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终于来了!土豆开始推广!(1 / 1)

加入書籤

众人正在商量,突然跑进来一名小兵,慌慌张张地在秦王朱樉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秦王朱樉,当即大怒,他没有想到这些个突然跑了进来,竟然是他又动手了。

朱樉心中的‘他’,正是朱允熥。

原来朱允熥派出的传旨太监,此时已经在大帐的外面了,等待着秦王朱樉的命令。

“诸位,朱允熥又令人过来传旨了,我们该如何是好?”朱樉说着,看向了众人。

众人此时也是瞬间一愣,他们没有想到朱元璋刚刚传旨没多久,朱允熥又派人过来传旨。

这是没完没了,到底是想干什么?

此时,朱樉的心里是极其不爽,他甚至此时直接想拒绝接见这些太监,他恨不得此时就直接把这些太监给干掉。

这些人如果被干掉,似乎一切都会变得顺利很多。

“二哥,我们还是先召见他们,看看他们到底是想耍什么样的花样,如果太过分了,我们也是可以直接拒绝的。”晋王朱棢,直接站了出来,提出自己的建议。

朱棢一直都是比较支持朱樉的。

尤其是最近以来,他们俩还真的是臭味相投。

没有办法,燕王朱棣与他们不一路,他们也只有想法合作。

搞了一个所谓的强强联合,其实不过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能耐。

“老三,你说的好像有道理,不过......”老二秦王朱樉说着,突然侧身看向了朱棣,“老四,你是怎么认为的?”

此时,朱樉也是多了一个心眼,遇到了问题,必须把老四给拉进来。

朱棣就是一愣,他明白,自己想置身事外,已经是不可能。

这一刻,众人一起看向了朱棣,等待着他的答案。

其实朱棣又何尝不知道此事不可莽撞,但朱樉既然问到了自己,那还是要回答一下的。

想到了这里,朱棣急忙咳嗽了几声,“咳咳.....”,然后朱棣站了出来,看着朱樉,“二哥,我认为这些人来者不善!但我们还是要召见一下,看看朱允熥到底是想搞什么花样。”

朱棣这番话,是滴水不漏,有理有据,不但回答得合情,而且合理。

朱樉闻听此言,也基本明白了。

两个弟弟都是支持召见太监们,原因嘛,很简单就是要看看朱允熥到底准备干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也正是用兵之道。

看来,这两个弟弟果然是精通兵法,对于这些都是非常精通的,否则也不会直接祭出这么大的招来。

“周王,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嘛?”朱樉还是不死心,看向了周王。

周王朱橚闻听,急忙点了点头,抬头看着朱樉。

他明白此时此刻,自己必须提出点建议来。

所以,他直接开口:“二哥,我也赞同三哥和四哥的建议,他们的意见提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如何,先见上一面,然后再做决定。

最终决定还是我们说的算,至于说他们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了,我们完全可以不答应的。”

周王朱橚说着,小心翼翼地看向了朱樉。

这里就数朱樉的年龄最大,自个最老,同时脾气也是最大。

众人见他都是有点发怵,毕竟脾气不好的人,别人与他交流起来,都比较费劲。

“好,既然几位弟弟都是这样说,那就先让他进来吧。”朱樉说着,抬起了头,继续开口:“其实,本王也是这样想的。”

朱棣、朱棢、朱橚等人闻听此言,心中一阵的鄙夷。

他们明白,朱樉肯定不是这样想的,否则刚才就会直接就这样说了。

从他没有说这件事儿就已经可以证明,他绝对不是这样想的。

不过,众人也并没有揭穿他,根本没有必要,即便是揭穿他,对众人也是没有任何的好处,何必要做这样的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呢?

想到来这里,众人全都是沉默不语。

“是,二哥说得对。”众人一起附和着。

“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进来了。”朱樉嘿嘿一笑,突然侧身往大帐外喊了一嗓子,“让他们都进来吧。”

“是,大王。”门外的侍卫,急忙答应着,出去领着太监来到大帐。

太监们进入大帐之后,也不客气,直接来到朱樉等人的对面。

“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接旨。”太监们那独特而奇妙的嗓音,迅速就亮了起来。

朱樉等人则是动都不动,只是抬起了头,看着他们。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快点说,到底是什么事儿?”朱樉不耐烦了,直接说了粗话。

“秦王殿下,陛下有旨,还请你们接旨。”太监们心中很是生气,但是他们也知道秦王朱樉的脾气,于是强压了下来,努力克制着自己的脾气,缓缓看向朱樉等人。

“快说吧,哪里来的那么多事儿?”朱樉这次是真的不耐烦了,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手也不自觉地摸向了腰间。

太监们瞬间就慌了,他们知道,这个秦王最是霸道,稍不留神,就会被他直接弄死,脾气暴躁的不行,在所有藩王里也是数得着的。

这一点,不用秦王自己说,他们也都很清楚。

“现在开始颁发圣旨。”太监说着,把圣旨展开就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你们都是朕的叔叔们,朕一直都想和你们叙旧,有空你们到京师来玩,朕一定会备下薄酒,以尽地主之谊。

只是,如今战事焦灼,朕认为还是要以国事为重,恳请各位叔叔收到这份圣旨之后,立即返回各自的封地,朕一定不会忘记各位叔叔,不但不会怪罪你们,而且还会给你们增加俸禄,所有的人全都加官进爵。

钦此!”

这道圣旨,正是刘三吾替朱允熥攥写的,可以说有理有据,说得非常好。

在这份圣旨里,朱允熥也是给够了这些藩王们面子。

不是直接责令,而是以亲情的方式,想唤醒他们,让他们迷途知返。

尽管在朱允熥颁发圣旨之前,朱元璋已经颁发过一次圣旨。

但朱允熥明白,爷爷的那份圣旨肯定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或许自己的圣旨用处还要稍微大一些。

不管如何,自己都是他们的君,都是大明的皇帝。

而他们则都是大明帝国的臣子,这个关系不会改变的。

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看向了秦王朱樉。

与上次不同,秦王朱樉直接站了起来,向传旨太监缓缓走去。

“秦王殿下,您这是......”太监们愕然了,他们搞不清楚秦王朱樉到底是想干什么。

“本王当然是过来接圣旨的。”秦王朱樉满不在乎,继续往前走去。

“是,秦王殿下。”太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看见秦王的这张脸,他们就心惊肉跳,甚至都不知道迈哪条腿了。

这一刻,所有的压力都给到了这些太监们,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秦王朱樉的胆子竟然会这么大,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过来要接圣旨。

而且看他的状态,可不是想要接圣旨,而是要过来兴师问罪的。

没多大一会儿,秦王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上前一伸手,一把就从太监的手里夺取了圣旨。

“本王拿到圣旨了,现在本王就要看看。”朱樉说着,急忙把圣旨打开观看。

所有的手续都有,无论是玉玺还是一些重要的印章,都是齐全的。

对于这道圣旨的真伪,此时秦王朱樉等人已经不愿意再讨论。

他们此时需要关心的是,等这些太监们走后,必须思考出一条妙计,用来改变当前的局面。

“是,秦王殿下。”太监们说着,转身准备告退。

传旨完毕,他们也就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意义了。

此时,圣旨已经传达,只看秦王等人怎么做了。

而这些传旨太监的使命,也基本完成,他们此时只需要返回京师,向朱允熥复命也就是了。

太监们走后,秦王、晋王等人围拢在一起,仔细地看着圣旨,然后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这一刻,他们真的是压力很大。

如果此时贸然进攻,人家朱允熥十几万大军一定不是吃素的,随时都能灭了他们。

而且,虽然援军说很快就到,什么时候能到,朱樉也是心里没底。

至少,在援军没有全部到来之前,朱樉还是觉得不踏实。

“几位兄弟,你们说如今该怎么办?”秦王朱樉说着,看着朱棢等人,期待着他们的答案。

每次都是一样,只要有问题,朱樉现在就要咨询他们,询问他们的答案。

朱樉不能只靠自己,他要适当地询问晋王朱樉、燕王朱棣等人,采众家之长,才能最后达到最为完美的结果。

“二哥,陛下的这道圣旨,说的也是实情,他好像是确实不想与我们为敌,我们要不要......”朱棢抬起了头,看着朱樉,开始了自己的演绎。

只是,朱棢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直接被朱樉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们要不要退兵,要不要摇尾乞怜,是这个意思嘛,三弟?”朱樉直接冷嘲热讽了起来。

一瞬间,火药味十足。

顿时,就冷场了,众人觉得非常尴尬。

“二哥,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朱棢有点语无伦次,此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你倒是说出来听一听。”朱樉得理不饶人。

朱棣则是在旁边冷冷地观察着,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此时的时机真的不成熟。

至少朱樉、朱棢等人没有达成一致,都没有一个共同的头。

别说进攻了,自己人都还没有谈拢,怎么进攻,那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朱棣心中叹气,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既然他们不足以成事,那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最终解救大明帝国。

当然,如果朱允熥做得非常好,又滴水不漏,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倒是也无所谓,让他当几年皇帝也无妨。

反之,如果朱允熥不识抬举,步步紧逼,那么就不好说了,直接干掉他都是轻的,我燕王府的士兵也不是摆设,即便不依靠其他的藩王,最终能成大事的也是我燕王。

其他的藩王与我燕王相比,那不是差点意思,那是差了很多意思,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比。

实力太过悬殊,对比起来,那差距之大,完全不是说说而已。

此时,唯一头疼的是宁王朱权这个败类,竟然主动投奔了朱允熥。

其他的人不可怕,只是这个老十七,想来鬼点子都很多,有他帮助朱允熥,看来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朱棣一边低着头,一边继续沉思。

此时他已经准备退出了,这场大战还没有开始,内部就已经打了个不停,那还怎么打,靠什么,情怀?

打仗如果靠的是情怀,那还是回去种粮食算了,没有硬实力,就别打仗,出去打仗那也是摆设,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此时,燕王朱棣,彻底明白了,秦王、晋王与自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根本就成不了事儿。

只是,这个话还如何说,该怎么说呢?

尤其是这么多藩王的监视下,他该怎么安全地撤离呢?

“二哥,三哥,先停一停,大家冷静一下,等冷静下来,一切都好处理的。”燕王朱棣站了出来,急忙向秦王、晋王谏言。

“哦,老四,还是你行啊,你行你来说,如今我们该怎么办,这个圣旨我们已经接了下来,难道我们要照办吗?”秦王朱樉,看向了老四朱棣,提出了质疑。

此时,秦王朱樉明白,这几个兄弟与自己也是面和心不和啊,完全没有把自己当‘大哥’的意思。

从大哥朱标薨逝之后,他朱樉就是名义上的大哥大了。

只是不过,很多人并没有从心底里把朱樉真正地当作大哥。

朱樉做事与朱标完全不同,朱标做大哥的时候,是处处想法维护兄弟们,经常在父皇朱元璋面前替他们美言,让他们免了很多皮肉之苦。

如今这个大哥换做朱樉来做,完全都变了,别说美言了,他甚至是想把他们兄弟的兵都纳入他的麾下,而且他朱樉想当皇帝,已经是野心勃勃,即便是路人都很清楚,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兄弟。

这些藩王也不是傻子,他们已经看出来了,只是不过暂时隐忍不发。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脾气,反而更能说明,他们的脾气很大。

只是不过,暂时碍于他们这个所谓的大哥的身份,他们憋着一口气,暂时没有发作出来。

即便是如此,也已经能够说明,朱棢等人心中不服气。

此时,众人提出的质疑,其实也正是最好的说明。

“二哥,当然不是......”燕王朱棣见状,只能微笑着出声。

“那我们该怎么办?”朱樉继续追问。

“这个,小弟认为,我们当时趁着朱允熥放松了警惕,今天夜里给他们来一波偷袭,一旦偷袭成功,效果将会是直接翻倍都不止。”

燕王朱棣,仍然是笑呵呵的,但是眼神之中突然多了一分诡异和杀气。

这个杀气一般是不轻易显露的,这个时候闪现出杀气,正能侧面说明朱棣的阴险、狡诈。

此时,朱棣已经打好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只差退了回去之后,他与老和尚姚广孝继续探讨就行了。

“老四,还别说,你这招果然是妙计,今天晚上发起突然偷袭,你们有没有意见?”朱樉瞬间来了兴趣,看向朱棢、朱橚等人。

这些人,心里是五味杂陈,如果是让他们说实话,当然不愿意这样干了。

这实在是太冒险了,一旦失败,那就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是彻底与朝廷决裂,朝廷一定会不惜一切的代价,向他们发起猛烈的进攻。

到了那时,他们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二哥,我反对。”周王朱橚站了出来,义正言辞。

一瞬间,大帐内,瞬间平静了下来,场面更加尴尬了。

@

朱樉的大帐内。

此时,并不太平。

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朱樉与朱棢、朱橚等人的意见相左,目前来看也就燕王朱棣暂时支持自己,与自己的意见一致。

可是看着燕王那个嘴脸,朱樉总是觉得哪里好像不对,只是又说不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朱樉来不及思考更多。

朱橚已经向他提出了疑问,而且朱橚说的话,很是明白,一点面子都没有给到朱樉。

朱橚的言论,令朱樉很是不爽。

“五弟,你说说看,你是怎么看的?”朱樉见状,强忍着心中的愤懑,询问着朱橚。

“二哥,如今的局面,我们不可轻举妄动,小弟建议我们先撤兵,至少后撤100里,让朱允熥认为我们是真的愿意撤兵,愿意回到自己的封地,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朱允熥一定会放松对我们的警惕性。

一直在京师城下,朱允熥一直都是高压状态,随时都有可能直接把我们给崩了,到了那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朱橚知道朱樉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急忙说了出来。

朱樉听完,久久不能平静,这个可是非常要命的存在。

人家朱橚说得对,偷袭也不能是现在,而是要先退。

以退为进,效果应该会极好。

想到了这里,朱樉直接看着朱棣,“老四,五弟说的这个法子怎么样?”

呼......

朱棣长呼了一口气,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此时,朱棣在心中很是恼怒这个五弟,关键时候掉链子,马上就要忽悠朱樉发起进攻了,突然之间来了个这。

这就如同吃一块美味可口的红烧肉,眼看就要到嘴了,突然之间来了个苍蝇,趴在肉上,这可如何是好?

不吃吧,一块好肉可惜了,可是吃吧,那谁吃得下,恶心遇到恶心他妈,那是恶心到家了。

这让人怎么下咽,谁能下咽呢?

“这......”犹豫的一刹那,朱棣的脑子开始飞速地运转了起来,“二哥,五弟的这个法子确实很妙。”

无奈之下,朱棣也只能承认这个法子很好。

其实这个法子,朱棣早就想到了,只是因为一些自己特殊的原因,他暂时不能采用。

此时,朱棣的退堂鼓,那是打得更好了,只是在朱樉等人的监视下,暂时朱棣无法全身而退。

即便如此,朱棣还是心如磐石,不坚持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放弃。

因为朱棣也明白,他此时必须得拎得清轻重缓急,不能与朱樉等人同流合污,那绝对不是正道,只有沧桑,只有惨败,更多的肯定是后悔,无奈。

这些字眼此时都盘旋在朱棣的脑海之中,令朱棣久久不能平静。

“老三,你呢,你是怎么看的?”朱樉说着,突然看向了朱棢。

朱棢尽管刚才朱樉干过一波嘴炮,但是对外的事情,他还是极力支持的,此时正是最为重要的时刻,他当然同意。

“二哥,这个主意当然是好,而且是极好,以退为进,妙!”老三晋王朱棢说着,眼神中的光芒,闪现得更加动人了。

“哈哈哈哈......”朱樉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既然如此,还唠什么磕,直接以退为进,本王也是这样想的。”

朱樉笑着说完之后,看向了众人。

“是,二哥,什么时候撤兵?”老五周王朱橚急忙询问。

“明天一早就撤兵,直接撤退到距离京师100里之外的地方,暂时安营扎寨,隐藏起来。”朱樉大手一挥,瞬间来了精神。

周王等人急忙拱手,一起答应了下来。

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很清楚,接下来的一幕,很快就要上演。

他们的机会很快就要到来,为了稳妥起见,朱樉还令侍卫给那些还没有到达的藩王们传话,让他们立即前往指定的地方汇合。

没错,朱樉早已经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地方,那就是距离大明的京师东边140里的一个山谷。

那个山谷很大,完全能容纳至少10万大军,这已经够了。

众人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朱樉等人一大早就悄悄撤离,而且朱樉还令不少探马等在队伍的后面,随时打探朱允熥的动静。

一旦是朱允熥有个风吹草动,他们随时都能做出调整。

好在,有惊无险,一路上都没有遇到过朱允熥的士兵。

朱樉放下心来,他明白了,自己是安全了,朱允熥并没有派探马前来探听自己的军情。

这就已经够了。

朱樉等人笑呵呵地领着大军,缓缓而退,向目的地开始撤退。

......

大明的京师,

乾清宫内,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

“小镇子,都按照朕的意思,安排好了?”

“是,陛下,奴婢都安排好了,十几个士兵,轮班用望远镜在几里外密切关注着期望等人的一举一动。”

“好,太棒了,朕的望远镜这次要派上大用场了,有这些望远镜,一定会让朱樉等人大吃一惊的。

如果他们能听朕的话,朕考虑给他们一条活路,如果他们不知道死活,企图与天兵相抗,那朕一定会让他们死得很难堪。”

朱允熥的脸色铁青,嘴角抽动了几下,牙齿狠狠的一咬,一瞬间,眼神中就透露出两道精光来。

此时此刻,朱允熥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

更为关键的是,朱允熥的手榴弹,枪炮都已经在快速生产过程中了,要不了多久,一旦使用上这些最为先进的神仙武器,一定会让朱樉等人叫苦不迭,后悔不及的。

“是,皇爷,您说得对。”小镇子急忙抬头,一眼看去,瞬间觉得浑身不自在。

朱允熥的这个眼神简直是太凌冽了,别说是朱樉等人,即便是一直跟随朱允熥的小镇子,此时也是觉得瘆人。

“大伴,按照朕的意思,多派人,密切关注,一有情况,立即禀告朕知道,如果误事,你知道......”

“皇爷放心,奴婢一定全力以赴,不会误事的。”小镇子吓得面无血色,急忙答应下来。

小镇子知道这位皇爷的脾气,年轻气盛还只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的那个脑子绝对是神仙脑子,放眼整个大明帝国的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具备这个脑子。

脑子里设计出来的东西,别说是见过,即便是听过,都不太可能。

“好,你跪安吧,朕还有一些事儿要办。”

“是,皇爷,奴婢告退。”小镇子说着,缓缓起身,轻轻关上乾清宫的大门,转身出去了。

离开的这一刻,小镇子还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今天这一刻,他才体会到了什么是伴君如伴虎。

这个皇爷,从登基后,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太认识了。

之前那个唯唯诺诺,一口一个爷爷地叫着老朱,希望得到老朱帮助的朱允熥已经一去不返了。

如今的朱允熥乃是当今的皇帝,大明的掌舵者,更是大明帝国的九五至尊,全天下的唯一的掌握任何人的生杀大权的帝王。

这是至高的荣耀,洪武大帝没有完成的任务,他朱允熥将会继往开来,完成洪武大帝未竟的事业。

小镇子想明白这些之后,急忙继续出去了,他要密切关注着这些事儿,此时他不敢轻举妄动,面前的这一些事儿,他必须全力以赴,尽快完成,否则朱允熥那张脸,他可是不敢看的。

乾清宫内,朱允熥思考了片刻之后,他明白,自己的任务还很艰巨,有些事情必须亲力亲为。

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自己的肩膀上的担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上了皇帝而变得丝毫轻松。

“宣夏原吉、刘三吾前来,朕有要事。”朱允熥突然冲着门外大声喊了一句。

“是,皇爷。”一名太监答应着,转身出去了。

没多大一会儿,夏原吉和刘三吾来到乾清宫。

“微臣刘三吾、夏原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起来吧,朕有要事要交代你们。”

“陛下,您请说。”两人一边慢慢起身,一边微微抬头看向朱允熥,期待着他的答案。

“你们两个认识这个不?”朱允熥说着,突然从龙椅后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了一样东西。

“陛下,这个是什么?好像是一种植物。”夏原吉和刘三吾都不认识,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没错,这个叫马铃薯,也叫土豆。”朱允熥顿了下,端起了桌子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继续看着两人,接着介绍,“这个马铃薯,产量极高,而且在全国各地基本都能种植,最重要的是它易于存放。”

“易于存放是什么意思?”夏原吉顿时来了兴趣,继续询问。

“在自然的状态下,这个马铃薯如果晾干,能存放40天左右,这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极好的口粮。”

“陛下,这个是真的,老臣活了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能存放40天的粮食。”夏原吉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相信。

“没错,而且存放得好了,还不止这么长时间,给它晾干后,放进家里的地窖,能存放三个月以上。”朱允熥只是轻描淡写地继续说着。

“三个月以上?”刘三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能是真的。

如果大量种植这个,那将来遇到饥荒年代,这个东西岂不是能救命?

“没错,这是最基本的,最少3个月。”朱允熥说着,突然把桌子上的一个饭盒的盖子掀开,“来,你们尝尝,这个就是马铃薯,朕令人做了一些,看看合不合你们的胃口?”

夏原吉、刘三吾急忙领旨,上前拿起了筷子,放入嘴里。

“哇塞!”夏原吉当时就感觉到这个马铃薯进入口中的感觉简直是太微妙了,绝对是美味啊,“怎么尝到了鸡子的味道,难道是用鸡汤做的这个马铃薯?”

夏原吉心中想着,味蕾还在贪婪地品尝着马铃薯的滋味。

刘三吾也是一样,夹起了一块马铃薯,放进了嘴里,仔细的品尝了起来。

“陛......陛下...这是什么鼠来着?”刘三吾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什么鼠?”朱允熥当即就被逗乐了,拿起了一张纸,上面写的有‘马铃薯’这三个字,“看看,是这三个字,可别弄错了。”

“这个马铃薯简直是太美味了,尤其是陛下令御厨配以鸡汤来烹制,绝对是人间极品,美味的不得了。”刘三吾贪婪地又夹起了几块,放进了嘴里。

“哈哈......”朱允熥被逗得哈哈大笑,“刘先生,你果然是朕的搞笑担当,你这一番操作,着实是震惊到了朕。”

“陛下,微臣......微臣说错了什么?”刘三吾一脸唐突地抬起了头,嘴角还残留着马铃薯的食物残渣。

“没有,朕只是有感而发,非常好,你们两个对这个马铃薯都非常看好,如果朕把它推广下去,效果怎么样?”

朱允熥说着,看着两人。

“陛下,这是真的嘛,如果能把这个马铃薯直接推广到全国,那么百姓的生活水平将会直线上升啊,很快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刘三吾抹了一下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是啊,陛下,如果百姓们都能吃上这个马铃薯,那么大明帝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强悍的国家。”夏原吉也是急忙附和了起来。

“好!”朱允熥说着站了起来,缓缓走了下来,“今天朕叫你们两个过来,就是要完成这项惊天伟业的,如果把这个推广下去,那么大明帝国的百姓,将会有衣穿,有饭吃,假以时日,大明帝国必然是全天下最为强大的存在。”

“恭喜陛下,只是微臣还有顾虑。”刘三吾突然抬起了头,看着朱允熥。

“刘先生,但说无妨!”

“这个马铃薯,好像不太好记,能不能换成土豆啊,让百姓们知道他就是土豆就行了。比较好推广,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刘三吾抬起了头,思索了片刻之后,全都说了出来。

“准奏!”朱允熥看着刘三吾和夏原吉,这两个活宝,此时心中感慨不已,“就依你,刘先生,这件事,你们拟定一条对策,准备立即开始实施,朕要让大明的百姓从此以后彻底衣食无忧。”

“是,陛下,微臣等遵旨。”夏原吉、刘三吾急忙答应了下来,一起向朱允熥拱手。

“告知百姓,这个东西可以煎、炒,还可以炖。吃法多样,让他们慢慢探索吧。”

“是,陛下!”两人急忙拱手答应。

“这里是土豆的种植方法,朕都写到了纸上,你们立即令人誊抄之后,推广下去,先推广到南边,让南边的百姓先富裕起来,再慢慢推广到全国。”

“是,陛下,您考虑的真是太周到了。”两人此时已经人都麻了,眼神之中全是对朱允熥的敬佩之情。

他们没有想到,朱允熥竟然搞到了这些东西。

其实,这是朱允熥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在爷爷朱元璋面前苦苦哀求,最后令蓝玉出海,经过好长的时间,蓝玉才搞到了这些东西。

没有想到,如今的这些东西,果然起到了作用,得到了夏原吉和刘三吾的大力赞赏。

此时,刘三吾,夏原吉两人,对朱允熥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没有想到,陛下竟然搞到了这个东西。

“还有土豆的食用方法等,全都写在了里面,让百姓一起仔细学习,一定会收获很大。

其中还有土豆的种植时的注意事项,有一些地方确实不太适合种植土豆,其中也都有说明。”

朱允熥说着,看向了刘三吾手中的说明书,眼神中信心满满。

此时此刻,刘三吾和夏原吉仿佛是捡到了宝贝一般,瞬间就宝贝的不行。

这绝对是宝贝,而且是人世间最宝贝的东西。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大明百姓的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朱允熥来说,那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百姓富强了,他自然能纳的税收也就多了,国家同时也会富强起来,以后的一切都会顺理成章,越来越好。

只是,此时只是刚开始,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是,陛下,您交代的很清楚,很详细,我等遵旨,一定会让百姓们认真查看,让人誊抄之后,把这些土豆的使用方法直接传授给百姓。”刘三吾、夏原吉急忙答应了下来。

“不要急,这只是刚开始,朕还准备了很多土豆的种子,都在朕的准备之中,稍等一下时日,朕会令人给你们送过去,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这些东西,誊抄好之后,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种植土豆。

朕决定了,种植土豆的,第一年全都免收土豆的税收。”

朱允熥这一刻,开始侃侃而谈。

这一刻,朱允熥明白,必须让百姓们先知晓,这样才好办事儿。

而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免收税收,这就是对百姓最大的支持。

“陛下英明!臣等替大明的百姓,谢谢陛下!”

刘三吾、夏原吉两人急忙跪了下来,感激落泪,叩谢朱允熥。

朱允熥摆了摆手,嘿嘿一笑,“朕不会白做这些事儿,此时只是让百姓们知晓,等以后朕有时间和精力了,还要收税,很多税收都要慢慢完善,不是朕想贪墨,而是朕需要钱,没有钱,朕怎么缔造一个全新的,伟大的大明帝国。”

“陛下,您才是真心为大明的百姓着想的,大明的百姓有福了。”两人千恩万谢,缓缓起身。

“你们先去忙吧,朕最晚明日就会令人给你们送过去。”朱允熥说着,突然转过了身去。

“是,陛下!”刘三吾、夏原吉两人答应之后,转身下去了。

此时,朱允熥感觉浑身轻松。

这又是一件大事儿,一旦百姓种植土豆,很快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百姓富裕了,也就是他朱允熥富裕,他的命运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

只有富裕的百姓,才会积极的纳税,而靠吸血、盘剥百姓,那是长久不了的。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慢慢来,如果追求的太急,太仓促,是成不了大事儿的。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会心的一笑。

此时他明白,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朱允熥明白,一切都是刚刚开始,任务艰巨,但是已经有了盼头,对于未来,朱允熥也是充满信心。

朱允熥沉思片刻后,很是疲惫,便沉沉睡去。

只是,在他入睡的那一刻,京师之外,秦王等人已经在悄然行动,他们一起商讨出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围绕着大明的京师,正在酝酿着,时刻准备吞噬大明京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