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圣人算计又如何?(1 / 1)

加入書籤

短短数个元会的光阴,人族的足迹便再次遍布洪荒中、东部的大部分区域,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和聚落。

虽然依旧没有诞生出能够与先天种族抗衡的顶尖强者,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凝聚的人道气运,已经让任何势力都无法再将其忽视。

与此同时,高高在上的天道圣人们,也结束了救世后的短暂沉寂,开始了各自的布局。

三清正式分家。

太清老子居于首阳山八景宫,虽只收玄都一徒,却以无为之

道观照人族,人教气运日益稳固;

元始天尊于昆仑山开辟玉虚宫,立阐教,收纳福缘深厚、跟脚清白之辈,门下十二金仙初露峥嵘;

上清通天则远赴东海金鳌岛,立下碧游宫,开截教,秉持有教无类之念,广收门徒,短短时日便已是万仙来朝之势,声势浩大,隐隐为玄门第一大教!

三教并立,虽偶有摩擦,却也开启了玄门大盛的时代。

西方二圣接引、准提亦不甘寂寞。

他们坐镇须弥山,一面苦心经营西方贫瘠之地,一面则频频将目光投向东方,或亲自前来,或派遣弟子,四处“度化”与西方有缘的生灵与法宝,为西方教的壮大而努力奔波。

手段虽有些令人不齿,却也卓有成效。

至于女娲娘娘,自补天之后便深居娲皇宫,除了偶尔关注人族发展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潜修。

其似乎在为兄长伏羲的陨落而哀伤,又似乎在消化那无量功德,参悟更高深的造化之道,不问世事。

整个洪荒,进入了一个圣人高悬、万族并起、人族悄然崛起的全新时代!

而这一切,都被东岳泰山之巅,那位选择“隐修”的泰山府君一一孙玄,尽收眼底。

自巫妖量劫落幕、四象归位之后,孙玄便再次进入了深层次的闭关潜修之中。

一方面,他需要彻底消化此番量劫中的巨大收获。

力战双皇双阵,硬撼圣人,观摩天地覆灭与重生,亲手斩龟立柱......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的道行、心境、战斗经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那半步混元大罗的境界彻底稳固,甚至隐隐触摸到了真正的混元无极门槛。

只是那最后一步,如同隔着一层无法捅破的天堑,始终无法迈出。

另一方面,他需要时间参悟那得自帝俊的无上至宝--河图洛书!

虽然此宝受创严重,本源有损,但在地书的参照印证下。

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周天奥秘、乃至混元河洛大阵的精髓,依旧被他一点点地解析、吸收、融入自身的乾坤大道与体内仙域之中。

他的仙域,在这漫长岁月的参悟和之前储存功德的滋养下,也在悄然发生着蜕变。

日月轮转更加规律,星辰运转更加玄奥,大地山川更加稳固,甚至隐隐有诞生独特法则的迹象。

只是,那创造真正生灵的瓶颈,依旧存在。

孙玄并未急躁。

经历了之前的尝试与失败,他早已明悟,自身大道的圆满,尤其是人之身的圆满,必须依托于洪荒人道的大兴。

而在人族真正成为天地主角之前,强求突破毫无意义。

这种认知,让他采取了一种近乎“人间清.”醒”的姿态。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行走洪荒,搅动风云,而是选择蛰伏于泰山,冷眼旁观世事变迁。

他看着人族如同星星之火般,在洪荒大地上顽强地燎原;

他看着三教弟子为了气运、为了道统而明争暗斗,阐截二教的矛盾日益加深;

他看着西方二圣如同勤劳的“农夫”,不断地从东方“挖墙脚”。

他甚至能隐隐感觉到,在那平静的表象之下,新的量劫气息正在悄然酝酿、汇聚......

似乎与那三教、与那人间的王朝更替隐隐相关。

“洪荒......从来都不是平静之地啊。”

孙玄端坐于天柱峰顶,俯瞰着云海翻腾,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自嘲。

“量劫之后,必有新的量劫。争斗,才是这方世界永恒的主题。”

但他并不打算介入。至少,在人族大兴、自身大道圆满的契机到来之前,他不会轻易踏入这即将到来的浑水之中。

“圣人算计又如何?量劫滔天又如何?吾只需守好吾之泰山,教好吾之弟子,静待时机便可。”

这数十万年来,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导弟子之上。

大弟子敖芊芊,早已稳固大罗后期修为,执掌北海,龙威赫赫,隐有当年祖龙之风。

更是在他的指点下,开始尝试将龙族大道与水之法则、乃至部分地道相融合,道途宽广。

二弟子孔宣,五色神光早已大成,凭借其无物不刷的特性,在大罗金仙之中罕有敌手,一身傲气却也内敛了许多,正在冲击准圣瓶颈。

三弟子金鹏,将阴阳大道瞳修炼到了极致,速度更是快绝洪荒,配合孙玄传授的身法与劫灭战戟,战力甚至隐隐还在孔宣之上,只是性子依旧桀骜跳脱。

四弟子墨灵,作为麒麟祥瑞,执掌秩序法则,修为虽提升不快(刚入大罗),但心性沉稳,将泰山内外打理得井井有条,颇得孙玄喜爱。

五弟子云中子,乃是孙玄花费心思最多的。

他抹去了红云前世大部分记忆,只保留其善念与部分修行本能,又亲自为其打下最坚实的道基。

如今的云中子,已长成翩翩少年,修为亦至天仙。

虽无前世老好人之名,却依旧心性纯良,宅心仁厚,深得泰山上下喜爱。

孙玄时常亲自为其讲道,解疑答惑,耐心引导,期望他未来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大道。

至于石敢当、碧霞、十二生肖兽等,亦在孙玄偶尔的指点和泰山浓郁灵气的滋养下,修为稳步提升,各有所长。

整个泰山一脉,在孙玄这位“人间清醒”的府君刻意低调之下,显得平静而又充满潜力。

如同蛰伏的巨龙,于这风起云涌的洪荒新时代,默默积蓄着力量。

这一日,孙玄结束了对河图洛书的又一次参悟,心中忽然微微一动。

“嗯?人道气运流转,似有新的变化......造化之道的瓶颈,似乎也隐隐有所松动......”

他掐指一算,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落向了洪荒大地某处。

“骷髅山......白骨洞......石矶?”

孙玄眼中露出一丝玩味。

“也罢,闭关日久,也该出去走走了。顺便......去见见这位未来的“同道'(指同为石之精灵)。”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袖,身影悄然消失在泰山之巅。这一次,他没有惊动任何人。

孙玄悄然离开了泰山,并未惊动任何人。

他如今半步混元大罗的境界,又有先天至宝与诸多极品先天灵宝护身,神念通达,行走于洪荒大地,只要他不愿意,纵然是天道圣人也难以轻易推算出他的具体行踪。

他并未急于赶往骷髅山,而是如同一个真正的游历者,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劫后新生的洪荒大地上。

数十万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