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年终论功绩(1 / 1)
几人寒暄一番,围着火炉说起正事。
“南疆各部是什么情况?”李世民问道。
“已有归附心思,但下不定决心……”叶尘把事情说了一遍。
“南疆对于诸葛丞相极度崇敬,只要表现出对诸葛丞相的尊敬,他们就会当成朋友。”
“再表达出足够的善意,以及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南疆归附不难。”
“我的意思是一国两制,南疆行政归大唐管理,其他的归部落首领管理,并允许世袭,推行汉化,待南疆人习惯大唐的管理后,再用推恩令削之。”
“跟你打算对吐谷浑做得差不多。”
叶尘把后续处理方式说了一下。
“嗯,一国两制,这个提议好。”
李世民细细琢磨了一下,连连点头,在行分化的想法上,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这样一来,恐怕大唐官员不够用了,工举要不继续推迟,连开两届科举。”房玄龄道。
“嗯,可以,明天最后一次朝会,通知下去,明年、后年,连续两年开科取士。”李世民赞同点头。
几人一直聊到吃完晚饭才散伙。
叶尘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胡须刮干净。
“嘚嘚,嘚嘚……”
悦儿黏在叶尘怀中就不下来。
叶尘也抱着女儿不撒手。
第二天,叶尘睡到自然醒才去上朝,差不多巳时,有点习惯了。
今天的太极殿格外拥挤,接见南疆七十二部首领,西域二十四国国王和吐蕃使臣也来了。
“楚国公来得正是时候,正说到卖药材的事,楚国公你怎么看?”李世民道。
“那些都是上好药材,不如明天好好热闹热闹,请太医好好鉴定一下,明天开拍卖会拍卖。”
“明天召集长安富商,医馆大夫一起参加。”
叶尘回道。
“嗯,也好,这拍卖会,朕都有些迫不及待,一定很有意思。”
“不过,这么多人,场地定在哪里合适?”
李世民又犯起难。
达官显贵、富商、大夫、各国使臣,加起来大几百号人呐。
“不如在御花园拍卖,顺道召开宴会,宴请各国使臣一同贺岁。”
礼部尚书崔敦礼提议。
“嗯,好,便由礼部和太常寺负责宴会准备。”
“拍卖会的事便由礼部协助楚国公负责。”
李世民定下。
“马上要过年了,今天咱们暂时不谈论国事,普天同庆,共迎新年。”
“之前楚国公提过的那个年终奖非常好,今年咱们便试一试,自贞观以来,大唐国力显著提升。”
“大唐有今天的国泰民安,诸卿功不可没,更有贡献巨大者,朕必须着重嘉奖。”
李世民神采奕奕。
奖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向各国展现大唐的强大和繁荣。
百官也来了兴趣,尤其立下大功者。
“第一人,非楚国公莫属,两次阻止朕犯错,维护了贞观律的公平公正、提出组织受灾百姓迁徙避灾,拯救百万大唐子民。”
“提出以鸡鸭对抗蝗灾之法,让大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发生蝗灾,并参与改建长安城,提振商业,使长安城更加繁华。”
“去年末随军征讨突厥,带回可汗金印,今年又献策攻灭吐谷浑,而后出使南疆,邀请南疆七十二部首领做客大唐。”
“文治武功样样不落,颇有先贤诸葛武侯之风,大唐有今日的繁华,楚国公功不可没。”
“朕要赐楚国公开府之权,仪同三司,加封柱国,赐世袭免死铁券,钱五千贯,绸缎千匹,食邑增加五百户。”
李世民细数叶尘这两年的功绩。
“谢陛下。”
叶尘当然不会客气,虽然赏赐除了免死铁券外,其他都是虚的,但有钱拿啊。
李老二这回是真大方。
在各国面前装叉啊。
百官没有一个反对的,哪怕跟叶尘最不对付的李纲和崔义玄都没说话。
因为叶尘的功绩确实大。
这货平时懒散,但干起事来是真给力。
“第二,朕要重赏监察御史马周,马周是贞观元年进士,入朝才三年,但已经立下赫赫功劳,乃科举士子之楷模啊。”
“贞观一年,马周为岭南百姓申冤,维护了大唐吏治的清明;贞观二年,让吕笑在关中的阴谋没有得逞,主持改造长安城,设交通法规。”
“今年建设十六商业坊,开夜市,使长安繁华更上一层楼,多次直言劝谏朕,朕实爱之。”
“擢升马周为监察大夫,封上骑都尉,赐钱三千贯,绸缎五百匹。”
李世民继续封赏。
“陛下,马周才入朝为官三年,资历尚轻,如此重赏空有不妥。”
郑元璹顿时就不乐意了。
监察御史和监察大夫天差地别。
马周一开始是监察地方的,正八品。
后来因为吕笑的事,躺着立功,升为监察京师,正六品。
而监察大夫,管理监察御史的,正五品上,都快赶上他了。
自从官品改革后。
闲职不算,三省长官正三品上。
十六卫大将军、御林卫大将军、六部尚书正三品。
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十二军,也就是地方军大将军为正三品下。
左右道令从三品。
上州刺史、上都督这种封疆大吏,都降成正四品上。
各部侍郎这种掌握实权的正四品。
然后九寺正卿现在才从四品上。
他这个赈济司司郎从四品下。
而监察大夫正五品上,跟他都快平级了,他当了几十年官啊,马周才当三年。
心里肯定不平衡啊。
马周这晋升幅度没叶尘大,但晋升速度比叶尘还快。
叶尘之前好歹当了好几年鄠县县令。
“郑大人这话欠妥,所谓能者居上,若是论资历,论资排辈,还开科举干什么,比谁更能活就好了。”
“陛下此举意义重大,任人唯贤,乃为激励天下士子及官员。”
“马周功劳确实大,若不重赏,下面的官员如何有道理建功立业?”
魏征立马开怼。
马周是他属下,他这个当大哥的怎能不帮。
“魏征说得不错,资历当然重要,但才干更加重要,马周的功劳是不可否认的。”
李世民非常认可,然后根本不给郑元璹开口的机会。
“接下来朕要说的便是赈济司郎郑大人,组织关中百姓迁徙、安置,组织百姓饲养鸡鸭,围剿蝗灾,活人无数,功不可没啊。”
“加封文德侯,于关中各州树碑书德绩,赐钱三千贯,绸缎五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