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匈奴商队(1 / 1)

加入書籤

老李头在旁边听着,忍不住插话:“大人,可这石炭烧起来的烟太呛人了,谁受得了?”

“那是因为你们不会烧。”杨洪想了想。

“这样,咱们先挖一些出来试试。”

说干就干,杨洪组织了十几个壮劳力开始挖煤。

这活可不轻松,没多久大家就累得气喘吁吁的。

“大人,这石头也太硬了。”一个农民擦着汗说。

杨洪自己也拿起锄头挖了几下,确实费劲。

看来得想办法改进工具才行。

回到城里,杨洪立刻写了一封奏折。

他详细说了并州的农业情况,重点提到了发现的“石炭”。

“此物燃烧火力极强,可用于冶铁取暖,若能大规模开采,对我大汉必有大用。”

写完后,杨洪又画了一张简单的地图,标明了煤矿的位置。

“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是!”

送走信使,杨洪开始琢磨怎么改进采矿工具。

“张铁匠,你能不能打一些更结实的镐头?”

“能是能,就是得用好铁。”

“铁不是问题,我让韩刺史调拨。”

三天后,新工具打好了。

杨洪带着人再次来到煤矿。

这次挖起来果然轻松了许多。

“大人,您看!”一个农民兴奋的喊道。

“这下面的石炭更多!”

杨洪走过去一看,果然,越往下挖,煤层越厚。

“好,大家加把劲,今天争取挖出一百担来。”

正挖着,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

杨洪抬头一看,是韩安国带着一队兵士来了。

“杨大人,出事了。”

“什么事?”

“北边传来消息,有匈奴的斥候在边境出没。”

匈奴?

杨洪心里一紧。

“有多少人?”

“目前看到的只有十几骑,应该只是斥候。”韩安国说道。

“但谁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还是要过去看看。”

杨洪点点头:“韩刺史说得对,这样吧,派些兵士在这里守着。”

“万一匈奴人发现了煤矿,可就麻烦了。”

韩安国想了想:“也好,我留二十个兵士在这。”

安排好守卫,杨洪继续指挥挖煤。

到了傍晚,已经挖出了上百担煤炭。

“走,回城试试效果。”

回到城里,杨洪让人在院子里生起煤火。

刚开始,浓烟滚滚,呛得人直咳嗽。

“大人,这......这也太呛了。”农民们纷纷捂着鼻子后退。

杨洪也被呛得够呛,但他知道问题出在哪。

“火没生对,煤炭需要充分燃烧才行。”

他让人重新垒了个炉子,下面留出通风口,上面架上铁架子。

这次再点火,虽然还是有烟,但已经好多了。

“你们看,火苗多旺!”

张铁匠凑过来,伸手试了试温度:“嘿,还真是!比木炭热多了!”

“张铁匠,明天你就用这个试试炼铁。”

“好嘞!”

第二天一早,张铁匠就开始用煤炭炼铁。

杨洪在旁边看着,不时指点几句。

“火要稳,不能忽大忽小。”

“风箱拉得再快点。”

半个时辰后,铁矿石开始融化了。

“真的化了!”张铁匠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以前用木炭,得烧一个时辰才行!而且根本不想现在融化的这么好。”

其他铁匠听说了,都跑来看热闹。

“这是真的?石炭真能炼铁?”

“你们自己看!”张铁匠得意的指着炉子。

很快,铁水流了出来,张铁匠熟练的倒进模具。

等冷却后,打出来的铁块质量明显比以前好。

“大人,这铁的成色太好了!”张铁匠拿着铁块,爱不释手的炫耀着。

消息很快传开了,城里的铁匠们都想要石炭。

“大人,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

“是啊,我们也想试试。”

杨洪想了想:“可以,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们得派人去挖煤,不能白拿。”

铁匠们一听,立刻答应了。

就这样,挖煤的队伍越来越大。

十天后,京城的回信到了。

杨洪打开一看,是皇帝的亲笔信。

“石炭为何物?朕从未听闻。卿既言其有大用,可详细说明。”

看来皇帝还是半信半疑,根本没有听说过煤矿的事情。

杨洪立刻写了回信,详细解释了煤炭的用途。

“陛下,石炭乃地下所藏之物,燃烧火力远胜木炭。

臣已试验,用其炼铁,不仅省时,铁的质量也更好。若能大规模开采使用,我大汉的兵器必能更加精良。”

“另外,石炭还可用于取暖。北方苦寒,若百姓都能用上石炭,必能减少冻死之人。”

“只是开采不易,需要人手和工具。还请陛下派遣工匠和兵士,一来协助开采,二来保护矿场。”

写完后,杨洪又让人装了几车煤炭,一并送往京城。

“让陛下亲眼看看,胜过千言万语。”

送走信使,杨洪继续忙着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温室大棚已经建好了,里面生着煤火,温度保持得很好。

“来,把菜种撒进去。”

农民们小心翼翼的播种,生怕弄坏了这个“宝贝棚子”。

“大人,冬天真的能种出菜来?”

“试试不就知道了。”杨洪笑道。

除了温室,杨洪还在教农民们如何储存粮食。

“粮食受潮容易发霉,所以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还可以在粮仓里放些草木灰,能吸潮防虫。”

这些在后世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对农民们来说却是听都没有听过的。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家的粮食总是坏。”

“大人,您懂得真多!”

正忙着,韩安国又来了。

“杨大人,有个消息。”

“说。”

“西边的阳曲县,来了一支匈奴商队。”

匈奴商队?

杨洪来了兴趣。

虽然两国经常打仗,但边境贸易从来没断过。

“有多少人?”

“大约三十多人,带着不少货物。”

“都是些什么货?”

“主要是皮毛、药材,还有一些马匹。”

马匹!

杨洪眼前一亮。

大汉最缺的就是好马,如果这些马可以培育,那不是以后大汉就有自己的战马了。

“韩刺史,我想去看看。”

韩安国有些担心:“会不会有危险?”

“应该不会,既然是来做生意的,他们也不想惹事。”

“那我派些兵士保护您。”

“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