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火器监将短铳做出来了(1 / 1)

加入書籤

清晨,微风轻拂,鸟儿欢叫。

朱小宝早早起来锻炼身体,打完一套桩功后,就去用早餐了。

此时,廖家兄弟也怀着信件,朝烟花巷而去。

朱小宝刚吃完早餐,便见谷大用匆匆赶来,躬身道。

“殿下,皇爷让您去宫城外找他!”

朱小宝一脸疑惑。

“爷爷今儿不批奏折啦?大早上的,这是要去哪儿啊?”

谷大用摇头。

“皇爷只让奴婢来叫殿下快去,瞧着很是着急。”

朱小宝昨天在谨身殿救了谷大用一命,谷大用心中感激,换作往常,他断不敢多言皇帝的神情。

朱小宝点了点头。

“行,我去换身便装就去。”

谷大用道。

“皇爷没让奴婢跟着,那奴婢就先行告退了。”

朱小宝一愣,又点了点头。

“好,你去吧。”

朱小宝很是疑惑,换好衣衫后,急忙朝皇城外赶去。

此时,朱元璋趿着布鞋,身披粗布麻衫,正负手于皇城外,等着朱小宝来。

见着朱小宝,他兴奋的挥手道。

“大孙!”

朱小宝忙迎了上去,问道。

“爷爷,今儿个这是要上哪儿去啊?怎么这么突然?”

朱元璋盯着朱小宝,笑意诡秘,良久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啊!真是咱的好大孙啊!”

“咋了?究竟出何事了?”

朱元璋仰天大笑道。

“你真是太给爷爷长脸了!”

朱小宝一头雾水。

“到底啥事儿啊爷爷,您别卖关子了,可急死我了!”

朱元璋放声大笑道。

“到地儿就明白了!今儿这功劳,你头一个!”

不知朱元璋为何这般神秘,朱小宝很是好奇。

但老爷子既然不愿说,那便随他去看看就是。

不多时,二人行至皇城后方。

路线似曾相识,再走一段,便到了一片森林。

朱小宝猛得反应了过来,看向老爷子道。

“爷爷,这……是要去火器监吧?”

朱元璋脸上笑意未减,却没吱声,只是喜滋滋地继续负手前行。

往日走一段路,老爷子便要歇一歇,今日怕是真遇着喜事了,一路上健步如飞,且脸上笑意从未消退。

朱小宝一脸困惑地跟在他身后。

朱元璋还不停的催促着。

“快快走,别磨磨蹭蹭的,爷爷心里急得慌!”

究竟是什么喜事啊?

穿过丛林,翻过山道,终于抵达了火器监。

火器监四周军兵密布,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围得严严实实的。

朱元璋与朱小宝抵达后,火器监监正急忙迎出,抱拳行礼。

“臣火器监监正江为,拜见吾皇万岁!”

朱元璋道。

“别整虚的,进去唠。”

江为曾是朱元璋身旁亲兵,也是其最信任之人。

他并非才华出众之辈,却有日月可鉴的忠心。

朱元璋放心将火器监交予他管理,正是看中这份忠心。

朱元璋带朱小宝来到火器监后院,几名身着蓝袍的官吏喜色满面地迎上。

上次朱元璋与朱小宝到访时,他们还不知朱小宝的身份,直至朱元璋在殿上宣布,这些官吏才后知后觉,原来上次来视察的便是皇长孙。

再次相见,众人小心翼翼地向朱元璋与朱小宝行礼。

朱元璋挥了挥手。

“赶紧说说看。”

朱小宝满心好奇地在旁聆听。

一名火器监监丞忙道。

“回皇爷,上回皇孙殿下提及以燧石撞击、扳机弹簧为动力等建议,臣等研发出一款短枪。”

朱小宝一怔,激动道。

“你说什么?你们研发出了短枪?”

那监丞也激动不已。

“只是试制了一柄样品,性能尚未完善。”

朱小宝倒吸一口凉气。

谁说汉人智慧不如人?

当时,他不过只提出了一个大致思路,这才多久?燧发枪的样品竟已研制出来了!

朱小宝嘴角微颤,牙齿轻抖。

怪不得老爷子如此激动!

“快试试!”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说道。

“光听你吹得天花乱坠,还不如打一枪实在!咱都等不及了!”

“大帅,我这便试与您看。”

虽已过去许久,江为仍习惯性称朱元璋为“大帅”。

朱元璋不以为意,不悦道。

“这新鲜玩意儿,咱要自己试!”

江为岂敢让朱元璋试枪,万一有闪失,他万死难辞其咎。

他赶忙摇头,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

朱小宝也担心朱元璋的安危,加之燧发枪性能未知,便劝道。

“爷爷您就别抢着试了,在旁边看着呗!”

“人家专业的,让他们先把性能摸清楚,咱再试也不晚。”

朱元璋无奈,只得耐住上手的念头,点头道。

“那行,快快试!”

江为手持半臂长的燧发枪,立于靶子百步之外,单手握枪抬起。

朱元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枪,小声问朱小宝。

“这东西,一只手就能拿住?”

朱小宝点头。

朱元璋又好奇道。

“咋不用火绳点火呢?”

朱小宝刚要解释,“碰”,一声突兀的枪响骤然响起!

朱元璋猛地瞪大双眼,顾不得朱小宝的回答,呆呆盯着枪靶,又咽了咽口水,望向江为手中的燧发枪。

他怔住了,瞬间只觉头皮一阵发麻!

燧发枪的击发声,仍在空气中回荡。

火器监的官吏们虽早知燧发枪的射击特性,却从未亲眼见过其打靶场景。

江为本是朱元璋亲兵出身,火器早在宋代便已现世,他从军时自是接触过各类火器。

从火铳到火枪的革新,无疑是军事史上划时代的突破!

此刻的江为竟有些怔愣,一时回不过神来。

朱元璋呆立在旁,双眼瞪得滚圆。

朱小宝同样激动得双拳紧握。

即便他在后世见过更先进的枪械火炮,可现在是在大明!

当亲眼见证文明进步的这一刻,他内心仍止不住地汹涌澎湃!

燧发枪的真正问世,本要等到十六世纪。

如今大明竟整整提前了两个世纪,领先西方百余年,将这划时代的武器研制了出来!

这让他怎能不激动?

汉人从不缺乏智慧,缺的只是给予启发与发展的思路,而朱小宝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自他提出设想后,火器监的工匠们便迸发出惊人的智慧,开始日夜钻研。

朱元璋给予火器监工匠的俸禄,远超朝中高官数倍。

在如此厚禄激励下,火器监上下果然未负所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