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不接受补偿(1 / 1)

加入書籤

那些在渔船上讨生活的日子,让于杏儿觉得能不缺衣食、安安稳稳地活着就是享福了,她想要探寻一下她这辈子人生的顶点,也只是想要体验一下、多看看罢了。

她知道错过了的就是错过了,不是每件事都能补救的,她这辈子就只是于家女,她根本就没想过会跟那些从未谋面的亲人相认。

只是她还是没能完全想到,原来已经有另一个女子替代了她原本的位子,而且她的亲生母亲在见到她之后,居然还为了那个假女儿而只想那笔银子打发了她。

于杏儿这时候总算动了几分怒,但不是因为楚氏不肯当众认她,她只是感觉到自己被狠狠地羞辱了:

“没错,我就是穷窝里长大的,我上不了台面,跟你们这些人都不一样。你不用认我,我也不想认你们。听听你们之间的这些事儿,这么复杂,我可不想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楚氏并没有因为这番话而有所开解,她反而更生气了,她遗失在外多年的女儿,头一次见她,为何没有丝毫急切与她相认的意思。

一个渔家女,那于家与夏家、楚家哪里有半点可比的地方,于杏儿若是认了她,她可以给她很多的钱财,于杏儿的日子至少不会过得比夏明嫣差,她怎么就不动心呢?

楚氏忽然生出一种自己一直悉心守护的东西却不被一个身份卑微的人尊重的恼怒之意,即便是她的亲生女儿也不应该触犯她的地位和尊严。

楚氏抬掌就要打下去,不想却被于杏儿抓握住了手腕,她顿时气得牙关发紧:

“你就这么不想认我这个母亲么?如果没有当年的安排,楚家早就倒了,夏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即便没有把你送走,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绝对拿不到我今日所能给你的钱财。”

“我虽然没有养你,初衷到底是迫不得已,可我生了你,给了你这条命,你怎能如此不知感恩?你不念这生身之恩,又何苦要怨恨我不能在外人面前不能认你?”

夏明嫣在旁边听得都想打断他们了,于杏儿说的话没问题,楚氏却又陷进了一个漩涡里。

楚家的大多数人或许都是这般矛盾的,一面想要控制别人,另一方面还要在别人已经察觉到的情况下,要这个人一边明知自己在被利用、欺压,一边还得感恩他们的小恩小惠。

夏明嫣忍不住要为于杏儿说几句公道话:“夫人,您给她钱财有什么用?她做了一方女陶朱,难道让别人打探她的出身和经历的时候,她只能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的日子,再富贵,也不过是一只穿着锦衣却要夜行的大灰耗子罢了,反倒不如她原先的日子逍遥。您要是真有这份诚意和愧疚之心,就该站在她的位子上想想。至少也该把二妹妹请来,当面锣对面鼓地将事情说清楚。”

这些话听在楚氏耳朵里无异于在拱火,她怒声道:“你就是这样把她骗到元京来的?你就要看到我们母女三人不和,挑唆我们和端侯府还有楚家的关系,你用心险恶。”

“你把她弄到元京来,就是拆我和明月的台的,你休想!就算闹到陛下面前,我们也自有办法解释,你什么也阻止不了,你还是多担心一下陛下会怎么想你跟华侯吧。”

他们筹谋的事尚在将来,而宫里对华靖离的忌惮近在眼前,真把事情闹出来,夏明嫣和华靖离是如何发现事情的真相才更耐人深思。

华靖离之前一直远在北疆,他若非一直盯着楚、夏两家的事,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在边将领,却时刻关注着元京几大高门的动向,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而楚、夏两家大不了就将事情推到底下的人身上,说自己也是近两年才知晓亲女被换一事的,实属被人蒙蔽。

要是李玦因此有机会跟夏明月和离,实在不行,还可以寻一个亲族女子顶上,笼络住李玦。毕竟李玦现在还需要助力,端侯府上下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主母打理。

楚氏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说到底夏明月嫁的是李玦,而不是皇室中人,还说不上什么混淆血脉。虽然这当中会很艰难,却不是办不下来的。

于杏儿打断了她:“够了,没有人逼我。楚夫人,您在心疼您的另一个女儿和那些我弄不清楚的事儿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您的那些银子可买得了我前头的半辈子。”

“您心疼您的养女有没有受伤害,可知道她在为了一件衣裳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可能正在跟于家人一起在渔船上跟海上的风雨拼命?”

“她在为了她跟她丈夫之间的那点儿事儿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我的户籍都可能随时被拆穿。您一定还不知道,我这户籍是我阿爹、阿娘求了邻居婶婶,许了当年的半世积蓄还磕了头才换来的?”

“您为了一件衣裳不够好、一支曲子不好听而对那些下人又打又杀的时候,我却在如何卑微的活着。您如果知道我曾经经历了什么,就不会说出那些要用银子来补偿我的话。”

渔户靠天吃饭,随时性命不保,在官府那里远不如寻常农户,她的户籍本就随时都可能被拆穿。

当年于家夫妇救下她并决定收养她时,刚巧隔壁邻居家新生的婴孩夭折了,并且那一家虽是渔户却是一个打算上岸种田的渔户,他们便求了那家人,把她充作了那家的女儿。

之后再假托那家人远行在即,无力带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同行,再加上那家人前头已经有了五个女儿,故因此将这个女儿送给他们于家做了养女。

若是没有于家夫妇下跪恳求昔年邻居,又刚好老天爷有这番安排,她恐怕连这渔家女的日子都过不了。

那些个别人家捡到但因为无法证明良贱而不得入籍的孩子,最终要么会被人伢子带走,最终沦为苦役或是那种地方的人,要么恐怕在这过程中已然耽误,被活活饿死的都有。

于杏儿叉着腰对着楚氏就道:“华侯夫人的人带我来元京的时候,就跟那些个高门管事到我们那种穷地方采办侍女没什么两样,那就是我应该过的日子,跟您这样高高在上的夫人没有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