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土地申请!(1 / 1)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魔都素来都有着“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之称。
不管是改开之前,亦或是改开之后,都要比其他城市繁华。
灯红酒绿!高楼大厦,行走在其中的徐青源和冯嘉颖,一时间眼花缭乱。
只是,比起魔都这边的繁华,两人还是更喜欢林场那边宁静。
毕竟那边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普通老百姓的。
朴实而又真实。
天刚亮,家家户户就开始点燃灶台。
盖着白雪的烟囱内冒出青烟,之后便是嘹亮的号子声。
不仅可以在院落里面观看日出日落。
还能在下雨的时候喝上一口小酒。
听着雨声滴落,酒喝进嘴里,胃是暖的,心也是暖的!
正所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当然,环境不同,人们对待事情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林场那边讲究的是人情世故。
即便有摩擦。
也不会真的翻脸。
顶多指着鼻子骂两句,说不准哪天又喝顿酒好了。
可这边,徐青源仅仅只是逛了一个上午,就看到了不少掐架的情况。
有些是小摊贩为了抢占地盘,有些则是偷了人家的一颗蔬菜,被抓到争执。
来来往往的行人,冷漠的看着这一切,好似习以为常。
至于冯嘉颖的那些亲戚们。
基本上也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句句话不说钱,但句句话又不离钱!
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压的冯嘉颖有些窒息,她也不喜欢这种感觉。
以前的她以为所有地方的人都是这般墨阳。
然而。
在和老徐家的人相处后。
她却又发现,人其实还可以活出另外一副模样。
那些平日里隐藏在生活中的小事,才是真正值的关心的。
冯嘉颖喜欢那种纯粹的感觉。
回到家。
徐青源将做饭的刘妈喊了出去,亲自给丈母娘做起了做饭。
毕竟是魔都本地人,不少徐青源带去的食材,刘妈根本就没见过。
也只能任由徐青源在厨房使劲的鼓捣。
“小伙子啊,这个你会用吗?这可是国外进口的电饭煲撒……”
“哦呦,小伙子不得了哦,烤箱也会用,你之前用过这东西吧?”
刘妈嘴巴长得老大。
看向厨房里的徐青源很是惊讶。
她突然发现这个全家人都以为的乡下人,竟比她这个城里人见识的还多!
那些国外进口来的电器,有些她甚至都没搞懂,却被徐青源流畅使用。
甚至对方从自来水管里接水的淡定模样。
还让刘妈有了种。
自己才是乡下人的错觉。
毕竟,这种能接入个人家的物什,在这年代就是身份的象征。
除了那些门口有卫兵站岗的大院外,这边的普通民众都是共用一根水管。
……
与此同时。
另一边。
自从听了徐青源要建酒厂的规划后,孙涛就彻底难眠了。
别看他现在是林场干部,工作也十分稳定。
但这种能将自家酿酒技术传承的机会。
他又如何不心动?
之后的几天晚上,他都会找自己父亲详谈。
父子俩一个说,一个记,桌上照明用的蜡烛也不知道烧掉了多少根。
酿酒所用的原材料,方式,时间,经验,全都仔仔细细的写了下来。
孙父看着从来不喜欢干这些的儿子突然认真起来。
内心有些奇怪。
多次询问下。
孙涛最终还是说出了要建酒厂的打算。
尽管这事徐青源之前就叮嘱过,不要让太多人知晓。
但面对这位有可能成为酒厂技术指导的老爷子,他还真的隐瞒不了。
从徐青源对酒厂未来的规划,和借着改革东风往南方销售说起。
到夹皮沟面临的困难改如何解决。
最后。
还分析了建造酒厂能否带动夹皮沟的乡亲们致富。
孙父听完这些后,陷入了沉默,很明显他的内心是纠结的。
不过在想到酒厂能帮助乡亲们致富后,他也是彻底认同了年轻人的想法。
当然认同归认同,有些事老爷子还是得嘱咐。
“这件事的初衷是好的,期望也是好的,但千万别钻政策漏洞!”
“你们要建酒厂,那就一步一步的来,别整那些虚的,酒品得把关!”
“而且卖了钱后,要是被我知道你敢贪一分钱,我就打断你的腿!”
孙涛从没见过自己父亲这般严肃。
也是认真的点了下头。
他酿酒技术,想要将其发扬出去的不光光是他,还有老爷子。
之前是碍于上边政策,老爷子不得已放下了多年的手艺,如有了有新目标。
老爷子自然也就想的更多了些。
之后的时间里。
孙涛便不停的往返于林场和县里。
想要建设酒厂,对于生产大队或许只是上边点一下头的事。
但对于林场,并不是谁同意就行了,必须要以林场的名义来申请。
毕竟这年头还是集体经济为先。
所有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必须依靠集体。
但,徐青源在酒后,说过不到一年时间,上边就会有新政策开放。
尽管东北这地方在政策的实施上,永远都是最迟的那个。
可这也不妨碍孙涛拿着报纸去找领导协商。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
就是先从基建开始。
尽量不要去触碰集体的文件。
这些都是徐青源之前喝酒时说的,孙涛虽然不接,但也闷头照做。
而当程序走到最后一步,文件传递到林业局长冯冰安办公室的桌上时。
看着上面让人莫名其妙的申请。
冯冰安则是露出了一抹古怪笑容。
借着又从抽屉里拿出另外两份文件,和孙涛的这份文件对比起来。
另外两份文件,一份是刘爱国提交上来的,是对林木,苗圃的培育申请。
另一份则是夹皮沟生产大队提交上来的,要占用部分土地,用来种植林木。
尽管乍一看这三份文件申请的内容各不相同。
但冯冰安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了端亦。
没错。
这两份文件最终指向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未来或许会改革,土地也或许能被拿来交易……
三分文件申请的土地期限都是一年。
之后会不会继续申请,并没在文件里提起。
想起之前给林业局招待所打猎的那个徐青源。
都不用细想,冯冰安就猜到是对方的手笔,只是她还有些犹豫。
早在去年看内部刊报时,她就已经知晓了上边对改革和发展的态度。
其中尤其对“集体经济改革”这几个字加黑加粗。
可那毕竟只是报纸上的言论。
具体怎么实施,如何涵盖各行各业,她也没有个详细的章程。
身为小县城的林业局长,冯冰安能坐稳这个位置,凭借的正是自身实力。
她刚想敢拼!
可在坐上这个位置后。
近距离看过了天上的星星,她却比以前更谨慎了。
冯冰安盯着这三份文件,目光微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这个小伙子连高中都没读过,又是山里人家,竟然这么有胆量?”
“还是说,他能看到我所看不到的……”
“我究竟遗漏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