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头铁!求诛十族!(1 / 1)
朱允熥不敢相信,奏疏上的内容竟然出自国丈的手中。
这太不可思议了,不可能啊,国丈一介武夫,竟然会有这个觉悟。
一瞬间,朱允熥愣住了,呆若木鸡一般,坐在龙椅上,嘴巴半张着。
看得出来,朱允熥诧异不已,直接被傅友德震撼到了。
大臣们看着朱允熥的神情,也都是不知所措,他们搞不懂,皇帝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允熥开始陷入了沉思,完全有点搞不懂。
原来这份奏疏上写的内容极其震撼,傅友德提到了敌外必先安内,内部的这些藩王始终是祸患,但是当下之际不能随意安内,而是要利用内部的藩王们,一起去抵御外敌来犯。
不管外敌有多少,都是大明帝国最大的敌人,必须想法把这些敌人慢慢给处理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允熥直接陷入了沉思,这还是他的国丈吗?
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战神,如今竟然已经换了模样。
这让朱允熥极其意外,这还是他的国丈吗,只知道东吴,从来都不知道思考对策,却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始动脑思考了,朱允熥完全不敢相信。
朱允熥深思之后,为国丈的高瞻远瞩而震惊,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傅友德平日里看着憨厚无比,竟然能想出这样的计策。
这已经颠覆了朱允熥的认知,他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他所看到的傅友德。
驴唇不对马嘴啊,完全不符合逻辑!
朱允熥前后仔细地看了三遍,又狠狠地揉了揉眼睛,终于确定,这份奏疏是真的。
看来,朕的国丈开始长脑子了。
朱允熥其实也是这样想的,这些个藩王其实只是内部矛盾而已,说到底,他们都是老朱家的人。
他们的威胁再大,目前来看,都不如那些外部的鞑靼等威胁更大,所以此时必须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只有如此,才能让大明帝国长治久安下去。
大明帝国的命运,如今就在自己的手中掌握着,所以此时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
“朕已经看了你的这个奏疏,国丈。”朱允熥说着,把奏疏放在了桌子上,叹了口气。
傅友德当即大惊失色,他不知道朱允熥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此时完全搞不懂朱允熥的意图了,有点忐忑地抬起了头,看着朱允熥,小心翼翼地询问着,“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朕认为你这份奏疏当然是说得太好了,朕完全赞同。”朱允熥把奏疏拿起来,然后往往前一递,“小镇子,把这份奏疏拿给大臣们都看看,他们还不知道奏疏里是什么呢。”
朱允熥冲着小镇子点了点头,直接示意他。
这是他们之前的默契,小镇子也是陪伴朱允熥多年,对于朱允熥的脾气秉性还是了解一些的。
尤其是朱允熥继位之后,更是时刻陪伴在朱允熥的身边,见证了朱允熥的兴衰荣辱。
这么多年以来,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照顾朱允熥的生活,只要是有一天见不到朱允熥,他就浑身不自在。
小镇子急忙上前,拿起了奏疏,然后递给了大臣们。
没过多大一会,夏原吉、刘三吾等人都看到了奏疏。
夏原吉等人此时脸上都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他们完全想不到,这个傅友德,竟然还有这一面。
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傅友德提供的奏疏。
因为他们的印象中,这个傅友德在打仗方面还可以,但是谋略方面,却一直都是他的弱项。
在这一点上,今天的傅友德表现得确实比较反常,完全震惊到了众人。
他们仔细地看了傅友德奏疏上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被震惊到了。
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会是傅友德提出的策略。
原来,傅友德提出的策略是,先集中精力干掉外部的一些威胁,同时想法稳住内部的这些藩王们,最好是让他们为大明帝国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但是前提就是不要触怒他们,这是最根本的条件。
这个策略的宗旨就是对于外部的势力,比如坚决不求和,不纳税,不赔偿,不割地,等等策略都说得非常清楚。
唯独是对大明帝国内部的藩王们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
这可不一般,而是代表着傅友德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对大明帝国当前形势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然,这个举措,很快就遭到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极力反对。
首先站出来的正是齐泰,这个齐泰也是一肚子墨水,但很多时候没有用到地方。
他与方孝孺、黄子澄三人都深受建文帝的信赖,共同撺掇建文帝削藩,而且是在削藩的道路上根本就停不下来。
他们几个就是为了削藩而存在的,而且他们还举出了很多实例。
尤其是到了汉景帝时的七王之乱,藩王的势力那么庞大,最终也是被汉景帝轻松拿捏了,看来藩王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悍。
只是他们忘记了形势,大明的开国悍将都被老朱基本屠戮殆尽,只剩下的几个也是战斗力不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对手朱棣可不是汉景帝时期的齐王,那可是沙场悍将,直接要了他们的老命。
当然,这些满朝的大臣们不得而知,朱允熥却是对这一段历史非常熟悉。
建文帝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藩王谋反就没有成功的先例,没有想到竟然被朱棣成功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在建文帝时却是意外的发生了。
朱允熥心中一阵冷笑,淡淡地看着齐泰,想看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只见齐泰站了出来,拱手看着朱允熥,朗声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藩王才是最大的威胁,陛下只有随时随地都把藩王们当做心头大患才是上策!”
齐泰抬眸看着朱允熥,心中满是期待。
“那你的意思是,朕放下那些个外来的敌人不管,让他们侵蚀朕的领土?”朱允熥的脸沉了下来,冷冷地看着齐泰,厉声呵斥。
此时,朱允熥已经动容,眼睛狠狠地瞪着齐泰。
不仅仅是齐泰有这个想法,不远处的方孝孺和黄子澄也是有如出一辙的想法。
这两人也是疯狂削藩的一员,只要是谈到了削藩,这两人也都非常的执着。
甚至此时不管大明帝国的环境,却还是执迷于削藩。
削藩这个是必然的结果,朱允熥不会坐视藩王们做大,只是此时的时机还不成熟。
“启禀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提醒陛下,削藩是大明帝国的国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将来一定是大明帝国的头等后患。”齐泰不以为意,继续据理力争。
齐泰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此时朱允熥已经震怒,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坚持,而且根本就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
不管如何,齐泰都要坚持下去,对于现状,齐泰明白,他必须要站在忠臣和谏臣的这一列中,不能有丝毫的怯懦。
不仅仅是他,方孝孺也是站了出来,一脸泰然地看着朱允熥,“陛下,齐大人说得对啊,这些个藩王,就像是大明的蠹虫一样,一直在吸大明帝国的血,微臣请陛下...”
方孝孺的话还没有说完,突然一道沉稳而又老道的声音传来。
“是谁质疑咱的国策来着...”
方孝孺等人抬头一看,只见朱允熥身边突然多了一位老者,正是大明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
原来,朱允熥提前早就把朱元璋给邀请过来,他知道今天的议论肯定是与藩王有关系。
而藩王的策略正好是朱元璋制定出来的,用自己的爷爷来压制他们,这才是妙招。
而朱允熥则是微微拱手,“孙儿参见爷爷...”
“陛下,如今大明的皇帝是你,咱只是太上皇而已。”朱元璋急忙上前,一脸的委屈。
其实,朱元璋也不愿意出现这个结果,他一手打造的大明帝国虽然交到了亲孙子的手中,但他还在世啊,这个太上皇的日子不好过啊。
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贪恋权利的人,这段时间都给他委屈坏了。
朱允熥也是体贴,提前去请他过来,一则是震慑这帮老臣,二则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正好当着皇爷爷朱元璋的面儿,把很多事情都交代清楚。
这才是朱允熥的目的,他很清楚,齐泰等人很是难缠,让爷爷过来修理他们,那绝对是非常合适的。
果然,这一声呵斥之后,齐泰等人当即就耷拉着脑袋。
洪武大帝的威名可不是说说而已,那可是亲手打造了洪武三大案的幕后总指挥和设计师,那可不是一般人。
只需要一个眼神,那就是流血千里,死尸上万。
这还只是大案,还有很多小的案件,哪一件都是影响深刻。
这些朝臣,见到朱元璋,脑袋瓜都疼,那是根深蒂固的惧怕,没有一个大臣不惧怕朱元璋。
他们看见朱元璋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已经吓得毛骨悚然。
果然朱元璋一出场效果立竿见影,齐泰等人一缩脖子,瞳孔一缩。
他们根本不敢去看朱元璋,那眼神看着就犀利,看着就恐怖,看着就吓人。
在朱元璋的震慑之下,这些人就如同听话的木偶一般任人摆布。
整个大明帝国的朝堂,朱元璋的驾驭能力是独一份的。
除了朱元璋之外,还有嘉靖和朱棣,其他的皇帝则在驾驭能力方面差了很多。
朱元璋站了起来,冷冷地看着众人,“齐泰,你想干什么,藩王拱卫大明帝国,那是咱的国策,你敢质疑咱?”
朱元璋说着,眼神之中满是不屑。
此时,只是往那里站,朱元璋的眼神就直接把下面的那些大臣给吓坏了。
虽然此时朱元璋已经是太上皇,权力与之前相比差距了很多,但在朱元璋的威慑下,那些个臣子还是害怕得要命。
这些大臣们有很多都是与朱元璋相处多年,对于朱元璋的脾气秉性,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
这些大臣,此时也搞不清楚朱允熥和朱元璋的想法。
按说朱允熥已经亲政,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完全没有喝茶拿筷子,把朱元璋青睐,完全是多此一举。
可是朱允熥还是这样做了,这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呢?
大臣们此时根本就琢磨不透,不知道朱元璋此时出现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没有朱允熥的授意,朱元璋不会轻易出现在奉天殿内,既然朱元璋出现,那就是代表着朱允熥的意思。
而朱元璋肯定也是考虑到了朱允熥的意思。
这一刻,齐泰等人细思极恐,脊背上已经开始冒汗。
方孝孺、齐泰等人虽然都是愣头青,但是在朱元璋的面前,他们还是收敛了很多,他们明白,如果朱元璋震怒之下,他们还是承担不起的。
那可不是开玩笑,朱元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腕强硬到让他们恐惧的地步。
更为诡异的是,朱允熥此时则是缓缓闭上了眼,完全就是一副不理朝政的样子。
就包括夏原吉等人也是大惊失色,皇帝陛下今天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太上皇,微臣惶恐,微臣只是想为大明帝国着想,大明帝国如今刚刚建立,一切都需要钱,不能拿着这么多的钱去养那些藩王。”齐泰内心极度挣扎,最终还是抬头看着朱元璋,义正言辞。
这如果换做之前,他根本不敢说这样的话,那个时候朱元璋是皇帝,那权威各方面是绝对不容半点挑衅的。
而此时朱元璋是太上皇,已经不是皇帝了,所以他还是仗着胆子迎难直上。
与此同时,方孝孺也站了出来,声音慷慨激昂,“齐大人所言甚是,太上皇,朝廷的收入是有限的,不能被这些藩王们给吃空了,岂不闻封藩王乃是开历史的倒车!”
“大胆!”突然朱元璋震怒不已,迈步走了下来,脸色铁青,“你跟咱作对,难道你就不怕诛九族吗?”
“你诛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义正言辞,眼神开始犀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