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年轻人!节制为要!(1 / 1)

加入書籤

随着萧长恭的话音落下,大殿中立时鸦雀无声。

翻天了!

张会之本是要参萧长恭,没想到最后将自己给搭进去了。

而在一众官员之中,有一人却是已经冷汗津津。

此人正是大理寺左少卿吴亮。

张会之是如何得知,萧长恭手中案件详情的?

还不是他吴某人的手笔?

现在张会之暴雷了,他吴亮又能落得什么好下场?

这种泄密的案件,一贯是绣衣卫接手。

而人一旦进了绣衣卫,还能指望张会之能保密?

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绣衣卫一旦撬不开嘴,必定会向钦天监求助。

一张问心符下去,抖露得比面对法家修士还快。

想到泄密者的下场,吴亮已经是魂飘天外。

搞不好这次满门都得进去,最后落个流放已经算是仁慈。

而此时的大理寺卿王伏嘉,脸色却是阴郁至极。

大乾律为何制定各衙的保密条令,为的就是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

毕竟自古以来,以权谋私干涉案件的例子可不少。

这是民怨的集中点之一。

为了打破以权谋私的局面,大乾定国之时,就将保密之事写进了大乾律中。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回避等等条令。

立国以来,泄密之事就被当做各衙的典型查处。

现在他大理寺,这个最该讲法的地方,却有官吏堂而皇之的将条令束之高阁。

这哪是不讲法?

这分明是将他王某人的面皮,给扔地上来回摩擦。

这种事情没人点破,大家还能勉强糊弄过去。

可现在却被当众点破,那事情就不得不展开细说了。

果然!

不出王伏嘉所料。

上面龙椅上的皇帝,在听得萧长恭的话语之后。

当即眉头皱成了川字。

他也没想到,原本是张会之在弹劾萧长恭。

可事情到了现在,居然牵扯出了泄密之事。

这事情还真不能,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正如萧长恭所言,今日敢泄密案件信息。

来日是不是就敢泄露军机?

或者,干脆把神都城防图,拿去换了钱?

想到此处,刘羽的脸色也不太好了。

这种事情只能防微杜渐。

所以,平日里一旦抓住。

那就是往重了罚。

沉吟片刻之后,刘羽朗声道:“来人!”

刘羽话音落下,殿外立时便有几名绣衣卫走进大殿。

见绣衣卫的人到来,刘羽一甩袖袍,道:“将张会之带去昭狱,好好审审泄密之事。”

刘羽话音落下,张会之已经抖若筛糠。

被绣衣卫架起之后,更是高喊道:“吴少卿救我!

我可是听了你的,才弹劾萧长恭的。

你不能不管啊!”

吴亮一听这话,立时双目一闭。

浑身力气仿佛被抽干,无力的瘫软在地。

刘羽见此情形,哪还不知其中原由?

当即厌恶的挥挥手,示意绣衣卫将吴亮也给拖下去。

待到二人被拖走。

刘羽这才对萧长恭道:“萧爱卿!

朕便当你去花柳之地,是真的为了破案。

案子的事情,要放在心上。

争取早点给百姓一个交代。”

说到此处,刘羽忽然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你还年轻。

还是要知道节制啊!

当年你爹,可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

你...”

沉默片刻之后,刘羽摆了摆手手道:“罢了!

年轻人正是春心萌动之时。

这事儿也是不能自已的。

这样,待会儿礼部那边给你开个条子。

你自己去教坊司,领两个女子回去吧。

以后就少去那些地方了。

年轻人,节制为要!”

听得刘羽的话语,萧长恭整个人都麻了。

不是!

萧某真读过春秋!

节制个鬼啊!

我那真是去查案的。

只是扫了一眼周围,一众武勋脸上莫名的笑意。

萧长恭也知道,今日之后。

他萧某人要节制的名声,怕是要在神都传开了。

随即萧长恭也破罐子破摔了。

朝着刘羽拱手道:“陛下既然都开口了,怎的这般小气?

两个怎么够?

萧某不才,要打十个!

节制?

年轻人要是节制了,那还叫年轻人吗?

陛下放心!

臣血气旺盛得很,区区十个还是能轻松拿下的。”

看着萧长恭一脸认真的模样,刘羽面上不由微微失神。

当年萧络,在他面前也是这般自信。

玄武门前的表现,也配得上他那份自信。

单人独骑,便堵住了玄门整整两刻钟。

让他们,能从容将太子等众击杀当场。

想到此处,刘羽不由将目光看向萧长恭。

越看心下越觉得满意。

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第六境的修为。

来日修为定是不可估量。

眼看三十年后,就是千秋大劫之期。

那时候估计他也成长起来了。

到时候,又是一个国之栋梁。

不过,这小子年纪轻轻的。

不去军伍中磨砺,跑大理寺去干嘛?

看来回头还得给他弄边疆去。

不去军阵之中见见血,怎么能成长起来?

心中琢磨着事情,刘羽口中却是说道:“你小子还真是会占便宜。

开口就要十个。

罢了!

依你就是!

你家就你一个独苗苗了。

子嗣之事,是该重视才是。

好了!

你自己去教坊司领人吧!

滚蛋!”

萧长恭闻言拱手道:“那臣就多谢陛下赏赐了!

臣告退!”

说着话,萧长恭便向殿外退去。

至于弹劾之事?

原告都已经被送进去了,谁还管什么弹劾?

而且,就皇帝的态度来看,也没真要追究萧长恭的意思。

现在若是继续提及,那不是自己找抽吗?

然而在一众大臣之中,作为吏部尚书的张无妨,此刻却是心中一沉。

就刚才刘羽的表现来看,萧长恭明显已经入了他的法眼。

或者说,皇帝对萧长恭青眼有佳。

如此情形之下,他张无妨想要动手脚。

就不太可能了。

也就是说,将萧长恭调到大理寺,就已经是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

若是后续再继续出手,那事情恐怕就会走向无法预估的方向。

之前萧长恭的事情,就已经让皇帝对他张某人非常不满。

虽然这份不满,并没有从口中说出。

可是通过实际的情况,却不难看出。

时至今日,他张某人身上唯一挂着的实职,只剩一个吏部尚书了。

吏部尚书?

此职看似很重,实际却没那么重。

重大的人事调动,是由皇帝决定。

大事上,他张无妨就做不了主。

小的人事调动?

也就只能满足一下,他张某人培养党羽的目的。

看来今后在大乾内部,暂时是别想动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