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烂泥最终还是扶不上墙(1 / 1)
朱允炆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能机会只有这一次。
更令他郁闷的是,此时的老娘吕氏不在旁边,没有人给他指点,全靠他自己临场发挥。
对于蓝玉等人的嚣张跋扈,朱允炆也是早有耳闻。
尤其是听说过蓝玉竟然有1000多个义子,让朱允炆不可思议。
蓝玉整这么多义子干什么?
难道这蓝玉真的是包藏祸心?
这天下之大,所有的领土都是大明的,所有的朝臣也都是大明的。
而爷爷朱元璋是大明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点朱允炆还是非常清楚的。
如今爷爷竟然提到了监国,而且还专门点出了问题,自己怎么对付蓝玉等人。
爷爷的意图很明显,他雄才大略,对付蓝玉等人或许不在话下,但是自己还未成年,而且能力和爷爷相比,差距太大。
爷爷有此问,目的就是看看自己是不是当皇太孙的料,以后真当皇帝,必须震慑住这些悍将。
此时,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
既然当了皇孙,爷爷又有意让自己历练,其实就是给自己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否则自己与那九五至尊会距离越来越远的。
想到了这里,朱允炆的额头上已经冒汗,紧张不已,双腿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不仅是双腿,他的心都在颤抖。
本来朱允炆年龄不大,且生性怯懦,如今遇到这个场面,更加失控。
一瞬间,手心里全是汗,朱允炆瞬间紧张不已。
朱允炆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既然出生在皇家,那就必须要考虑一下那个九五至尊的皇帝宝座。
不想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当皇帝的皇子、皇孙也属于一条咸鱼,没有了梦想。
尤其是有机会继承大位的朱允炆和朱允熥等人,更是对这个皇帝的宝座心念不已。
朱允炆抬起了头,不敢正眼看朱元璋,汗水此时已经顺着脸颊开始慢慢流淌下来。
可见,朱元璋的这一句话,对于朱允炆的震慑力度之大。
这一刻,朱允炆的心都在滴血,他甚至有点埋怨爷爷,为啥让他回答这样的问题。
他也不擅长啊,别说这些悍将了,即便是对付满朝的朝臣,朱允炆也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没有一定的气魄,皇帝根本玩不转朝堂。
不过,朱允炆也知道,这个问题是自己绕不过的一道坎,必须认真地回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爷爷,孙儿...孙儿认为可以先与蓝玉他们讲道理。
这些人其实都很聪明,都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他们是为大明立过大功的人,朝廷应该善待...善待他们...”朱允炆额头上的汗水一滴滴地流淌下来,顺着脖颈一路流淌了下来。
看得出来,朱允炆此时极其紧张,整个人状态都不好了。
这确实是他的软肋,让一个怯懦的皇孙,而且还没有成年,去对付蓝玉等悍将,确实是难度颇大。
朱元璋一皱眉,显然,对于朱允炆的这个回答,朱元璋很不满意。
“孙儿,那如果他们不听呢?
咱也是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讲道理,他们是左耳听,右耳出。
忠言逆耳,他们听不进去,怎么办?”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冷冷地盯着朱允炆。
朱允炆急忙低下了头,根本不敢抬头去看朱元璋。
这个场合,这种场面,朱允炆胆怯啊,他学的是儒家的思想,有着一套理想化的治国理念。
就如同一个秀才,遇见了大头兵,确实是油盐不进,人家大头兵根本听不进去你秀才的长篇大论。
朱允炆更紧张了,两只手无所适从地交叉在一起,随即又放开,不自觉地搓揉着。
脸上的汗水不停地滴落下来,甚至有一些大滴的汗水直接砸在了地上,溅落在了他的手掌上。
两只手的手心,全都沁满了汗水,紧张得几乎语无伦次。
朱允炆还是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爷爷朱元璋,不看到还好一些,看完之后,朱允炆更加惶恐。
只见朱元璋整张脸板着,脸色非常难看。
即便是个傻子,也知道洪武大帝生气了,而且眼神之中有了些许失望的神情。
朱允炆忐忑不已,心脏也开始了急速的跳动,双腿此时已经站立不稳,瘫软了下来。
朱元璋全看在了眼里,心里那个恨啊,这是恨铁不成钢,咱准备给你这破天富贵,你却接不住?
或者,你对这破天富贵根本就不感兴趣?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像是咱的好皇孙。
这个心理素质,简直是太差了,即便是很多朝臣,都比你朱允炆强得多啊。
咱审理过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也办过很多开国元勋,但是他们之间,有不少人,即便是在最后的时刻,仍然是死鸭子嘴硬,丝毫没有表现出怯懦之情。
“哎,算了,先慢慢来吧,这孩子生性就善良,见不得血,只想以德服人。
只是他哪里会明白,德不配位,即便是咱硬抽你上位,你还是成不了事。”朱元璋心里叹了口气,决定稍微舒缓一下气氛。
正在此时,朱允炆突然鼓足了勇气,缓缓开口:
“爷爷,孙儿...孙儿认为,这些人如果不服管教,我们可以单独谈话,还可以给他们配备一些大儒,让大儒跟他们好好唠唠。
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这些人都是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有功之人,大明应该善待他们。”
朱元璋听完,心里咯噔一下。
这孙儿,只知道感化,只知道教育。
如果教育有用,还要大明律干嘛?
如果感化有用,大明又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贪官?
如果只是道德层面上的约束,咱如何能震慑住这些悍将?
终究还是怯懦了一些,比起他爹朱标来,这孩子更加怯懦。
朱标是生性善良,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朱标毫不含糊。
这孩子,书读得是不错,可是光读书,不用脑,又能有什么用呢?
看来,真的把江山传给这个孙儿,还是不太放心啊。
咱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朱元璋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