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这就是父母官?(1 / 1)

加入書籤

刘据心里咯噔一下:“修河堤?不是有发工薪吗?不都是兵士在修吗?怎么还要外乡人修河堤?”

“谁知道呢。”汉子摇摇头。

“反正你们小心些。”

说完,他匆匆离开了。

刘据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

与此同时,杨洪已经到了县衙。

“在下杨洪,京城来的布商,特来拜见县尊大人。”

门房看了看他递上的名帖,又看看他手里的礼盒,满脸的笑容。

“杨老板稍候,我这就去通报。”

不一会儿,门房出来了:“县尊大人有请。”

杨洪跟着进去,一路上观察着县衙的情况。

让他意外的是,县衙修得完全不像一个小县城该有的规模。

到了正堂,酸枣县令李泽正端坐在上位。

此人四十来岁,身材发福,一脸的横肉。

“杨老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李泽皮笑肉不笑的说着。

“李大人客气了。”杨洪恭敬地一行礼。

“在下初来贵地,特来拜见。”

说着,他把礼盒呈上。

李泽的师爷接过礼盒,打开看了一眼,对李泽点点头。

李泽的脸色立刻变了:“杨老板太客气了,来来来,请坐。”

落座后,李泽问道:“不知杨老板来酸枣县,所为何事?”

“在下是做布匹生意的。”杨洪还是说的那一套。

“听说贵县的土布质量上乘,特来采购。”

“哦?要多少?”

“初步打算收购一万匹。”

李泽眼前一亮。

一万匹可不是小数目,这笔生意要是成了,他能捞不少油水。

“杨老板好眼光,我们酸枣县的土布,那是整个兖州最好的。”

“不过......”他话锋一转。

“最近受了水灾,产量有些影响。”

杨洪心领神会的点了一点头:“这个在下明白,天灾难免,价格上浮一些也是应该的。”

“杨老板爽快!”李泽拍了拍手。

“来人,上茶。”

两人喝着茶,开始谈价格。

李泽开价比市价高出三成,杨洪也不还价,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杨洪故作为难。

“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杨老板请说。”

“一万匹布不是小数目,在下想亲自去看看货源,不知李大人能否引荐几家大的布商?”

李泽想了一下:“这个倒不难,县里最大的布商是钱员外,我可以帮你引荐。”

“那就多谢李大人了。”

“客气什么。”李泽摆摆手。

“不过杨老板,有句话我得提醒你。”

“请讲。”

“最近县里不太平,有些刁民借着水灾闹事,杨老板出门要小心些。”

“多谢李大人提醒,听说外面有很多灾民?”杨洪顺嘴问了一句。

李泽脸色一沉:“一群刁民罢了,朝廷的赈灾银两还没到,本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来如此。”杨洪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

“李大人也不容易。”

“谁说不是呢。”李泽叹了口气。

“上面催着要政绩,下面这些刁民又不听话,本官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杨洪顺着他的话说:“是啊,当官不易。不过李大人治理有方,酸枣县还算安定。”

“哪里哪里。”李泽摆摆手,嘴上谦虚,脸上却露出得意之色。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杨洪告辞离开。

临走时,李泽派了个师爷跟着:“这是我的师爷王先生,让他带杨老板去钱员外家。”

......

从县衙出来,那个王师爷就变了副嘴脸。

“杨老板,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先生请说。”

王师爷搓了搓手指:“在酸枣县做生意,规矩要懂。该孝敬的,一分都不能少。”

杨洪会意,掏出一锭银子:“一点心意,请王先生喝茶。”

王师爷满意地收下:“杨老板上道,这样吧,我给你透个底。钱员外那里,价格可以谈。

但是有一成的货,要以高价卖给县衙。”

“这是什么规矩?”

“县尊大人的规矩。”王师爷理所当然地说。

“大人要拿这些布去孝敬上面。你懂的。”

杨洪心中冷笑,表面却露出理解的神色:“原来如此,生意人嘛,和气生财。”

到了钱员外家,又是一番寒暄。

钱员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精明得很。

听说杨洪要一万匹布,立刻来了精神。

“杨老板,实不相瞒,现在布匹紧俏得很。”

“哦?为什么?”

钱员外神秘兮兮地说:“有人在大量收购,说是要运到北边去。”

“北边?”

“具体我也不清楚。”钱员外摇摇头。

“反正价格给得不错。”

杨洪心中一动,这事有蹊跷。

正说着,外面传来喧哗声。

“怎么回事?”钱员外听见声音一皱眉。

管家跑了进来:“老爷,外面来了一群灾民,说要讨口吃的。”

“打发他们走!”钱员外不耐烦的一挥手。

“可是他们人很多,不肯走。”

钱员外脸色一变:“去县衙报官,就说有刁民闹事。”

杨洪站了起来:“钱员外,既然你这边有事,在下先告辞了。”

“杨老板慢走。”钱员外也没心思谈生意了。

出了钱家,杨洪故意绕到前门。

只见上百个灾民围在门口。

“钱员外,您发发善心吧,给口吃的。”

“我们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求求您了。”

管家站在门口喝骂:“滚开!再不走,等官差来了有你们好看。”

这时,县衙的差役赶到了。

“都给我散开!”为首的捕头举着鞭子。

“谁再闹事,抓起来打板子!”

灾民们不敢反抗,但也不肯离开。

场面一时僵持住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人突然冲出来:“你们这些狗官,只知道欺压百姓!”

“大胆!”捕头大怒。

“给我拿下!”

差役们一拥而上,那年轻人虽然拼命反抗,但就他现在这个样子怎么是这些油水很足的差役的对手,很快被按倒在地。

“带走!”捕头冷笑了一声。

“敢骂官,关他十天。”

灾民们看到有人被抓,都吓得四散而逃。

杨洪看在眼里,心中暗叹。

这就是大汉朝的官府,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