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来自股票评论家的助攻(1 / 1)
陈东突然没了耐心,弯下腰从后面抱住玲子,随后一个翻滚,两人就都落在了床上。
这次玲子倒是没有再骂他或者动手,积极的配合着陈东。
第二天上午,陈东醒来的时候,原本脱光的上身不知何时已经被换上了整套的睡衣。
“你这边一直备着这个吗?”
玲子正好进来,陈东扯了扯身上的睡衣问道。
“有备无患呀。”玲子笑着把熨好的衬衫裤子放在旁边,说道:“赶紧穿好,下来吃早餐。”
陈东出去之后,看到桌子上的腐乳和老豆腐之类的上海早餐,坐下来尝了一口,有些诧异,问道:“朱家角的?”
“是啊,我让小文去买的。”
陈东看看手表不过八点,他说道:“你别折腾小文了,一顿早餐跑这么远。”
“喂,你有点良心好伐?”玲子不满地说道:“你昨天辛苦,我给你买你爱吃的早餐,你还不领情,怎么?你又看上小文了?那你跟我讲呀,我帮你们牵红线。”
小文应该是去下面忙了不在这里,但陈东还是有些无语。
他没好气的用筷子敲了一下玲子,道:“乱话三千。”
玲子鼓鼓嘴,还想辩解,看到陈东脸色已然不睦,只好闭嘴不谈。
吃过早餐,玲子缠着陈东要去买衣服,
但是这大清早的上哪儿买衣服去?
看到宝总犹豫,玲子没等他拒绝,便主动说:“算了,你也挺忙的。”
陈东不忍,他这段时间确实没怎么陪过玲子,左右今天无事,他便答应下来:“下午我来接你。”
玲子一下子变得惊喜起来,“真的?”
“当然是真的。”陈东回道。
离开夜东京后,陈东去闸北路的商业银行储蓄所远远的看了一眼,这里是一个认购证售卖点,此时还没有开门,门口没有排队,有两三个人在门口转悠。
过了一会儿,一个带着四五岁小女孩的女人牵着孩子的手也停在门口,风尘仆仆的样子不像是本地人。
晚上八点半,储蓄所的门开了之后,这些人一起走进去。
有两个人进去问了两句便退出来,剩下的在旁边做了几分钟的心理斗争,最终咬牙买了一本,最多两本。
那个带着小女孩的女人一直在旁边观察,陈东都准备走了,她才终于掏出钱买了十本。
“又一个幸运儿。”陈东笑道。
建国说:“他们都是靠运气赚钱,只有宝总靠的是眼光。”
陈东没反驳,而是说:“不过不只有我一个人靠眼光,上海还是有能人的。”
建国撇撇嘴没说话,但是明显对陈东的话嗤之以鼻。
这家伙对陈东的评价比陈东自己还高,陈东也有些没辙。
本来就是发小,而且人家还是站你这边的,你还能怎么教训他?
和平饭店陈珍和爷叔都在,陈东和他们说了与秦行长的碰面结果。
陈珍转着手上的铅笔,她不太相信这件事能保密多久。
“我们应该最后一天再买,我觉得应该推迟时间。”
陈珍的建议说完,爷叔立刻摇头道:“最后一天万一有什么意外,我们反而弄巧成拙了。”
爷叔老成持重,或许按照陈珍的建议做,收益会更多更有保证,但是却多了太多不确定。
而且最后一天时间那么紧张,陈东知道剧情中最后一天是有大户传出消息的,到时候肯定抢疯了。
即便有跟秦行长的关系,也绝不轻松。
这正是陈东没有卡时间的原因。
在爷叔的支持下,最终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
而且爷叔也说了,中签率再低低不到哪里去,重点还是要看今年的股价能升到什么地步。
“我统计了一下,今年有十只股票上市,现在的上市公司股价基本都会被低估,原始价位只有真实价位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我们买的认购证,基本上能保证我们在实际价位上不会有亏损。”
陈珍说完,和平饭店里再无异意。
下午陈东陪玲子去南京路逛街,买了几十件衣服,到了晚上,陈东疲惫地道:“逛街比做生意还累。”
玲子依旧精神奕奕,晚上两人一起到和平饭店休息。
玲子不断地撩拨陈东,陈东被她弄的烦了,只能提枪上马,再鏖战一场。
1月28日,商业银行的各区各路负责人都被叫来了。
他们来到秦行长的办公室后,有些不明所以。
“行长叫我们来有什么事?”淮海路储蓄所的所长探头探脑的问道。
大家心里都有些猜测,而秦行长接下来的话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测。
“找你们来当然是为了认购证。”
秦行长说完,大家的心都提起来了。
“行长,我一个月工资也就三百多块钱,我已经搭了半个月工资进去了,不能再让我买了吧?”还是淮海路那位。
秦行长瞪了他一眼道:“急什么,把我想成什么人了。”
众人心里疑惑,难道不是找我们来搞摊派的吗?
那就没事了。
众人心想,只要不让我们掏钱就行。
看到秦行长似乎挺轻松的样子,有人问:“秦行长,你就别藏着掖着了吧,咱们都是自己,还卖什么关子。”
秦行长也不是个喜欢嘚瑟的人,只是困扰了他这么久的事情突然有了轻松、圆满完成的希望,当然忍不住在下属面前亮个相了。
“行了,你们别问,等会儿人来了就知道了,我让你们把各分行的认购证留十分之一,剩下的全部带来,都带来了吗?”
“带着。”大家一起回答,虽然这段时间因为认购证的事情大家情绪不高,但是行长的吩咐到底还是要干的。
秦行长满意的点点头,顺着窗户看过去,刚好看到那辆熟悉的上海760汽车,于是跟秘书说:“小苗我们下去迎接宝总。”
秦行长话刚说完,办公室里一阵哗然。
“刚才行长说谁?宝总?!”
“没听错吧?宝总要买认购证了!那岂不是说这批认购证肯定能赚了?”
“我等会儿就花一个月工资买。”
屋里说什么的都有,刚才还避之不及的认购证,马上成了“发财证”,所有人都跟着跑下去见宝总。
楼下陈东已经跟秦行长寒暄结束,正要上楼,就看到黑压压的十来个人跑下来。
男女老少都有。
“宝总好。”他们齐声打招呼。
陈东失笑,右手举起来摇了摇,道:“你们好,商业银行的同志们,今天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有个年轻点儿的家伙,脸色涨红问道:“宝总,认购证能赚多少?”
陈东还没说什么,觉得丢人的秦行长已经大骂起来:“都给我回去!谁让你们下来的!银行职员守则都忘了是吗!”
秦行长指着问陈东的家伙,大骂:“你这个家伙是不是太不把宝总放在眼里?赚不赚都不问,直接问宝总赚多少?你以为你是老几啊?要不要我告诉你哪里能发财啊?!”
秦行长发了火,解了陈东的围,也让他们没有再敢缠着陈东。
因为数量巨大,秦行长叫来的这些人本身都是业务精英。
陈珍带来的也都同样是跟着她走南闯北的舰队精英,两边都是高手,陈珍和秦行长居中指挥,一百万本认购证的核对事项进行的非常快。
到了下午,一部分上海市民,特别是那些关心股市的市民心中有了疑惑。
怎么今天这些信贷员和柜台的销售员都不给推销了。
有心眼多的人,好奇地问:“同志,今天怎么不推销那个认购证了?”
柜台里的女人翻了个白眼说道:“阿拉怎么知道,前几天让你们买你们都不买,现在来问做什么呀?你要买呀,要买我现在就帮你办。”
那人有些尴尬,但是想到可能错过发财的机会,他继续问道:“我不买,我就想问问是有大户买走了吗?能说说是谁吗?”
女人上下审视了他一会儿,那眼神把男人看的抬不起头,等女人不屑的扭过头去后,男人尴尬的说:“好,麻烦你了。”
男人走后,女人的同事靠过来挤眉弄眼,问道:“他讲什么啊?我没听清。”
“小赤佬过来打秋风,想稳赚,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女人扬起脑袋说。
这样的事情在三大券商的柜台和商业银行的销售点频频出现,认购证销售遇冷不代表没人关注。
实际上现在很多上海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正是认购证。
甚至有新闻报纸开设了专栏,请来专家讨论认购证买了是赚是亏。
尽管秦行长已经严格要求了手下不能说出去,但是商业银行的认购证被大买主买走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大户们纷纷打听到底是谁买的?
到底买了多少才能让现在的储蓄所的购买点都没有多少本认购证。
第二天,新闻报的专栏发布了专家的判断:券商和银行失算了,他们现在正在召回这批认购证,可能会重新以十二月份的方式发行认购证,再不济也会把认购证价格降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地步。
市民们充满希望,静待新的认购证发行方式。
原本想着既然有大户买了,那现在买肯定是不吃亏的,毕竟大户肯定不会做赔本生意……吧?
但是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原本蠢蠢欲动的心安静下来。
看着专栏上的特邀股票评论家言之凿凿的说:这次认购证一定会被召回重发。
他们决定下次的认购证要是一本十块以下就可以买十本试试。
没人抱着靠认购证发大财的想法买认购证,都是想着赚份小钱改善生活罢了。
所以让他们投入一个月的工资进去买认购证,实在是为难。
有些企业效益不行,员工一个月才赚一百来块,一本认购证就能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在陈东没有掺和进来之前,很多购买认购证的都是之前就已经通过国库券或者股票赚了不少钱的职业者。
在九二认购证的发售期间,很多原本的小市民经过计算觉得能赚,跟身边人说了也没人信,甚至他们身边的人反过来劝说他不要浪费钱,有人意志不坚定,或者家里人反对,最终放弃。
等第一次摇号过后,他们的懊悔成为他们此生再也拔不掉的刺。
然而机会,就是在悄无声息中来到你身边,等你反应过来想要抓住它时,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