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赵烬要回来了!(1 / 1)
赵珉无论做什么,都被朝臣认为偏袒二皇子,苛待立下战功的长子。
谣言传遍京城,赵珉震怒,派人去抓捕散发谣言的百姓。
赵珉忙得不可开交,顾锦姝则清闲下来,德妃日日过来,两人说着话,看着孩子们在一起玩耍。
三皇子走路渐渐沉稳许多,公主牵着他的手去玩,看着两人携手的模样,德妃轻叹一声:“孩子之间如何相处,还是看长辈的意思。”
顾锦姝含笑,沉默不语,德妃的示好,也是因为身后无靠。
这时,外面响起匆匆的脚步声,“贵妃娘娘,德妃娘娘,前线传来打劫,失地全部收回。陛下大喜,我朝大喜。”
饶是经历过一回,再度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顾锦姝还是觉得心口沸腾。
德妃爽朗地笑了起来,“大喜事,去岁这个时候焦头烂额,如今一雪前耻,大皇子当真是战将。”
李泉面上也带着笑容,道:“大皇子正领兵乘胜追击,欲将敌寇赶回老巢。”
也就是说暂时不会回来!顾锦姝听出话音,此刻回来,必然是要上缴兵权的。
李泉退下了。
德妃凑过来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大皇子如雄鹰翱翔,陛下该头疼了。”
这些年来皇帝苛待赵烬,赵烬心知肚明,手中握有兵权,岂会听命皇帝。
皇帝心虚又多疑,只怕会疑心赵烬有不臣之心!
顾锦姝也担忧此事,颔首道:“且等等。”
赵珉若是不怕边疆将士寒了心,大可直接让赵烬回京。
德妃说:“我猜陛下下一步动作便是让大皇子回京,换人去领兵,但这么一来,阵前换将,动摇军心。”
赵珉如果不顾将士们死活,大可这么去做。
顾锦姝沉默不言,深吸一口气,道:“他若这么做,朝臣不会罢休的。”
如今文臣武将都有人偏向赵烬,赵珉不敢这么猖狂行事。
除非是被逼急了。
春鸣宫内,安静无声,秋梧宫内,贤妃再度砸了手中的摆设,“他的命怎么那么好。”
“收回失地……”她愤恨不平,这是记入史书的功劳,一个下贱的皇子怎么就得了天的眷顾。
宫人迟迟不敢言语。
贤妃慌了,照这么下去,赵烬领兵,又有战功加持,待他回京,哪里还有二皇子的地位。
怎么办?
贤妃慌乱无神,被捷报打得措手不及。明明局势大好,二皇子即将被立为大皇子,赵烬竟然立下战功。
早知如此,这些年来就不该手下留情,直接将人弄死。
如今留下大患,后悔莫及。
贤妃如今肠子都悔青了,急得在殿内来回走动,不能让赵烬活着回来!
殿外的宫人碧落瞧了一眼殿内,被喊着进殿收拾碎片。
贤妃不高兴就会砸东西,砸坏了以后,内廷司就会送来新的。只要不越矩,内廷司都会满足她们。
贤妃的反应,都传进了顾锦姝的耳朵里。
碧落得了赏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如今的局面,对贤妃不利。顾锦姝畅快地笑了,且看贤妃做什么?
杀赵烬还是杀赵珉?
前世里季氏可是有杀害皇帝的嫌疑。这一世,她会怎么做呢?
顾锦姝想起重要的事情,嘱咐李泉:“你去找阿翁,嘱咐他一定要在意陛下的饮食。”
赵烬回来之前,赵珉不能就这么死了!
贤妃发起疯,谁能知道她想干什么事。万一直接给赵珉下毒,让二皇子登基为帝呢。
顾锦姝盘算一通,顾清棠入宫了,袖口里带着书信。
经历过捷报一事,顾清棠的脸色肉眼可见好了许多,她高兴道:“来了家信报平安,虽说没有说战事,但我知道他活着,一切都好了。”
书信递到顾锦姝的手上,恍如隔世,顾锦姝想都没想直接打开。
是赵烬的亲笔书信,三言两语,与她报平安。
顾锦姝看着熟悉的字迹,心中畅然,要回来了。
赵烬要回来了!
“殿下活着回来是喜事。”顾清棠高兴不已,“这回他们立了大功,陛下必然有奖赏。”
升官奖赏是必有的事情。
顾清棠为丈夫高兴,顾锦姝却知道他们的不容易,力挽狂澜,赶走敌寇,这样的功劳,足以载入史书。
她笑道:“是喜事,姑母高兴,我也高兴。”
顾清棠坐了片刻便走了。
人走后,顾锦姝将书信摊开,短短几行字,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多看一遍,心里便会高兴一些。
赵烬,就要回来了!
等赵烬回来,她便不用过得如履薄冰。
顾锦姝笑了又笑。
中秋节这日,皇帝开家宴,各宫宫妃领着孩子参加,三皇子巴巴地跟着贵妃身后,春才人称病没有来,五皇子自然留在宫里。
安妃抱着四皇子,面露得意,三皇子走到弟弟跟前看了一眼,安妃立即招呼道:“阿瑜,这是你的弟弟,我还是你娘的妹妹呢。”
众人闻言,面露诧异,看向贵妃的眼神十分复杂。
三皇子三岁了,无人提及安贤妃,安妃是要提醒三皇子,贵妃并非是他的生母。
顾锦姝不在意闲言碎语,拍拍三皇子的脑袋,“和弟弟玩,待会过去。”
“嗯,我听阿娘的。”三皇子点点头,转身也跟着贵妃娘娘离开,也不看弟弟。
安妃张了张嘴,看着三皇子跟着贵妃离开,自己只能干瞪眼。
顾锦姝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德妃在下,接着是贤妃,安妃等人。
今日虽说是家宴,但未请平阳王,只有宫中妃嫔孩子与皇帝太后。
赵珉姗姗来迟,与贤妃一道入席,贤妃面色红润,眉眼含春。
看见这一幕,德妃翻了白眼。
顾锦姝见怪不怪,也不在意贤妃与赵珉之前做了什么,这副模样,明眼人都知道做了什么。
唯独贤妃还在炫耀。
宴过一半,赵珉端起酒杯,道:“大皇子赵烬屡立战功,朕欲下旨封其为秦王。”
顾锦姝握着酒杯,与前世一般,封大皇子为秦王。
意在告诉朝臣,赵烬已封王,与太子之位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