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1 / 1)

加入書籤

众人神色凝重,纷纷点头。

“谢老,”崔庆忽然开口,“关于大衍书局,我倒是有些想法。”

“哦?”邹玄看向崔庆,“石兄请讲。”

崔庆清了清嗓子,

“我安插在书局附近的人回报说,他们最近在大量收购一种特殊的石头……”

“石头?”众人疑惑。

“对,一种很硬,但又容易雕刻的石头。”

崔庆解释道,

“我怀疑,这石头和印书有关。”

“会不会是……某种模具?”张辰猜测道。

“很有可能。”崔庆点头,

“我已经派人去寻找这种石头了,应该很快就有结果。”

“好!”邹玄赞许地点头,

“石兄这件事办得漂亮!”

“等查明了这种石头,咱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大衍书局印书的秘密!”

“至于女帝背后那个人……”

邹玄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只要他还在这云州城里,就一定能把他挖出来!”

他环视众人,

“诸位,都打起精神来!”

“这一次,咱们要主动出击!”

“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被动挨打了!”

“谢老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众人齐声应道,

声音中,

带着几分决绝。

“说到主动出击……”崔庆欲言又止。

“怎么?”邹玄看向他。

崔庆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我安插在京兆府的眼线回报,最近有不少生面孔出入楚府。”

“楚府?”邹玄一愣,“哪个楚府?”

“还能是哪个?”崔庆苦笑,“自然是尤澜的府邸。”

“尤澜?”邹玄皱眉,“他不是还在回京的路上吗?”

“是啊,”崔庆点头,“所以才奇怪。”

“那些人,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会不会和女帝背后那个人有关?”张辰猜测。

“不好说。”邹玄沉吟片刻,

“这样,石兄,你派人盯紧楚府,看看能不能查出点什么。”

“好。”崔庆点头答应。

邹玄又看向其他人:

“诸位,也别闲着,都动用自己的人脉,在云州城里好好查一查。”

“我就不信,那个人能藏得天衣无缝!”

“是!”众人齐声应道。

……

与此同时。

云州城,

热闹非凡。

“听说了吗?三天后,陛下要在长安门外迎接慕容大人!”

茶馆里,说书人一拍惊堂木,

声音洪亮。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想当年,张丞相回京,也不过如此吧?”

“慕容大人,真乃女中豪杰!”

“别说巾帼不如须眉?慕容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

茶客们议论纷纷,

言语中,

满是敬佩。

“还有啊,”说书人又道,“陛下还下令,要在全城张灯结彩,庆祝三天呢!”

“哎呦,这可是大喜事啊!”

“咱们云州城,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可不是嘛!今年这事儿,一件接着一件,可算是熬出头了!”

“……”

百姓们奔走相告,

喜悦之情,

溢于言表。

“听说陛下还准备了御酒,要和慕容大人共饮呢!”

“真的假的?那咱们可得去看看!”

“必须去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

人群中,

有人欢呼,

有人雀跃。

“走,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同去!同去!”

……

冀玄羽,

站在皇宫的高台上,

俯瞰着这座城市。

她的脸上,

带着淡淡的笑容。

民心可用。

这,

就是她想要的。

而这一切,

都离不开那个人的帮助。

尤澜……

她的嘴角,

微微上扬。冀玄羽做了一个噩梦。

梦里,她日思夜想,软硬兼施,总算哄得尤澜入了宫,从此君王不早朝,芙蓉帐暖度春宵。

谁知好景不长,竟被那妒火中烧的鲜于清羽起兵造反!

她被五花大绑,弃如敝履,扔在那冰冷坚硬的龙椅上。

鲜于清羽则披坚执锐,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剑尖还滴着殷红的血,居高临下,冷笑连连:“陛下,您玩腻了没有?玩腻了,就请您麻溜地退位让贤!尤澜,他只能是我的!”

然后,她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尤澜被鲜于清羽强行夺走,而自己却孤苦伶仃,被遗忘在这空荡荡的后宫……

“不——!”

冀玄羽猛然惊醒,一声尖叫,浑身冷汗涔涔,心跳如擂鼓。

“呼……还好只是个梦……”

她惊魂未定,脸色苍白如纸,却依旧拍着胸脯自我安慰。

但转念一想,不行!

朕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必须先下手为强!

冀玄羽贝齿紧咬下唇,目光决绝。她要当着文武百官、云州百姓的面,把尤澜抢到手!

三日后。

云州城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绸漫天,比过年还要热闹上几分。

百姓们起了个大早,拖家带口,如潮水般涌上街头,将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翘首以待。

今天是冀玄羽迎接“鲜于清羽”凯旋的重大日子。

为了给足“鲜于清羽”面子,更为了表达自己对尤澜志在必得的决心,冀玄羽不仅特意下旨,以天子专属的六驾马车迎接,更命周青霜与周子谦二人率领羽林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全程护卫。

这等阵仗,这等荣耀,比当年张丞相荣归故里时还要风光无限!

“鲜于大人真乃女中豪杰,有经天纬地之才,国之栋梁!”

“何止!依我看,古往今来,能胜过鲜于大人的女子,屈指可数!”

“陛下圣明!能如此礼遇贤臣,实乃我大周之福!”

百姓们望着徐徐驶来的马车,议论不休,对“鲜于清羽”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人群之中,也不乏一些衣着光鲜,油头粉面的士子。

他们一个个挤眉弄眼,搔首弄姿,一看便知没安好心,无非是想借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攀龙附凤,与“鲜于清羽”结一段“良缘”。

毕竟,这位女将军不仅功勋卓著,位高权重,而且还待字闺中。倘若能入得她的法眼,岂不是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至于“鲜于清羽”是否已经心有所属?

这有什么关系?

只要锄头舞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六驾马车缓缓驶近典礼现场。

前方,数里长的开阔地上,三万天策军将士甲胄鲜明,手持长枪,如标枪般笔直地挺立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冀玄羽一袭龙袍加身,头戴皇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高台。

俯瞰台下人山人海,耳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冀玄羽心潮澎湃,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她微微昂起头,用余光扫视全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

“看见了吗,狗男人?”

“这,就是朕的江山,朕的子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