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第一次主持小朝会(1 / 1)

加入書籤

今日,徐妙锦也来了赵府,她此时正忙着跟赵婉儿一同逐一尝试装扮。

两人的关系颇为微妙,毕竟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姐妹。

她们对朱小宝都是真心的,也自然懂得相互交好。

朱小宝身为大明储君,往后后宫佳丽自会无数,她们也早就做好了这个心里准备。

大婚当天,宫里和赵府是都要设宴的,所以赵府请了不少厨子帮工。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邻里,他们也都希望能借此机会与赵家沾上些福气。

不过,这些人中还是有生面孔的,比如后厨里的一个老头儿,他做得一手地道的淮西菜肴,只是这老头嗜酒如命,没事儿就得整上两口。

“老邹头,小姐屋里的饭菜劳烦你顺路送过去,府上实在抽不出人手了。”

老邹头笑着应道。

“好嘞!今儿这菜肴做得格外丰盛,小姐怕是吃不完吧?”

“屋里有俩姑娘呢!”

“老邹头,我可跟你说,这徐姑娘日后也是东宫的主儿,咱们可得好生招待着。”

老邹头愣了愣,随即乐开了。

“那小太孙的福分可真不浅啊!杀人时能不眨眼,享受时也能这般快活!”

杀人?

那些厨子听了老邹头的话,都觉着有些奇怪。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老邹头反问道。

“你们说,太孙殿下更喜欢赵家小姐,还是徐家小姐啊?”

厨子们依旧摸不着头脑。

“我们普通老百姓哪能知道太孙殿下的想法,他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

“能享齐人之福,想想就叫人羡慕啊!”

“行了行了!今日府上人手众多,咱们还得做菜呢,你赶紧把饭菜给两位小姐送去吧!”

“得嘞!”

老邹头笑着应了声,便端着菜肴走了。

……

谨身殿内正在举行小朝会。

今日都察院、六部、五军都督府以及各位武将高层齐聚一堂。

此次朝会的议题由众臣僚提出,朱小宝只需倾听决断。

首先,吏部尚书提及了兵部的事宜。

茹瑺致仕,待皇帝给予封赏。

詹徽提议为茹瑺加封武英殿大学士。

接着,新任兵部尚书钟勖汇报了兵部的各项事务。

总体而言,眼下国家相对太平,各地没什么大规模的战事需要兴兵。

兵部之后,便轮到户部。

傅友文上奏称,北平府请求恢复预算。

但傅友文认为眼下的军费开支已经让户部不堪重负,必须将军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傅友文说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朱小宝采纳了傅友文的建议,并让他向北平府说明朝廷的困难,待日后国库充裕时,再考虑增加北平府的军费。

工部自采用图表记录后,许多工程的进度都清晰明了。

秦尚书上奏了全国各地的工程进展情况。

各布政司正在督办修建主干道路和水域的治理工作,北疆的长城在秋粮征收后,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建造。

秦放请求朝廷增设专门的河道衙门,朱小宝当场驳回。

大明的官吏体制已臻于完善,倘若无节制地增设官吏衙门,宋朝的冗官之弊,极有可能在本朝重演。

刑部在这一年里处理了许多大案要案,大多集中在云贵地区。

由于南疆城市发展迟缓,教育水平滞后,百姓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因此,刑部尚书杨靖总结提出,需在云贵地区增建更多官学,以教化当地百姓知晓礼仪与德行。

教育兴国,除了为国家培育人才外,更要让百姓守律法、知廉耻、明礼仪。

不得不说,眼下国家的高层官员,当真是没有一个平庸之辈。

杨靖明明是刑部尚书,却能透过刑事案件联想到国家的稳定,并为治国者提供应对之策!

朱小宝很是欣慰,并对杨靖表示了支持。

最后轮到礼部尚书李缘。

春闱举行在即,眼下需要确定好春闱的人员名单。

朱小宝让李缘与詹徽商议后,将拟定的名单呈送上来审阅。

试卷便由他俩共同负责出题。

等六部尚书上奏结束,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武将眼下大多只是听政,因为他们暂且不必出征。

所以,文官上奏完毕后,小朝会也便结束了。

见一众文臣武将都饿得扶墙走了,朱小宝叫住礼部尚书李缘,说道。

“以后小朝会都提前备好点心和茶水,无需担心御前失礼。”

各位高官先是一愣,接着连忙抱拳道谢。

“太孙殿下这般体恤老臣,臣等不胜感激,谢殿下鸿恩!”

这小改革虽有违礼法,但毕竟是小朝会,所以也不算失礼。

送走各部堂高官后,朱小宝才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端起茶水,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

这还是他头一回独自主持朝会,说不紧张,那肯定是骗人的!

朱元璋从侧房内走了出来,看着正大口喝茶的朱小宝,大笑道。

“好啊!”

“做得真好!”

朱小宝挠了挠头,有些羞赧道。

“您就别笑话我了,刚刚我可是紧张坏了。”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说道。

“毕竟是头一回嘛,你要是不紧张,咱才觉得奇怪呢!”

朱元璋眼中难掩对朱小宝的欣赏,不停的点着头。

“咱可一直听着呢,你做的很好,不过刚刚工部建议设立河道衙门的事,你咋没同意?”

朱小宝直接说道。

“爷爷,之前咱们讨论过此事。”

“您当时说,如果遇到人手不足就开设衙门,长此以往,宋朝的冗官现象就会在咱大明出现。”

“这一代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甚至还有好处,但后代就不尽然了。”

毕竟这是个一言九鼎的封建社会,皇帝需要以身作则,为后代皇帝做好表率。

朱元璋点头道。

“你说的是开设专门监察地方官机构的那件事吧。”

“当时咱只和你说了这一点,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啊?”

朱小宝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笑着对朱小宝说道。

“衙门一多,也就意味着要增加人手,派谁去,如何选人,这些都归六部负责,所以啊,这些新设的衙门,就会成为文官结党的工具,”

“六部尚书自然是不敢贪污的,但除了钱,权力对当官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你往深了想,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话,朱小宝忍不住暗自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