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殿下是要一锅端了?(1 / 1)
“或许吧。”公孙贺站了起来。
“传令下去,从今日起,加强巡逻,城门严查进出之人。”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
第三天深夜,雁门城外二十里处。
一支匈奴骑兵趁着夜色接近雁门。
领头的正是左贤王的心腹将领呼延达。
“将军,前面就是汉人的哨卡了。”
呼延达勒住马缰:“记住王爷的吩咐,只是骚扰,不要恋战,抢些东西就走。”
“是!”
“还有,尽量弄出大动静,让汉人以为我们只是先锋,后面还有不少我们的人。”
众人会意,分成几队,向不同方向散去。
很快,雁门城外几处村庄同时起火。
“匈奴人来了!”
“快跑啊!”
村民们惊慌失措的四处逃跑。
消息很快传到雁门城。
“大人,匈奴人来了!”陈大冲进书房。
杨洪正在灯下看书,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来了多少人?”
“看火光,至少有三四处地方被袭击了。”
“三四处?”杨洪放下书卷。
“看来左贤王还挺会演戏的。”
“大人,要不要出兵?”
杨洪想了想:“出,但不要出城太远,做出一副紧张的样子就行了。”
“这......”
“照我说的做。”
“另外,立刻飞鸽传书给京城,就说匈奴大举南侵,雁门告急。”
陈大虽然不解,但还是领命去了。
城头上,火把通明。
士兵们紧张的望着城外的火光。
杨洪登上城楼,装出一副着急的样子:“快,加强防守!所有人不得松懈!”
“是!”
赵括这时也来了,看到这一幕,心中暗喜。
计划成功了!
他装作关心的问:“大人,匈奴来了这么多人,要不要向朝廷求援?”
杨洪看了他一眼:“赵大人说得对,本官这就写奏折。”
赵括心中更喜。
杨洪一旦陷入匈奴之乱,哪还有工夫查什么账目?
他却不知道,杨洪看他的眼神,就像看一个跳梁小丑。
天亮时分,呼延达的人马已经都走了。
他们抢了些牛羊财物就跑了。
但消息传开,整个并州都紧张了起来。
“匈奴大军南下了!”
“听说有上万人!”
“雁门快守不住了!”
谣言越传越离谱。
京城,消息传来时,正是早朝。
“陛下,并州急报!”
使者跌跌撞撞冲进殿内。
汉武帝接过奏折一看:“匈奴南侵?”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陛下,必须立刻派兵支援!”
“是啊,雁门乃是北方重镇,不能有失!”
陈安这时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要谨慎。”
“哦?”汉武帝看向他。
“陈卿有何高见?”
陈安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杨大人初到并州,对边防不熟,说不定是他处置不当,激怒了匈奴。”
“陈大人这话什么意思?”太子刘据站了出来。
“匈奴南侵,你不说派兵救援,反而在这里说风凉话?”
陈安忙道:“殿下误会了,臣只是觉得,应该先查清楚情况......”
“查清楚?”刘据一声冷笑。
“等你查清楚,雁门都丢了!”
两人争执了起来。
汉武帝看着他们,心里却在想别的事。
昨晚绣衣卫的密报,他已经知道了陈安和赵括的勾当。
现在看来,这场匈奴入侵,果然是他们搞的鬼。
“够了。”汉武帝一摆手。
“卫青。”
“臣在。”大将军卫青出列。
“你带兵三万,即刻启程,驰援并州。”
“臣领旨!”
陈安脸色微变,但不敢再说什么。
退朝后,太子追上卫青:“大将军,此去并州,还请多多照应杨大人。”
卫青点点头:“殿下放心,杨大人是个能人,应该撑得住。”
“但愿如此。”刘据看了看远处的陈安,揣着明白装糊涂。
“本宫总觉得,这次匈奴来得太蹊跷了。”
卫青只是对这里面有怀疑,还不是很确定,只能配合的说着:“殿下多虑了,不管匈奴为何而来,打退他们就是。”
另一边,陈安匆匆回到兵部。
“大人,陛下派卫青领兵去了!”
“我知道。”陈安脸色难看。
“看来计划要改改了。”
“怎么改?”
陈安想了想:“给赵括送信,让他想办法拖住杨洪,只要拖到我们在京城这边动手......”
“大人是说?”
“太子不是很关心杨洪吗?”陈安狞笑。
“如果太子出了事,看谁还能保他!”
心腹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可是......”
“怕什么?”陈安红了眼。
“都到这份上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他却不知道,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躲在暗处的东宫探子听得清清楚楚的。
东宫探子听完陈安的话,手心已经满是冷汗。
对太子下手?
这可是谋逆大罪!
他悄悄退到角落,等陈安和心腹们商量完散去后,才从暗门离开。
一路上,他不停的念叨着要冷静,按照平时的路线走,生怕露出破绽。
终于到了那家不起眼的茶楼。
王启年看到他脸色不好,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
“说!”
“陈、陈安要对殿下下手!”探子压低了声音,手还在发抖。
王启年腾地站了起来,茶杯都打翻了:“你说什么?”
探子把刚才听到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王启年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个陈安,真是疯了!”
他立刻吩咐:“你继续回去盯着,记住,千万别露出马脚,我这就回宫。”
“是。”
王启年急匆匆赶回东宫。
刘据正在书房看杨洪送来的账本,见王启年进来,抬头问道:“怎么了?”
“殿下,大事不好了!”王启年喘着粗气。
“陈安那个疯子,要对您下手!”
刘据手中的毛笔掉在了案上,墨汁洒了一桌。
“你说什么?”
王启年把探子的话重复了一遍。
刘据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开口:“看来,先生在并州动了他们的根本,把他们逼急了。”
“殿下,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告诉陛下?”
刘据摇了摇头:“父皇那里,为了这事就去说?你怎么想的?”
“可是......”
“你想想,如果现在告诉父皇,他会怎么做?”刘据站起身,慢慢的走到他的面前。
“必然是立刻拿下陈安,但这样一来,其他参与的人就会闻风而逃了。”
王启年明白了:“殿下是要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