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朱允熥登基,傅采莲为大明皇后!(1 / 1)
“怎么说,刘先生,请细细说来,大胆地说,这里只有孤和你,有什么可不能说的。”
“殿下,微臣什么都可以说?”
“说吧,哪怕是大逆不道的话,都能说,孤恕你无罪!”
刘三吾鼓足了勇气,抬起头看着朱允熥,缓缓出声:“殿下,既然如此,那微臣可就放肆了。”
“刘先生,孤让你看这封信,其实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孤信任你,而且只要先生能说动孤,孤一定会听取的。”
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瞬间让刘三吾通畅了。
主要是他在洪武大帝朝里,看见过太多的血腥和杀戮。
人家洪武大帝以杀人为乐,手腕强硬,也就是大明帝国刚刚创立,而且大明的战神很多,否则很有可能直接就亡国了。
“殿下,微臣接下来的话,可能会一针见血,还请您见谅。”
“说吧,直接说最重要的,记住,孤只要听实话,那些虚话,假话,大话,孤听的太多了,现在已经不想再听了。”
“是,殿下。”刘三吾急忙躬身施礼,缓缓抬起了头,看着朱允熥,“殿下,微臣认为这个圣旨,殿下不能接。”
这一句话,虽然也在朱允熥的意料之内,但朱允熥还是吃惊不小,急忙欠身询问,“刘先生,继续说下去。”
“如果殿下接下这道圣旨,不仅仅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而且还会被终身监禁......”刘三吾仗着胆子,直接说出了要害。
偏殿内,
朱允熥与刘三吾正在商谈圣旨的事儿。
“终身监禁”这个词儿还是进入了朱允熥的耳朵中。
朱允熥只觉得浑身被抽了一下,瞬间丢了魂。
这个词儿太熟悉了,而且朱允熥的前身就是被终身监禁。
中国的汉字很多,但‘终身监禁’这个词可不是好词。
作为胜利者,对别人实行终身监禁,自然是高高在上。
对于这样的事儿,朱允熥太熟悉不过了,这一句话,直接震撼到了他的骨子里。
一下就震撼到了朱允熥,一瞬间就让朱允熥感觉到天旋地转一般,几乎失去了知觉。
朱允熥不敢想下去,这当然是他不能允许的情况。
朱允熥腾地就站了起来,眼神里瞬间就出现了一丝杀气。
“殿下,您这是?”刘三吾吓了一跳,尤其是看见朱允熥的眼神,更是把他吓得头皮发麻。
“孤没事,你继续说下去。”朱允熥缓缓坐了下来,神情慢慢开始稳定了下来。
“是,殿下....”刘三吾还是心有余悸。
“一旦接下了圣旨,殿下很快就会失去京师的一切权力,而且很多跟随殿下的将领、士兵们都有可能哗变。”
“哦,士兵还会哗变?”朱允熥眼睛瞪大,不敢相信。
“对的,殿下,这些士兵,将领跟随殿下就是图个前程,殿下接下圣旨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所有的前程全都会是水中捞月一般,他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当然没有人愿意跟随殿下。”
“刘先生,那请刘先生教孤,如今的局面,孤应该怎么做。”朱允熥站了起来,声音柔和,突然向刘三吾拱手说道。
“殿下,您这是折煞微臣了,您是君,微臣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您的臣子。”刘三吾急忙跪下,磕头谢罪。
“先生,你忘记了,你曾经是孤的先生,教过孤一段时间的课......”朱允熥说着,急忙走了过来,把刘三吾搀扶了起来,表情很是真诚。
“殿下...既然殿下真诚相对,那孤就实话实说了,如果微臣有说错的地方,还希望殿下能够见谅。”
“但说无妨,天南地北,无论先生说什么,都是出你的嘴,入孤的耳。”
“微臣多谢殿下。”刘三吾感慨万千,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
“殿下,您还记得玄武门之变吗?唐太宗李世民,那可是千古一帝的级别,无比的圣明,可还是通过玄武门大法继承了皇位。”
“先生,你说的这个,孤知道,你是让孤效仿李世民,来一个玄武门之变?”
“不是,这个是大唐初年的,我跟殿下说的意思是,无论殿下以什么样的手段上位,只要干得好,仍然是千古一帝,白玉微瑕,仍然是白玉。
而如今,殿下根本不用玄武门,只需要效仿唐朝的另外一位皇帝......”
刘三吾说着,突然停顿了下来,静静地看着朱允熥。
“先生,莫非你说的是唐肃宗李亨?”
“殿下英明,微臣说的正是唐肃宗,在安史之乱的时刻,趁机在灵武继位。
如今殿下在大明的京师,当然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儿。
殿下只需要振臂一呼,在大明京师继位,遥尊当今陛下为太上皇,大事可成。”
刘三吾彻底豁出去了,直接说出了厉害所在。
这一番话,彻底说到了朱允熥的心窝里去了,他其实也想到了这个,只是他还有顾虑。
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远在四川,不思进取,那是失去了人心。
而此时,自己的爷爷,不一定就失去了人心,还得等一个时机,调查一下才行。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低着头,不再言语。
刘三吾看出来了,急忙继续追问:“殿下,您还有顾虑?您的顾虑是什么?”
“孤是在想,如果满朝的文武不支持,孤该如何?”
“这个容易,等会上朝,老臣带个头,看看朝臣们的反应,也就清楚了。”刘三吾非常积极,此时,他希望促成此事。
虽然刘三吾此时年龄不小,但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还想再来一个从龙之功。
如果朱允熥继位,他的功劳自然是不小的。
这一点,刘三吾早就想清楚了。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的朝臣,对老朱的意见很大。
主要是老朱的杀戮太重,只要有一丁点的错,直接就斩立决。
稍微重一点,那就是剥皮等酷刑。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大臣们没有造反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哪里还能继续拥护他。
至少不是真心真意地拥护他。
而朱允熥此时,正是得人心的时候,所以刘三吾决定做最后的试验。
“好,刘先生,既然你这也说了,孤就知道了,孤决定了,接受你们的建议,准备继任皇帝位,拒绝爷爷的圣旨。
不过要按照程序来,拒绝三次之后才能答应。”朱允熥下定了决心,既然如今正是最好的机会,那是必须把握住的,不能失去这次这么好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朱允熥这里,如果朱允熥主动放弃,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慢慢失去。
“殿下英明,微臣这就随着殿下前去奉天殿,与朝臣们一起议论此事,看看朝臣们的反应。”刘三吾抬起了头,信心满满。
此时此刻,刘三吾也是豁出去了,主要是他已经调查清楚了,朱允熥在京师内有大军接近20万人,而且京师内粮草充足,足够支配。
“走,一起去奉天殿。”朱允熥说着,缓缓起身,转身离开了偏殿,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内,除了宋国公冯胜前往宁王的封地不在之外,其他的文武大臣,基本都在。
“诸位爱卿,今天孤有一件事儿,要和大家伙说说。”朱允熥来到龙椅旁边,缓缓坐下。
“殿下,我等洗耳恭听。”众人急忙一起拱手,缓缓抬起了头。
“孤手里拿的这个就是陛下,也就是孤的爷爷的圣旨,他下旨让孤把兵权交出去,把你们都交给爷爷,你们是怎么想的?”
朱允熥这一番话,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殿下,这......”
众人都愣在了原地,尤其是一些文官,此时都不知所措。
“不行!我蓝玉第一个不答应,兵权坚决不能交出去,如果把兵权交出去,我们怎么活,岂不是死路一条?”
“对,凉国公说得对,兵权坚决不能交,我傅友德也坚决不认同。”颖国公傅友德也站了出来。
“殿下,兵权就是殿下的保障,如今殿下是大势所趋,一切都在掌握,怎么能随意交出去兵权?”开国公常升顿时就不乐意了,直接就站了出来,极力反对。
“殿下,这个兵权一定不能交,自古以来,谁有兵权,谁才能掌控天下。”
突然一道声音,苍老而浑厚。
众人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刘三吾。
文武大臣们都是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刘三吾会站出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了,刚才刘三吾和殿下一起去了偏殿,肯定是商量了不少事儿了。
这应该是提前都商讨好的,所以这并不奇怪。
“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呢?”朱允熥很是满意,但还是看向了其他人。
“不同意,坚决不同意!”王弼也站了出来。
王弼也是一直都坚决拥护朱允熥的,此时此刻,他怎么能允许有人从朱允熥的手中夺去兵权。
即便是洪武大帝,那也不行,绝对不能忍。
“我等不用同意!”
又有不少朝臣,此时都拱手,一起说道。
朱允熥看着越来越多的人,都站在自己的这边,心情顿时大好。
朱允熥明白,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至少是又近了一步。
只要有人拥护,朱允熥什么都敢做,最多就是把天给捅个窟窿,没有什么大不了。
“诸位爱卿,孤谢谢你们,其实孤也不想交出去兵权,只是爷爷是皇帝,孤虽然是皇太孙,但还是能力有限。”
朱允熥急忙诉苦,其实朱允熥很清楚众人的想法。
一切都在朱允熥的意料之内,根本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不过此时,朱允熥需要一个台阶。
“殿下,微臣等还是坚持殿下不要接旨。”众人一起拱手说着,看向了朱允熥。
“不接旨,那岂不是抗旨不尊,如今的大明皇帝是孤的爷爷,难道你要让孤做不孝孙吗?”
“殿下,我等没有这个意思。”一群年长的老臣,一起拱手说着,纷纷低下了头。
朱允熥这个气啊,这都是一群什么人,没有骨气,根本就成不了事儿。
“那你们帮孤拿个主意,如果孤不接旨,那孤就是抗旨,孤该如何是好?”朱允熥缓缓站了起来,神情有一些激动。
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很多人一时之间直接语塞。
“殿下,您此时应该顺天应人,登基称帝!”
突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非常的自信,坦然。
众人听见这句话,宛如天空之中的一道惊雷一般。
这可是要了老命了,这句话也是随便能说的?
大臣们全都看了过去,只见说话的人,正是刘三吾。
这一刻,大臣们全都哗然了,他们没有想到刘三吾的胆儿竟然会这么大。
“刘先生,你说什么?”朱允熥佯装没有听清楚。
突然,蓝玉直接往前走了两步,眼神坚定,“刘先生把我们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殿下,您应该登基称帝,直接继皇帝位。”
“凉国公说得对,殿下现在拥兵50万,而且占据大明的京师,民心所向,理应称帝。”开国公常升站了出来,说得理直气壮。
常升最是积极,因为朱允熥称帝之后,他的好处肯定很多,而且会是意想不到的好处。
“殿下,您不要犹豫了,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直接称帝,昭告天下。”定远侯王弼也站了出来。
“只是,登基的诏书还没有写好。”颖国公傅友德面露难色。
“这个好办,刘某愿意代劳。”刘三吾急忙拱手看向颖国公傅友德,信心满满。
“殿下,您别犹豫了,我等都支持您立即登基称帝。”傅友德说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与此同时,大臣们大部分都跪了下来,一起恭迎朱允熥登基称帝。
还有一部分观望的,人数很少,但是看得出来,他们很是忐忑。
“孤何德何能,怎么能继任皇帝位,这可是大不敬之罪,今天这番话,就当孤没有听过。”朱允熥急忙推辞。
“殿下...您不要推辞了,这是黄袍......”小镇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件黄袍,直接来到了朱允熥身边,给他披上了黄袍。
之前披黄袍是在军中,这一次则是在这奉天殿内。
“你们这是要将孤架在火上去烤......”朱允熥急得满头是汗,几次把黄袍脱掉,可随后就被小镇子,以及冲上来的蓝玉等人给穿在了身上。
“殿下,臣等恳请您继任皇帝位,即日登基,国不可一日无君。”
众人一起跪了下来,声音整齐,高亢而有力。
朱允熥人都麻了,用眼角的余光看去,下面跪着齐刷刷的一片。
这次,所有的大臣,至少是嘴上都支持朱允熥。
“孤还是觉得不妥......”
朱允熥再次婉拒,他明白,此时此刻不能争取,而是要以退为进。
经过几次三番的婉拒之后,蓝玉等人走了上来,准备强行把朱允熥抬到龙椅上。
“殿下,微臣蓝玉、傅友德、常升、王弼、刘三吾......请您登基称帝!”几乎所有的人,一起出声。
蓝玉和常升两人对视了一下,直接把朱允熥抬着,放在了龙椅之上。
小镇子则是神配合,“众臣参见陛下!”
这一声,声音极大,而且是铿锵有力。
大臣们都听得很清晰,急忙一起跪下。
蓝玉、傅友德等人也急忙跪倒在龙椅前。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的声音很大,而且是整齐划一。
这一刻,都震惊到了朱允熥。
这一幕,真的是震惊到了他,没有想到今天,自己真的登基称帝了,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情况。
“诸位爱卿......”朱允熥看着大臣们,把手一挥,“免礼平身!”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一起回答,然后缓缓站了起来,都站在两边,等待着朱允熥。
朱允熥太明白了,他们是在等待封赏。
自古以来,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然后就是重赏有功之士。
这次的武将都是居功至伟,尤其是蓝玉、傅友德等人,那是陪着朱允熥一路打出来的。
至于文官,以刘三吾为首的,也是极力支持朱允熥。
此时,小镇子急忙拿来了纸张,交给了刘三吾。
刘三吾则是当即开始书写朱允熥的登基诏书。
这一刻,刘三吾很清楚,属于他的机会来了,等朱允熥正式登基之后,他就是文臣之中的首屈一指的存在。
蓝玉等人也是非常高兴,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为了这一天,他们等待了许久。
最终,他们终于盼来了这令人振奋的消息。
片刻之后,刘三吾就写好了登基诏书,交给了小镇子。
小镇子接下诏书,双手甚至都有点开始颤抖,太激动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还是来了。
随着小镇子念完刘三吾写的这一道圣旨之后,大臣们再次跪拜朱允熥。
一系列的手续走完之后,登基的大典总算是完成了。
大臣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大势终于稳定了下来,一切都开始有条不紊地发展着。
“朕继位,上承天命,下顺人心。
今昭告天下,特尊朕的爷爷为太上皇。”
朱允熥抬眼看向大臣们,朗声说道。
“陛下英明!”
大臣们一起开始欢呼起来。
这一刻,奉天殿内的氛围,越来越融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模样。
“众爱卿,听封!”朱允熥摆了摆手,缓缓开口。
大臣们的神经,开始紧张了起来。
他们都期待着这一刻,可是又害怕这一刻的到来。
因为这一刻到来,就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这一切。
而且很有可能结果不会如同他们设想的一样,所以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极其复杂的。
当然,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被封赏,至于别人嘛,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至于别人,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呢?
所有的人的,都抬起了头,看着龙椅上的朱允熥。
他们的想法,出奇去一致,都期待着自己能够得到最好的封赏......
“册封蓝玉为兵部尚书兼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掌管大明的所有军事行动。
另外,考虑到凉国公府年久失修,朕会令人重新修缮凉国公府邸。”
朱允熥看向凉国公蓝玉,缓缓出声。
可把蓝玉高兴坏了,他等的就是今天。
“微臣蓝玉,谢主隆恩。”蓝玉急忙跪了下来,叩谢朱允熥。
“蓝爱卿,免礼平身,如果按照辈分来算,你还是孤的舅老爷!”朱允熥突然看着蓝玉,打趣了起来。
“陛下,微臣愧不敢当。”蓝玉谦虚了起来。
这对于蓝玉来说,可是非常的不易。
能让蓝玉低头的人,还真的没有几个。
朱允熥这还是第一个,主要是原因当然是蓝玉认为很多时候,朱允熥是以德服人。
蓝玉不喜欢被人强迫,他一直都过惯了悠闲自得的日子,一时半刻根本改不过来。
这就是蓝玉的执着,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还有他的性格特点。
“册封傅采莲为朕的皇后,傅友德为朕的老丈人,从今天开始,颖国公,你就是朕的国丈了。”朱允熥看向傅友德,感慨不已。
傅采莲也是急忙在几名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了过来。
只是一瞬间,大臣们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傅采莲,简直是太漂亮,端庄大方,标准的皇后坯子。
“臣妾傅采莲,多谢陛下。”来到朱允熥身边之后,傅采莲急忙跪倒在地。
“皇后,快免礼平身。”朱允熥说着,急忙上前,把傅采莲搀扶起来,扶着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微臣傅友德谢主隆恩。”傅友德也跪倒在地,叩谢朱允熥。
“起来吧,国丈。”朱允熥很是高兴,冲着傅友德微微欠了欠身。
傅友德非常高兴,缓缓站了起来。
“册封刘三吾为户部尚书,暂时总领朝政。”朱允熥突然看向刘三吾,沉声说道。
刘三吾打了个激灵,没有想到,直接来了个暂时总领朝政。
这可是暂时代理丞相啊,陛下这是真够意思。
“微臣刘三吾,叩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三吾痛哭流涕,流下了激动而慷慨的泪水。
“刘爱卿,这是为何,大喜的事儿,为何还流泪?”
“陛下,微臣这是喜极而涕.......”刘三吾急忙上前躬身施礼,解释了起来。
“哈哈......”朱允熥朗声大笑了起来。
气氛,瞬间变得极其融洽了起来。
......
所有的人都有封赏,大臣们都非常高兴。
“诸位爱卿,具体的封赏,等朕稳定了目前的局面之后,还另有封赏。”
朱允熥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等渡过这段时间的难关之后,还会有重大的封赏。
“是,陛下,我等遵旨。”大臣们一起躬身施礼,叩谢朱允熥。
这一刻,奉天殿内,呼声很高,大臣们都非常高兴。
“只是,目前的局面,朕的爷爷和朕的二叔、三叔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去,该如何是好?”朱允熥突然蹙眉,看向大臣们。
“殿下,这个好办。”刘三吾突然站了出来。
“哦,刘尚书,你有什么妙计,快快说来。”
“是,陛下!”刘三吾答应着,急忙拱手说道:“陛下,微臣认为你可以传一道圣旨,令人前去秦王、晋王的军营中传达圣旨,让他们的将士们听听,相信他们都是聪明人。”
“如果他们抗旨不遵,朕该如何是好?”
“抗旨不尊,老臣相信他们不敢,这可不是小罪,那是掉脑袋的大罪,稍有不慎,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他们能领得清轻重缓急,陛下放心。”刘三吾拍了拍胸脯,信心满满。
此时此刻,刘三吾很是激动,他对于秦王、晋王的了解,那是非常深刻,所以不用朱允熥多说什么,他就已经精准地算出了结果。
“既然如此,那刘爱卿,你替朕写一道圣旨,然后盖上玉玺......”说到玉玺之后,突然朱允熥犯了难,“刘爱卿,朕还没有玉玺,该如何是好?”
“令工匠现在去雕刻,可以暂时用萝卜代替,因为时间紧急,至于真正的玉玺,殿下只需要找工匠慢慢雕刻即可。”刘三吾突然眼神一闪,有了主意。
此时,朱允熥非常佩服刘三吾,这个刘三吾果然是个鬼才。
什么样的鬼点子他都能想到。
如果这些计策让蓝玉那帮人去想,即便是想破了脑袋都不会想明白的。
“好,刘爱卿果然聪颖。”朱允熥很是高兴,“等事成之后,朕定有重赏。”
“陛下,您过誉了,这是老臣应该做的。”刘三吾说着,很快就刷刷点点,替朱允熥写下了一道圣旨。
朱允熥立即命人找工匠打造了一块‘玉玺’,然后盖上了印章。
没有加盖玉玺公章的圣旨,不会得到大臣们的认可。
而且,为了玉玺的真实性,刘三吾还提醒朱允熥,直接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几个字。
朱允熥秒懂,这几个字可不简单,这可是秦始皇的玉玺。
看来这个刘三吾果然是个人才,才智过人,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当然,这都是下了朝之后,刘三吾亲自操办的。
刘三吾在做这些事情上,效率很高,而且做得非常到位。
只有朱允熥想不到,没有人家刘三吾做不到。
通过最近几天与刘三吾接触,朱允熥明白,打天下需要蓝玉等人,但是坐天下还是需要刘三吾这样的人才。
只有他们辅佐自己才能坐稳江山。
等这些都办完之后,朱允熥令太监,悄悄出城,拿着圣旨,直接送到朱樉的军营之中。
安排完这些之后,朱允熥秘密召见了傅友德。
“国丈,朕安排你的那个事儿做得怎么样了?”
见到傅友德之后,朱允熥急忙询问。
朱允熥知道,这可是一件大事儿,如果完不成这个,想彻底击败,震慑秦王朱樉,那是痴心妄想。
只要是有这个东西,那随时都能震慑住秦王朱樉,还有晋王朱棢。
只要他们老实了,其他的藩王暂时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浪花。
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陛下,微臣按照您的要求,令人日夜不停,一直在监工,刚才微臣还问过,说是再过三四天,就能交工。”傅友德急忙拱手回答。
“好,国丈,你做得太好了,这一仗不一定会一直打下去,但是朕必须有这些,否则这帮藩王们,迟早会联合起来,欺负朕。
虽然朕不找事,不惹事,也不怕事,但也得防止这些人狗急跳墙。”
朱允熥突然面色阴沉了起来,一瞬间一丝杀气挂在了朱允熥的脸上。
即便是隔着挺远,傅友德还是感觉到了一丝杀气。
像傅友德这样的沙场老将,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什么样的事儿没有见过。
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陛下的决心很大。
这就够了,不过他对于陛下生产的那些东西,此时还是抱着怀疑态度,主要是没有见识到那些东西的威力。
而且,朱允熥也没有讲过这些,所以此时傅友德有点茫然。
“请殿下放心,微臣马上还会去盯着他们,让他们加快速度。”傅友德急忙拱手答应。
他从朱允熥的脸色上已经看出来了,这些东西极其重要,很有可能直接就能决定战争的走向。
所以,此时此刻,傅友德只能硬着头皮上,他要全力以赴,帮助陛下完成他交代的任务。
“好,你先下去吧,切记这件事儿,一定要放在心上,不可大意,它关系到朕的全局。”朱允熥看着傅友德,突然严肃了起来。
“陛下放心,微臣保证三天内完成。”傅友德知道事情很是紧急,急忙答应了下来。
“好,朕相信国丈不会让朕失望的,朕有些倦了,你先下去吧。”朱允熥说着,往椅子上一靠,缓缓闭上了眼睛。
傅友德急忙躬身施礼,跪安后,转身离开了。
朱允熥还真的有些倦了,这一天的登基大典,可是把他给忙得够呛。
突然他想到了皇后。
对,自己刚刚册立的皇后,傅采莲。
因为各种原因,其实直到如今,朱允熥也没有怎么和傅采莲接触过。
之前的记忆还是很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过,但那些记忆都已经非常模糊了。
现在好了,傅采莲成为了自己的皇后,作为皇上,朱允熥当然要去皇后的宫里去。
毕竟,刚刚册立为皇后娘娘,自己是必须要过去一趟。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缓缓起身,在小镇子的陪伴下,来到了皇后傅采莲的宫里。
此时,傅采莲早已经沐浴更衣,在寝宫内焦急地等待着朱允熥。
这可是她被册封为皇后的第一天,也是非常期待的一天。
此时此刻,她终于可以和当今的陛下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再也不受任何的牵绊。
尤其是那段时间,他被朱樉带走作为人质,每天都是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她再也不想过那样的日子,想起来就非常痛苦。
傅采莲不想再有第二次,那简直是直接进入地狱一般,真的是太悲惨了。
“殿下,您来了...臣妾参见陛下。”傅采莲急忙躬身施礼。
“爱妃,请起。”朱允熥说着,急忙上前,伸手把傅采莲搀扶起来。
虽然两人的年龄都不大,但是经历过这么多,也算是患难夫妻。
在触摸到傅采莲手臂的那一刻,朱允熥的人差点麻了。
这哪里是手臂,温软、几乎无骨,一瞬间就让朱允熥上头。
朱允熥缓缓闭上眼,心中开始思考着,“这难道就是温柔乡,那孤就享受这片刻的安宁吧。”
傅采莲也是非常羞涩地闭上了眼,用手也紧紧地抓住了朱允熥的手。
小镇子见状,瞬间就明白了,急忙把门轻轻地关上,然后守在皇后的宫外,等待着陛下。
这一夜,朱允熥睡得很踏实,他已经成功登基,以后有更好的生活等待着他。
当然,也有很多大事儿,等着他去做。
......
朱樉的军营。
朱樉、朱元璋、朱棢等人此时也是心急如焚。
尽管老朱嘴上说得很是轻松,可动真格的,他其实心里根本就没底,他明白,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真正的意义上,其实没有多少兵马。
勤王之师一则没到,二则,即便他们到了,也不一定会完全听自己的指挥,京师自己都掌控不了,更何况是掌控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们。
众人正在商议军机,突然侍卫来报,说是京师的朱允熥派来了传旨太监。
“什么?传旨太监,如今父皇在这里,如果是传旨,也是父皇传旨啊。”朱樉一怔,瞬间明白了,这个朱允熥此时肯定是在假传圣旨,或者是已经提前登基。
“让他进来吧。”老朱神情很是淡定。
作为开国之君,老朱太明白这些套路了,此时他基本已经猜测到了,孙儿朱允熥登基称帝,这道圣旨肯定是册封自己为太上皇的。
没多大一会儿,朱允熥所派的传旨太监已经来到,“秦王、晋王、太上皇请接旨。”
刚进入大帐,太监就开始了他那套非常熟悉的招牌话语。
“接旨?”老朱抬起了头,“没看见咱在这里嘛,你个该死的东西,眼睛长哪里去了?”
“太上皇恕罪,奴婢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传旨的。”太监神情忐忑,但是想到了自己的任务,还是坚持要先传旨。
“这.......”老朱苦笑一阵,摆了摆手,“那你传旨吧,说说这道圣旨写得什么。”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皇太孙朱允熥受命于天,特登基称帝,现特册封爷爷为太上皇。
钦此!”
差点把老朱的鼻子给气歪了,和自己想的完全一样,孙儿登基继位了。
这个兔崽子,没有自己的同意,他怎么敢?
“把圣旨拿给咱看看。”老朱强忍心中的愤怒,伸出了手。
有侍卫从太监的手中拿出了圣旨,双手非常恭敬地往上一递。
朱元璋把圣旨接过来,打开一看,心中不禁的一阵苦笑。
自己当初册立皇太孙可不是为了这个,只是想着自己百年之后他能继位登基。
没有想到他却是提前登基,这到底是什么操作,都震惊到了老朱。
不过,老朱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去。
突然,老朱的眼神开始死死地盯着圣旨,神色惊恐。
他没有想到这道圣旨上竟然盖的有玉玺,而那几个字,更是让他惊掉了下巴。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大字,自己都没有搞到,他朱允熥怎么搞到的。
这可是秦始皇留下的传国玉玺,也是历史上最为珍贵的玉玺。
当初自己建国,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一直苦苦寻觅,但始终都没有找到。
这小子是怎么找到的?
难道天命真的在他那里?
此时此刻,老朱也迷糊了,他搞不清楚,这个皇太孙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太上皇,接旨了?”太监见朱元璋楞在那里,急忙追问。
“咔吧”一声。
朱樉的宝剑就出鞘了,然后直接横在了太监的脖颈上,“接旨,接哪门子的旨?没见陛下在这里?”
朱樉当即就准备给他来上这么一剑。
“慢着!”老朱缓缓抬起了头,“老二,把剑放下。”
“父皇,这......儿臣不服。”朱樉很是不爽,手中还按着宝剑。
“给咱放下!”老朱提高了嗓门,脸已经憋得通红。
看得出来,老朱心中的思想斗争是极其残酷的。
此时,老朱全明白了。孙儿在京师内至少十几万大军,而且手中还有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不可等闲视之。
“是,父皇。”朱樉无奈,只得把宝剑收了起来。
“王太监,你先下去,咱有事商量,是否接旨,等咱商量完之后,一定让你给你家陛下一个明确的回复。”老朱见朱樉收起了宝剑,缓缓出声。
“是,太上皇。”小太监说着,转身离开了。
“父皇,这个小太监简直是太嚣张了,为什么不让儿臣直接斩了他?”朱樉直接往前一步,向朱元璋诉苦起来。
老朱看了看左右,没有外人,这才把圣旨拿了过来。
“你们两个,好好看看这道圣旨。”老朱说着,把圣旨往前一递。
朱樉和朱棢急忙接下了圣旨,仔细观看起来。
“父皇,这道圣旨没有多特别的地方啊。”朱樉和朱棢两人,很是茫然。
“你们看看玉玺上的字。”老朱继续提醒了起来。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两人不约而同地念出了声。
“这八个字,怎么了,难道有什么玄机吗?”朱樉说着,满脸的疑问,根本就搞不明白这些弯弯绕。
朱棢的脸上也是直接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