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救命的药(1 / 1)

加入書籤

李敢对李泰这突然激动的态度感到很不解,“殿下,这人莫非是跟你有什么交情吗?他一个小小的酒楼老板,我怎么还不能动他了?”

李泰摇了摇头,十分严肃道。

“这个人跟我当然是没什么交情,甚至可以说他是太子的拥趸,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人……也是父皇眼前的红人,朝廷近来的新政,几乎没有全都是出自这人之手!”

“你想想,当父皇在得知这件事之后,都没有追究他的任何问题,便看见此人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闻言,李敢吸了口气,这才反应过来。

“殿下说得有道理,我竟是差一点又做了冲动之举,只是,难道这口恶气我们就只能咽下去了吗?这个苏夜,竟敢串通程咬金父子干出这种事情来,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李泰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要是有办法能对付苏夜的话,早就使出来了,还用得着等到现在吗?

只是实在没办法。

眼看现场一片沉默,大伙都默不作声,原本还算高涨的气氛便要萎靡下去,崔亚这时开口说道。

“殿下,不过就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罢了,我看您倒是也没必要如此悲观。”

“这件事,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

李泰闻言赶忙抬头,“崔先生有何计?”

崔亚徐徐出声道,“依我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皇后娘娘的病情,只要皇后娘娘的病好不了,甚至越发严重,那么陛下对于太子的不满,就不会消失,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李泰闻言点了点头。

“你说得有道理,接着说下去。”

“而在我看来,这件事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导火索,皇后娘娘的病情严重已经是一件不会改变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只需要让这件事与太子的关系加深即可!”

李泰闻言皱眉道。

“你的意思是,让父皇认为母后的病情加重是因为太子造成的?只是……这如何能实现呢?”

崔亚微微一笑。

“不知道殿下是否还记得汉朝时的巫蛊之祸?”

李敢闻言一愣。

“巫蛊之祸?你的意思是,要让太子也有这个嫌疑?只是父皇毕竟不是汉武帝,而且有了前车之鉴,这件事想要做成,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崔亚摇了摇头。

“俗话说事在人为,并非没有完不成的事,哪怕是再不相信,只要我们重复,反复,并且将其做到天衣无缝,那陛下就没有不相信的理由!”

“这……好吧,就按照你说的去做!”

崔亚这时又说道,“至于那个苏夜那边,我看倒也没有那么无懈可击,陛下虽然眼下依仗他,不过是因为他还有利用价值罢了,等到哪天这人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他干的这些事情,恐怕每一件都足够死上千回八回了!”

“尤其是这一次,陛下虽然没有明面上表现出什么,但心中一定会对苏夜有所忌惮。”

“因此,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亦或者是找一些办法,将这个称心再抓出来就是了!同样的法子,他们当然是没办法再实行第二遍的。”

李泰点了点头。

“崔先生一番话,可谓是瞬间让局势明朗了起来,就按照你说的来做。”

……

悦来居。

刚吃过午饭,苏夜便徐徐溜达到了后厨。

这时他正看见了几个发霉的馒头要被杨武直接给丢掉。

苏夜赶紧出手拦住了他。

“且慢,不要丢!”

杨武疑惑道,“苏先生,你这是做什么?这些都已经发霉了,不能吃了!”

苏夜微微一笑,从杨武手中将那几个发霉的馒头给拿了过来。

他望着上面的霉菌,说道。

“要不是因为他们发霉了,我还不一定想要呢,这里还有多少这种发霉的馒头,或者是发霉的别的东西也行。”

闻言,杨武一愣。

“发霉的东西都被我给及时丢了,现在就剩下这几个馒头了,就这还是前几天不小心才剩下来的,苏先生,你要这发霉的东西做什么?”

“难道是又要研制什么新的菜肴吗?只是这发霉的东西可得慎重一些,毕竟很容易就会生病中毒的!”

苏夜摆了摆手,紧盯着那绿色的霉菌,吩咐道。

“这两天你在后厨多盯着点,要是还有发霉的东西的话,就一并丢给我送过来,我要这些有大用处,明白吗?”

“是,苏先生。”

“这别的东西不好弄,发霉的东西还不是轻轻松松吗?苏先生放心,这件事一定办妥当!”

苏夜嗯了一声,于是便拿着馒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这时顾蔓雪刚刚穿好衣服,脸颊上还满是绯红,她看到苏夜拿着馒头过来,还以为是给自己吃的,但是当近了她才发现,这馒头都发霉了。

顾蔓雪疑惑道,“苏郎,你拿这东西进来做什么?都发霉的玩意儿,不丢脸做什么?”

苏夜得意地笑道。

“你可别小看这个发霉的馒头,我可告诉你,或许救命的药,就藏在这里面。”

顾蔓雪十分莫名其妙。

“苏郎,你在说什么,这发霉的东西,岂能有什么作用?而且你连她的病情都不清楚,这么贸然做,能对症下药吗?那不是跟盲人瞎马一样吗?”

苏夜摆了摆手,并没有跟顾蔓雪多说什么,只是自顾自的从旁边取了一把小刀,然后用刀锋的位置,小心翼翼的刮去拿馒头上的霉菌。

他先是用一张纸将其收集起来,一共也不过才几十克的样子。

苏夜觉得还是太少了。

如果要弄出青霉素来,只好还需要十倍的分量才行。

毕竟这青霉素可是十分珍稀的,需要大量的霉菌才能从中获取一点。

苏夜思来想去,觉得光靠这几个馒头还是太少了,最好的方式还得是橘子等水果。

这些上面的霉菌又多而且成分复杂,是很好的可以用来培养青霉素的东西。

而且现在他还缺少一个最关键的工具。

那就是显微镜。

这在大唐肯定是没有显微镜的,所以他现在能做到就是只能靠自己手搓一个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