如风中残烛般瞬间熄灭,魂飞魄散。

若不是那老骗子给自己准备的护身手段在一开始起了点作用,自己恐怕早就灰飞烟灭,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

此刻的年轻人,表面上看似镇定自若,可内心实则慌乱如麻,仿佛置身于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被吞噬的危险。

但他那机灵狡黠的本性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瞬间被激发出来。

他佯装不知有人在暗中窥视,一边在混沌中佯装镇定地探寻出路,脚步看似沉稳有力,实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内心紧张到了极点。

与此同时,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暗自思索着对策。

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现在身处绝境,必须万分谨慎,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关乎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暗中观察的谢玉,眼神冰冷得如同千年玄冰,眼光宛如实质,犹如两柄寒光闪闪的利刃,死死地盯着年轻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细节。

他心中的疑团犹如越积越厚的乌云,越来越大,对这年轻人的突然出现充满了警惕与深深的不满。

“哼,看你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谢玉暗自冷哼一声,那声音犹如从九幽地狱传来,带着丝丝彻骨的寒意。

他倒要看看,这个狡猾的年轻人究竟在盘算着什么,又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如同在黑暗中探寻隐藏的真相,绝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此刻,年轻人虽佯装镇定,但内心的慌乱却如汹涌的暗流,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决定拼尽全力尝试打破这个小世界,寻得出路。只见他猛地高高抬手,全身的肌肉瞬间紧绷,犹如一张拉满的弓弦,蓄势待发。

紧接着,他以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然气势,朝着混沌空间的壁障轰出一拳。

刹那间,他整个意识体爆发出莹莹金光,那光芒仿若实质,如同一件璀璨无比的战甲将他笼罩其中。

金光随着拳风如灵动的游蛇般涌动,丝丝缕缕地朝着混沌空间的壁障蔓延而去,看似柔和,却隐隐蕴含着一种破釜沉舟、势要破局的坚定决心。

然而,当这带着金光的拳风触及壁障的瞬间,便如同泥牛入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壁障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紧接着,一股磅礴得令人绝望的反震之力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袭来,犹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

年轻人躲避不及,被这股强大的力量狠狠震飞出去,身形如断了线的风筝般在混沌中不受控制地翻滚,显得狼狈不堪。

“噗!”

年轻人忍不住一口鲜血喷出,那鲜血在空中化作一片血雾,带着生命的气息飘散开来,他的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显然是被壁障的坚固程度所震撼。

但他并未就此放弃,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那是一种绝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定。

他迅速稳住身形,强忍着身体的剧痛,再次凝聚力量,周身金光再度闪耀,而且这一次,光芒比之前更加耀眼夺目,仿佛在燃烧着他最后的希望与力量。

他接二连三地朝着壁障轰出数拳,每轰出一拳,便以极快的速度闪到一边,如同鬼魅般灵活,试图避免再次被反震之力击中。

拳拳带风,每一拳都蕴含着他求生的渴望,可那壁障却依旧稳如泰山,犹如一座亘古不变的巍峨高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仿佛在无情地嘲笑着他的挣扎与反抗。

谢玉隐匿于暗处,双眸紧紧锁定在混沌中苦苦挣扎的年轻人身上,神色凝重。

“此子先前施展的拳法秘术,观之甚为眼熟,那招式的韵律与节奏,仿佛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之间,竟难以想起确切之处。”

他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犹如两道能穿透混沌的犀利光束,

“但他施展着的身法,却是行字秘。”

提及行字秘,谢玉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逍遥天尊的身影。

逍遥天尊,其创立的行字秘更是成为了无数修行者梦寐以求的无上秘术。

然而,念头刚起,他便即刻否定了逍遥天尊算计他的可能,心中暗自仔细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在这漫长到近乎无尽的岁月里,诸多天尊古皇所创的经文秘术,因各种机缘巧合流传在外,已并非什么稀罕之事。

毕竟,就连他谢玉自创的体书与经文,都早已流传在外,世间有许多并非谢家血脉之人也在修行。

那些古老的传承,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变迁,被不同的人所获得。

如此想来,行字秘虽为逍遥天尊所创,却在广袤无垠的九天十地,被诸多古老大教与神秘古族机缘巧合下获其传承,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不能仅仅因为这一点就说明是逍遥天尊在背后算计他。

其二,这些年,谢玉一直对长生天尊与逍遥天尊的动向保持着密切关注,时刻留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逍遥天尊这个人,行事风格虽算不上光明磊落,但以他对逍遥天尊的了解,此人却颇有自知之明。

逍遥天尊深知自己与谢玉之间的实力差距,既无对他下手的动机,其实力也远远不足以暗中布局算计他。

逍遥天尊向来不会轻易挑起事端,更何况是针对他谢玉这样的强者,他不会做这种毫无胜算的事情。

想到这里,谢玉决定继续隐匿身形,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顶级猎手,耐心且专注地密切关注年轻人的一举一动,试图揭开这背后隐藏的重重谜团。

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耐心,年轻人定会在不经意间露出更多破绽,而真相也将如抽丝剥茧般渐渐浮出水面。

年轻人在这封闭的小世界内,并未因先前冲击壁障无果而气馁。他眼神闪烁,犹如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孤狼,透着一股坚韧与执着。

一边在混沌雾气中艰难地游走,那雾气如浓稠的墨汁,将他的身影时而吞噬,时而显露。

一边再次高声呼喊:

“前辈!若前辈在此,还望能现身一见,晚辈实在不知自己为何会闯入此地,还望前辈慈悲,放晚辈离去。”

声音带着恳切与试探,在混沌中回荡,仿佛一只无形的手,试图拨开那层神秘的迷雾,探寻一丝生机。

谢玉于暗中静静凝视,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嘲讽与不屑的弧度,心中暗自冷笑:

“这小子,满口虚妄之言。若真是无意间闯入,先前又怎会不顾一切、燃尽自身诸多底牌,执意冲进我这无疆界?哼!且瞧瞧你还能耍出什么新花样。”

此刻,小世界中的年轻人早已精疲力竭,仿佛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仅仅凭借着最后一丝顽强的意志,勉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他的力量犹如无源之水,每动用一分,便少去一分,他根本无法从天地之间获取任何力量的补充。

事实上,现在他自己都如坠云雾,完全不清楚究竟来到了何种所在。

一切不过是遵循那老骗子的指示,而后便稀里糊涂地出现在此地。

原本满心以为不会遭遇危险,可谁能料到,刚一抵达,便险些丢了性命,他隐隐猜测,自己恐怕是误闯进了某位前辈的隐秘禁地。

谢玉不急不忙,负手而立,静静看着那年轻人在小世界之中苦苦挣扎。

他神色淡然,仿佛在观赏一场有趣的戏码。在他眼中,这年轻人不过是困在笼中的蝼蚁,翻不出什么大浪。

他打算先晾一晾这年轻人,反正自己现在坐拥无尽岁月,时间多的是,有的是耐心与这年轻人耗下去。

如此,悠悠然又是一百年过去。

这一百年,对于谢玉而言,不过弹指一瞬,如同漫长岁月长河中的一滴水,转瞬即逝,在他无尽的生命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插曲。

但那年轻人在日复一日的艰难挣扎中,身形愈发憔悴。

没有力量根源,每一次尝试突破都消耗着他本就不多的精力,身躯渐渐佝偻,如同饱经风雨侵蚀的老树,树皮龟裂,尽显沧桑。

面容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与苦难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

但他眼中的求生欲望,恰似永不熄灭的火焰,灼灼燃烧,在黑暗的混沌中,如同一盏倔强的明灯。

这百年间,年轻人多次对着虚空喊话,声音从最初的急切洪亮,变得沙哑微弱,仿佛生命的烛火在渐渐熄灭,每一次呼喊都像是他在绝望深渊中的最后挣扎。

然而谢玉全都置之不理,如同一块冰冷无情的顽石,对年轻人的呼喊充耳不闻,不为所动。

谢玉选择晾这一百年,成效显著。

那年轻人显然已被渐渐磨光了耐心。

要知道,在闯入这个小世界之前,他还未满百岁,正是意气风发、活力四溢的年纪,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与无限的希望。

可如今,却在这小世界中被困了整整一百年,对他而言,这百年时光仿若无尽的煎熬,如同在地狱的烈火中炙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折磨。

似是在内心深处历经无数次天人交战,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缓缓抬起头,那原本光洁的额头如今已满是沟壑,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像是两片即将凋零的枯叶,许久之后,才艰难地从灵魂深处挤出喑哑低沉的声音:

“前辈……”

稍作停顿,他似是鼓起了全身仅存的力气,又接着说道:

“晚辈姓叶,实是遭一个老骗子哄骗,才误打误撞闯入此地。”

语气中尽是恳切,他实在是受够了这里。

“前辈若有任何想知晓之事,只要晚辈知道的,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求前辈大发慈悲,放晚辈出去。”

他的声音在浓稠的混沌雾气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宛如在茫茫黑夜中摇曳的微弱烛火,却又似蕴含着最后一丝不屈的倔强,在这无尽的黑暗中努力闪烁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