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每人十两,老弱病残加倍(1 / 1)

加入書籤

杨洪站起来,在房间里有些着急的走来走去的。

现在这事情有点麻烦了。

兖州这边,黑龙会的势力盘根错节。

京城那边,太子的处境也不妙。

必须尽快解决兖州的问题,然后回京。

“赵明。”

“下官在。”

“我需要你帮我做一件事。”

“大人请说。”

“继续潜伏在黑龙会。”杨洪正色道。

“打探他们的计划,特别是针对太子的。”

“可是......”赵明有些为难的张了张嘴。

“韩世忠死了,他们肯定会怀疑我的。”

“放心,我有办法。”杨洪神秘一笑。

“明天,我会当众释放你。”

“就说你什么都不知道,是被冤枉的。”

“这样能行吗?”

“试试看。”杨洪拍拍他的肩膀。

“记住,你的任务很重要,一旦有什么消息,立刻通知我。”

“是。”

送走赵明,杨洪继续研究那些资料。

慢慢的,他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脉络。

黑龙会在兖州的基本情况。

最上层:京城来的人,不过这个人知府知不知道还不清楚。

第二层:知府徐清,这是自己现在知道最大的官了。

第三层:各县的主要官员和富商,这算是他们的钱袋子,

第四层:普通成员,这些人是什么人都有,而且人数少不了。

他们通过这个三角形的架构,控制了兖州不少人。

而且,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他们在其他州府也有类似的布局。

如果真是这样,那黑龙会的实力,可就真是大汉的一根插在喉咙上面的刺了。

“必须先拿下徐清。”

杨洪一拍桌子,决定了。

但徐清是知府,级别太高了。

而且在州城经营多年,想要扳倒他,必须有证据,那种赖都赖不掉的证据。

“看来,得去一趟清风观了。”

......

第二天,杨洪按计划释放了赵明。

“查清楚了,赵主簿是被冤枉的,本官在此向他道歉。”

赵明感激涕零的离开了。

其他被抓的人,杨洪区别对待。

罪大恶极的,直接送去京城,这事怎么也要让皇上还有太子参与进来。

一来自己就算是抓错人了,他们也会帮自己。

二来,太子需要功绩,皇帝老子需要脸面,自己这可都是给了他们了的。

罪行较轻的,就地处理。

被胁迫的,教育之后释放了事。

这样的处理方式,赢得了不少人心。

“大人英明。”

“钦差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

处理完这些,杨洪找来陈武。

“陈刺史,州城的情况如何?”

“一切正常。”陈武回道。

“徐知府还派人来问,需不需要支援。”

“呵,装得倒挺像。”杨洪冷笑了一声。

“这样,你派人传话给徐知府。”

“就说本官过几天要去州城,请他准备一下。”

“是。”

“另外。”杨洪压低了声音。

“秘密调集人手,我要用。”

“大人要做什么?”

“抓一条大鱼。”

陈武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立刻去安排了。

接下来几天,杨洪继续发放赈灾款。

表面上一切如常,暗地里却在布局。

他派阿三等人,秘密监视清风观。

果然发现,每天晚上都有人进出。

而且,这些人进去之前都会换装。

“看来这个清风观,就是黑龙会在州城的据点了。”

与此同时,赵明也送来了消息。

他回去之后,果然没有引起怀疑。

徐清还专门见了他,安慰了一番。

“徐知府最近很紧张。”赵明悄悄来报。

“因为韩世忠的死,他已经准备撤了。”

“撤?”杨洪皱眉。

“撤到哪里?”

“不知道,但肯定是要离开兖州。”

不能让他跑了。

杨洪赶紧追问:“什么时候动身?”

“应该就在这两天。”

“知道了,你先回去,继续盯着。”

“是。”

时间紧迫,必须立刻行动了。

杨洪找来陈武和钱文。

“明天,我们去州城。”

“大人,人手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陈武一点头。

“我调了两百精兵,都是心腹。”

“够了。”杨洪站起来。

“这一次,要一网打尽。”

......

次日清晨,杨洪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州城而去。

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打着继续赈灾的旗号。

银车在前,官兵护卫,看起来就是正常的皇事缠身。

但暗中,那两百精兵已经分批潜入了州城。

临近中午,队伍到了州城。

徐清带着一众官员,早早等在了城门口。

“下官徐清,恭迎钦差大人。”

徐清五十来岁,留着山羊胡,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徐知府。”杨洪下马,笑着一拱手。

“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大人过奖了。”徐清也是满脸笑容。

“大人远道而来,下官已经备好酒宴。”

“不急。”杨洪摆了摆手。

“本官这次来,主要是为了赈灾。”

“听说州城也有不少灾民?”

“是的。”徐清像是很为难的点了点头。

“城外有三个安置点,大约两万人。”

“那好,本官先去看看。”

徐清愣了一下,但还是陪着笑脸。

“大人真是爱民如子,下官这就带路。”

一行人来到城外的灾民安置点。

情况比酸枣县好一些,至少有棚子住。

但灾民们的状况依然很糟糕。

“徐知府。”杨洪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灾民。

“之前的赈灾款,发放了多少?”

“这个......”徐清迟疑了一下。

“大约发了十万两。”

“十万两,两万人,每人才五两?”

“大人,这已经不少了。”徐清解释道。

“而且我们还提供粥饭。”

杨洪没有说话,而是走到灾民中间。

“老乡,你们领到赈灾银了吗?”

灾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说话。

“别怕,有什么就说什么。”

终于,一个老汉开口了。

“回大人,我们每人领了二两银子。”

“二两?”杨洪转头看向徐清。

“徐知府,这是怎么回事?”

徐清脸色微变:“可能是下面的人记错了。”

“下官回去一定彻查。”

“不必了。”杨洪冷冷一笑。

“本官来查。”

说完,他对身后的人吩咐道。

“把银子抬下来,现场发放。”

“每人十两,老弱病残加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