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汉武帝的算盘(1 / 1)

加入書籤

“一切顺利。”杨洪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明天早朝,臣会把这些都说出来。”

刘据点点头:“先生的意思我明白。”

“不过,臣这次回来,给殿下带了一份大礼。”

“哦?什么大礼?”

杨洪神秘一笑:“一个能让殿下解除禁足的机会。”

刘据眼睛里面一下都有神了:“先生快说!”

“石炭。”杨洪压低了声音。

“臣想到一个主意,让朝廷成立商号,专门经营石炭生意,这种东西以后绝对要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商号?”刘据有些疑惑。

“是的。”杨洪解释道。

“石炭开采出来后,分成几个等级。”

“最好的卖给达官贵人,次一等的卖给富商,最差的那些煤渣,便宜卖给百姓。”

“这样既能赚钱,又能让百姓受益。”

刘据听得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但是。”杨洪话锋一转。

“这个主意,需要殿下去跟陛下说。”

“就说是殿下想到的。”

刘据一愣:“这...这不是抢先生的功劳吗?”

“殿下。”杨洪正色道。

“您现在最需要的,是在陛下面前展现才能。”

“这个主意,正好可以让陛下看到您的能力。”

“而且,管理商号需要人手,殿下正好可以借此出宫办事。”

刘据终于知道杨洪的意思了,是用这件事情好让自己能够出宫。

“先生高明!”

“但臣要提醒殿下。”杨洪又道。

“这个商号,不能明着说是皇家的,否则会引起非议。”

“那该怎么办?”

“殿下可以化名,以普通商人的身份开店。”

“等生意做大了,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了。”

刘据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第二天早朝。

文武百官齐聚金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杨洪有事启奏。”

杨洪出列,朗声道:“臣奉旨前往并州,现已返回,特向陛下复命。”

“说。”汉武帝端坐龙椅。

“陛下圣明,派臣前往并州赈灾。”杨洪.大声说道。

“臣到并州后,见百姓困苦,心中不忍。”

“幸得陛下赐下良种和农具,臣按照陛下的指示,教导农民新的耕作方法。”

“如今并州粮食大丰收,比往年增产三成!”

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之声。

“增产三成?真的假的?”

“若是真的,那可是大功一件。”

杨洪继续道:“不仅如此,臣还按照陛下的旨意,开采石炭。”

“这石炭燃烧火力极强,可用于炼铁取暖。”

“臣已经在并州推广使用,效果极好。”

“百姓们都说,这是陛下的恩德,让他们冬天不再挨冻。”

这番话说得汉武帝龙颜大悦。

“杨爱卿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说。”

“臣用石炭与匈奴商人交易,换回良马二十余匹。”

“这些马都是上等好马,可用于培育战马。”

这下连一向沉稳的老臣们都坐不住了。

战马一直是大汉的软肋,如果真能培育出好的战马,那可真是好事一件。

“好!”汉武帝拍案叫好。

“杨爱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

正在这时,太子刘据出列。

“儿臣有事启奏。”

汉武帝皱了皱眉:“你不是在东宫思过吗?”

“回父皇,儿臣这些时日一直在反省。”刘据恭敬的行了一礼。

“同时也在想如何为父皇分忧。”

“儿臣想到一个关于石炭的主意。”

“哦?”汉武帝来了兴趣。

“说来听听。”

刘据清了清嗓子:“儿臣以为,石炭既然如此有用,应该让更多人受益。”

“但若是任由商人经营,恐怕会哄抬价格,让百姓用不起。”

“所以儿臣建议,由朝廷成立商号,统一经营石炭。”

朝堂上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都在琢磨太子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继续说。”汉武帝示意他接着说。

“儿臣的想法是,将石炭分成几个等级。”

刘据把昨天杨洪教他的侃侃而谈。

“上等的卖给官员富商,价格可以高一些。”

“中等的卖给普通商人和手工业者。”

“最差的煤渣,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百姓。”

“这样既能为朝廷创收,又能让百姓温暖过冬。”

户部尚书张汤第一个站出来:“陛下,太子殿下这个主意甚好。”

“若真能实现,每年可为国库增加不少收入。”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很快,支持的人越来越多。

汉武帝一直看着杨洪和刘据两人。

他当然看得出来,这个主意多半是杨洪想的。

但既然儿子愿意站出来,也是好事。

“此议甚好。”汉武帝终于开口。

“就由太子负责此事。”

刘据大喜,急忙说道:“儿臣遵旨!”

退朝后,刘据迫不及待的走到了杨洪身边。

“先生,父皇同意了!先生的主意真不错。”

“恭喜殿下。”杨洪笑道。

“接下来就看殿下的了。”

“先生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杨洪想了想:“殿下打算怎么做?”

“先在京城开一家店试试水。”刘据说道。

“以普通商人的身份。”

“这样最好。”杨洪点了点头。

“但殿下要记住,刚开始不要太张扬。”

“等生意稳定了,再慢慢扩大。”

“我明白。”

三天后,京城西市出现了一家新店铺。

招牌上写着“温暖堂”三个字。

店里专卖一种黑色的石头,据说烧起来比木炭还热。

刚开始,没什么人注意。

但很快,消息就在官员圈子里传开了。

“听说了吗?那个温暖堂,好像跟宫里有关系。”

“真的假的?”

“我家管事去打听过,掌柜的口风很紧,但看那派头,绝对不是一般商人。”

有了这层关系,官员们纷纷去捧场。

“掌柜的,给我来一百斤上等石炭。”

“这位大人,上等石炭五十文一斤。”

“不贵不贵,来两百斤。”

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刘据化名“刘商”,每天都亲自在店里。

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