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什么?抬棺出征?(1 / 1)
此时,老朱手中的宝剑距离方孝孺已经越来越近。
很显然,老朱此时已经震怒,他完全想不到面前的这个小子方孝孺,竟然敢触碰他的逆鳞。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根本不敢想象,但这就是事实。
根本就不敢想象,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奉天殿内的大臣们此时也是紧张不已,他们完全想象不到老朱竟然敢直接去斩杀方孝孺。
一般,都不会斩杀士大夫的,这是历朝历代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可是在老朱这里,一切都要变了?
而且,此时老朱只是太上皇而已。
大臣们此时则是抬眸看着皇帝陛下朱允熥,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不过很快他们就失望了,此时的朱允熥仿佛已经洞穿了这些事情一般,眼睛微微闭着,开始闭目养神了起来。
可是把大臣们给气得不轻,他们此时想找朱允熥当靠山,结果他倒好,来了个充耳不闻。
一瞬间,这些大臣们根本摸不清楚对面的朱允熥、朱元璋等人的套路,不清楚他们的想法。
这对于他们来说,压力极大,而且他们明白,此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否则事情一定会变得极其棘手。
还是有一些大臣,看出一些端倪,急忙伸手上前准备劝说朱元璋。
“太上皇,且慢!”
突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朱元璋抬眸一看,正是刘三吾。
这个刘三吾可算是老臣了,一直以来都比较听话的那种。
之前老朱当皇帝的时候,刘三吾就比较受重用。
如今老朱当了太上皇,刘禅,我真的是重臣,老臣。
此时刘三吾决定尽最后一点力量劝说朱元璋,不能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齐泰,方孝孺等人确实冥顽不灵,是一群酸儒。
但是在军国大事方面,在对于大明帝国的忠心方面,这些人表现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鉴于此,刘三吾也得尽最大的努力,要全力以赴,避免这场悲剧发生。
此时此刻,刘三吾走到了朱元璋面前,已经做好了冒死劝谏的准备。
刘三吾此时之所以敢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此时并不是皇上,而是太上皇。
只多了一个字,但是完全不一样。
权力此时已经悄悄转移在了朱允熥的那里,至于朱元璋手中的权力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
如果还跟之前一样,那么今天方孝孺等人绝对是被抽筋剥皮的。
而且刘三吾坚信,按照老朱的尿性一定会这样做。
谁敢与他作对,即便你是天王老子,也是会被老朱无情的斩杀。
老朱本来准备下手狠狠地砍一下方孝孺,让他知道大明的掌权者有他一份。
更是要让其他的朝臣明白与他老朱作对,最终的结果一定会非常凄惨。
不过此时有了刘三吾这个台阶,老朱也好办多了。
只见老朱,把手中的宝剑举起来一半,突然听见了刘三吾的声音,立即停止了下一步的动作,转头看一下刘三吾,把脸拉得很长。
“你是说,这几个人顶撞咱,顶撞陛下,在操场上兴风作浪,难道也要放任不管?”老朱的语气很是犀利,一点情面都没有,给刘三吾留。
这才是老朱的行事作风,向来独断专行,刻薄寡恩,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
即便此时他当了太上皇,之前的尿性没有全改。
只是改了一部分,大部分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也就是老朱此时没有了实权,否则今天这个朝堂的人可能要死一小半。
老朱坚信,屠刀之下都是良民,都是顺民。
更重要的是屠刀之下没有贪官,没有污吏,全都是大明的好官。
当然这也是老朱的一厢情愿,对于这些官员,老朱其实也是知之甚少。
他总想着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想从根上解决问题,需要多做官员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提升官员们的薪资待遇。
如果所有的官员不需要贪污,不需要腐败,都可以拿到钱,都可以养家糊口都可以,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又有几个官员愿意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敬,最终走上绝路呢。
此时,在龙椅上坐着的朱允熥,想到了这些。
不过这些都在朱允熥的预料之内,朱元璋本来就是这样。
今天正好自己看看爷爷朱元璋的手段。
“启禀太上皇,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刘三吾微微拱手,一脸认真地看着朱元璋,缓缓抬头,“太上皇,朝堂上是一个议论是非的地方,绝对不是独断专行的地方,一切有利于大明帝国发展的方法,技巧,言论都应该被尊重,被采纳。”
刘三吾据理力争,丝毫没有惧色。
看着刘三吾的表现,朱元璋心里点了点头。
他明白了,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个刘三吾绝对是铁骨铮铮的谏臣。
大明帝国也需要这样的谏臣,这才是大明帝国的未来。
如果全都用一些佞臣奸臣,最终的结果一定会让大明帝国驶向万丈深渊。
这当然不是老朱的目的,更不会是老朱的本意。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先把他们关押起来,等候发落。
想到了这里,老朱微微一笑,一脸认真地看着刘三吾,“既然这样,刘爱卿说得很有道理,咱仔细思考了一下,先把他们三个关押起来。”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转身看一下朱允熥,“陛下,你以为如何?”
朱元璋的声音不大,但是这个表现却可圈可点,顿时让朱允熥一愣。
朱允熥没有说话,冲着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爷爷朱元璋的意思很简单,此时话已经说不清,所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想要一个台阶。
那就给他,而且这个时候只有把这几个人暂时关押起来才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朱元璋转回身看着方孝孺等几个人,怒气未消,冷哼了一声,“来人把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这三个人暂时先关押,等候发落。”
侍卫们急忙上前,见朱允熥没有异议,迅速上前把方孝儒,齐泰,黄子澄三人押着下去了。
随着这三人被关押下去,奉天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气呼呼地走了上来,在朱允熥身边坐下。
之前都是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朱允熥则是侧坐相陪。
如今已经物是人非。
“爷爷,不必跟他们置气。”朱允熥冲着朱元璋摆了摆手,微微一笑。
朱允熥当然知道,现在是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这几个人在朝堂上对自己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好处。
给他们请下去,可以消除杂音,对于自己的工作开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也是朱元璋出手去做这件事,朱允熥默许的重要原因。
其实,朱允熥也准备这样做,只有把这几个人弄下去,他才能全力以赴地安排工作。
目前大明危险重重,每一步都得走好了,否则带来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这对于朱允熥来说,影响极大,不处理好面前的这些问题,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努力,全都付之一炬。
努力了这么久,朱允熥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所以此时必须壮士断腕,正好借着爷爷的手,把杂音给消除了。
“哎...”老朱叹了口气,看着朱允熥,一脸的无奈,“这几个大臣,披上所谓的忠臣的外衣,对咱竟然也敢指指点点,简直是太不像话了。”
老朱喘着粗气,气不打一处来。
这辈子,老朱就没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如今老了,这些大臣们竟然敢质疑他,还敢顶撞他,简直是胆大妄为。
老朱绝对不惯着他们,看着他们被带下去,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爷爷,这几人,只是在不合适的时机,提出了不合适的看法而已,不必跟他一般见识。”朱允熥微微一笑,附和着他,突然看着小镇子冷哼了一声,“给太上皇送杯水来。”
小镇子急忙领命,转身准备去了。
很快,老朱拿起了水杯,喝了几口之后,缓了过来。
“陛下,咱还有事,先回去了。”老朱左顾右盼了一番,虽然还有几个熟悉的面孔,但是没几个再看向自己,于是,起身准备出去。
“爷爷,他们几个不是被带下去了,你多待一会儿吧,很多大臣还等着聆听您的教诲呢。”朱允熥急忙欠身挽留。
人情世故还是要有的,最基本的台面更是得有。
老朱则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陛下,朝堂还等着你,咱就不在这里了。”
“爷爷,孙儿还需要你主持大局呢。”朱允熥急忙起身,拉着朱元璋的手。
此时,朱允熥很清楚,面儿上一定要做足工作。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让大臣们指指点点,那么日子就不好过了,面子上也不好看了。
朱元璋则是婉拒后,转身下去了。
老朱走后,朱允熥立即换了一副面孔。
这个朝堂,现在已经是他朱允熥的了,与老朱,也就是他的爷爷无关了。
老朱走后,朱允熥冷冷地看着文武大臣。
朱允熥明白,属于他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关于打击这些敌人,必须要做到快准狠,缺一不可。
一定要让那些人知道厉害,得罪了他朱允熥,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这个道理,他们必须得懂。
“诸位爱卿,大家议一议,如今大明云南,北边,东北,甚至东南都不太平,朕心甚忧!”
朱允熥说着,叹了口气,一脸无奈地看着众人。
大臣们此时非常忐忑,尤其是看着老朱离去的背影,他们已经认清楚了形势,目前的大明已经不是老朱的时代了,而是变为了他朱允熥的时代。
看来,今天能配合朱允熥,那么什么事都好办,一切都好说,否则后果一定会不堪设想,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甚至这些后果会影响到他们自己,而且刚才提到了藩王的都受到了惩罚,看来得换个方向了。
刘三吾则是再次站了出来,向朱允熥拱了拱手,“陛下,微臣建议立即兴兵,这些外敌都是居心叵测,必须让他们知道大明火炮的厉害才是。”
朱允熥闻言,看着刘三吾,感慨不已,虽然此时的刘三吾已经年迈,但是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爱国之心尚在,忠君之血仍热。
文官,而且还是一个老者尚有这样的奇葩,大明有救,根本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一切都在意料之内,要不了多久,大明的天就会幽而复明,大明的地就会格外平坦。
“刘爱卿所言甚是,朕心甚悦!”朱允熥微微一笑,很是高兴的点了点头。
对于刘三吾的回答,很显然,朱允熥很是满意。
奉天殿内的大臣们,此时已经明白了,他们知道,这就是陛下的态度。
其实,大臣之中有一些个投降派,和谈派,很显然,此时的和谈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傅友德也站了出来,向朱允熥请旨,“微臣请旨,领兵前往北边剿灭蒙古、北元等不知死活的那些人。”
此时傅友德意气风发,恨不得立即领兵前往北方,直接灭了他们。
这些人简直是在找死,现在陛下制造出来的兵器已经堆满了兵器库。
即便是新建的兵器库,也很快就被装满,这么多武器,如果不整出去,放几枪,那才是最大的遗憾了。
既然优势在大明,正好教一教那些人好好做人,让他们明白是非曲折。
傅友德现在年龄也不小了,正好遇到大明有事,继续发光发热,这才是他此时的宗旨。
而且,身为大明帝国的战神,傅友德不想丢了份,他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让众人知道,他傅友德才是真正的战神。
朱允熥很是欣慰,这才是他的国丈,有国丈撑腰,他怕什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国丈,你这一把年纪了,朕...朕心不忍...”
朱允熥一边说着,抬眸看着傅友德,眼神中满是怜惜。
大明帝国,所谓的强大,如今其实有点青黄不接了。
除了那个蓝玉相对年轻能打一些,其他的基本都已经年迈了。
“启禀陛下,老臣不惧!请陛下赐微臣棺椁,微臣要抬棺出征,不能击败北元、蒙古等叛乱,微臣让人把尸体拉回来。”傅友德往前走了几步,眼神坚定而执着。
看得出来,在此大明危难之际,傅友德决定捐躯赴国难,为大明帝国榨干自己。
这样的大臣,才是朱允熥需要的。
朱允熥当即就站了起来,手指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国丈力挺自己,还怕个鸟!
“好样的,国丈,朕全力支持你!”朱允熥说着,把手中的宝剑高高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