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闲暇无事(1 / 1)
“这个好说,我就能替他们布施了。”王大少说着掏出一张卡来,递给明吟道:“这里面有五百万,昨天刚收上来的租金,虽然少了点,但修座庵堂是足够用了的。”
明吟嘿嘿一笑,伸手将卡收了起来:“福生无量,二位有王大少这样的朋友也算是积德修福了。”
没过几天,我和老唐的身体便如经历寒冬后复苏的草木,以一种令医生们啧啧称奇的速度渐渐恢复如初。那些曾对我们的状况摇头叹息的医生,如今看着各项指标正常的检查报告,眼中满是惊叹与疑惑,连称这简直是医学史上的奇迹。但我和老唐心里明镜似的,若不是明吟道长那神奇绝伦的纯阳斩妖功,我们哪能这么快挣脱死神的魔爪。
身体康复之后,我和老唐各自回家修养。我回到了那座承载着无数回忆与深厚底蕴的四合院。这座四合院位于京城古意盎然的老胡同深处,是我干爹送我的唯一遗产。他虽然作恶多端,但对我却没有半点恶意过,能留下这个院子,倒也是一种念想。。
踏入四合院,那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路,在我脚下发出清脆而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岁月谱写的独特乐章,每一声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二院靠墙的小花园里,已经爬藤的葡萄枝繁叶茂,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郁郁葱葱,洒下一片片斑驳的绿荫,宛如天然的凉棚,为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星星点点地落在地上,形成一幅幅奇妙的光影画卷。
我悠然地走向院中的石桌,石桌表面光滑如镜,那是多年摩挲留下的痕迹。管家早已熟知我的习惯,见我归来,立刻指挥茶艺师准备泡茶。茶艺师阿兰是一位温婉的闽建女子,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传统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与这古朴的四合院相得益彰。她先将茶具一一摆开,每一个动作都轻盈而娴熟,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那套茶具是干爹生前喜爱的汝窑瓷器,天青色的釉面温润如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茶艺师轻轻提起水壶,滚烫的热水如银线般落入茶壶,瞬间升腾起一股袅袅热气。她手法娴熟地将茶叶放入壶中,热水冲下,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释放出阵阵清香。那香气如同山间清风,悠然飘满整个院子。管家宋叔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切的专注与认真。他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笔挺而整洁,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这近二年来,他一直悉心照料着这座四合院,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的生活起居,对我而言,他不仅是管家,更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
就在这时,隔壁戏曲社传来阵阵锣鼓声和咿呀的唱腔。那声音如同灵动的精灵,穿过高高的院墙,悠悠地飘进我的院子,仿佛是特意为我奏响的乐章。我微微一笑,端起刚泡好的茶,在管家的搀扶下,踱步到墙边。墙边摆放着一把老旧却极为舒适的藤椅,这把藤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椅面的藤条虽有些磨损,但坐上去却有一种别样的惬意。我轻轻坐下,将茶杯放在一旁的小凳上,悠然自得地听起戏来。
戏曲社正在排练的似乎是一出经典剧目《贵妃醉酒》。那婉转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如万马奔腾,仿佛将贵妃内心的哀怨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时而低吟浅唱,似潺潺流水,细腻地描绘出贵妃醉酒后的娇柔与凄美。演员们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唱词清晰婉转,如同珠落玉盘。那悠扬的二胡声、清脆的锣鼓声与演员们的唱腔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旋律,听得我如痴如醉。
在这悠然的茶香与悦耳的戏曲声中,我仿佛忘记了之前在宁州所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忘记了王钰章带来的恐惧与危机。此刻,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沉浸在这安逸的氛围里,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仿佛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这温暖一一驱散。
在这悠然的茶香与悦耳的戏曲声中,我仿佛忘记了之前在宁州所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忘记了王钰章带来的恐惧与危机。此刻,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沉浸在这安逸的氛围里,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阳光如丝缕般轻柔地洒在身上,暖融融的,仿佛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这温暖一一熨平、驱散。
如此闲适惬意的日子悠悠地过了几日,我心中对文物那股与生俱来的热爱,如同被春风唤醒的种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的清晨,晨曦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我怀着满心的期待,决定去逛逛京城赫赫有名的攀家园文物市场。
宋叔一如既往地贴心周到,早早便为我准备好出行所需的一切,还像一位忧心孩子的长辈,特意叮嘱我注意安全,眼神中满是关切。
来到攀家园,这里早已是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形形色色的人群如潮水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既有初涉此行、眼中闪烁着“捡漏”渴望光芒的新手,他们带着几分懵懂与好奇,在摊位间仔细翻找,仿佛每一件物品都可能藏着天大的惊喜;也有经验丰富、目光犀利如鹰的行家,他们只需扫上一眼,便能对文物的真伪优劣略知一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尘土味,那是岁月在这些老物件上留下的痕迹,又混合着各种古玩散发的独特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各自神秘的过往。
我怀揣着对文物的热爱与好奇,悠然漫步在摊位之间,目光如探寻宝藏的光束,在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文物上缓缓扫过。突然,一个摊位上摆放的一件青铜器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吸引了我的目光。摊主是个身材精瘦的中年人,一双眼睛透着精明世故,仿佛能看穿人心中所想。见我驻足,他立刻热情洋溢地招呼起来:“这位老板,您可真是独具慧眼呐,这可是我千辛万苦刚收上来的宝贝。您瞧瞧这锈色,自然古朴,浑然天成;再看看这工艺,精巧细致,一丝不苟,绝对是如假包换的老物件。”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却并未急着搭话。我缓缓伸出手,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触碰一件绝世珍宝。当我的手指轻轻触碰到那件青铜器的瞬间,一股奇异而玄妙的感觉如电流般涌上心头。紧接着,一阵轻微的眩晕袭来,眼前的现实世界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如电影画面般清晰的场景在脑海中徐徐展开。
我仿若穿越时空,看到这件青铜器诞生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铸造作坊里。作坊内,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工匠们满是汗水却又专注坚毅的脸庞。他们挥动着手中的工具,每一下敲击都凝聚着心血,精心雕琢着这件即将问世的器物。随后,它被郑重地送进了一座宏伟壮丽、气势恢宏的宫殿之中。在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上,它被置于高台之上,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成为承载着人们信仰与祈愿的重要礼器。
然而,时光的车轮无情转动,朝代如走马灯般更迭交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那场残酷的战乱中,这件青铜器随着宫殿的崩塌被深深埋入地下,从此在黑暗的泥土中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直到最近,才重见天日。
我缓缓收回手,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判断。我看向摊主,目光平和而笃定地说道:“这件青铜器确实是老物件不假,不过年份并没有你所宣称的那般久远,依我看,应该是宋代仿造商周时期的作品。虽说它是仿品,但工艺精湛绝伦,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铸造工艺,都堪称上乘,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收藏价值。”
摊主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脸上渐渐露出钦佩的神情,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老板,您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行家啊!实不相瞒,我自己也拿不太准,您这么一分析,我心里就跟明镜儿似的有数了。”
周围原本就被我们的交流吸引的人群,听到摊主的话,纷纷围拢过来,将我团团围住。其中一个年轻人,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瓷器,眼神中透着犹豫与期待,他鼓起勇气问道:“先生,您能不能也帮我看看这件?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家里人一直都不知道它的来历,也不清楚它到底有没有价值。”我微笑着点点头,轻轻接过瓷器。再次施展佩兰古玉赋予我的神奇能力,当指尖触碰到瓷器的刹那,那种熟悉的感知力量再次涌现。
透过这神奇的感知,我看到这件瓷器诞生于清代的官窑之中,工匠们精心挑选材料,以精湛的技艺将泥土塑造成形,又经烈火的淬炼,最终成就了这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它在宫廷中流转,见证了无数的宫廷盛宴与悲欢离合,随后又随着家族的传承,历经风雨,保存至今。
我将瓷器的来历、制作工艺以及珍贵价值,详细且耐心地讲述给年轻人听。年轻人听完后,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连连向我道谢,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幕被更多人看在眼里,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听闻后,纷纷拿着自己珍藏的藏品,满怀期待地请我帮忙鉴定。我一一耐心接待,凭借着佩兰古玉那神奇而独特的能力,每一次鉴定都精准无误,仿佛拥有一双能看透历史迷雾的慧眼。一时间,在市场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人对我投来的目光中,既有钦佩,也有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