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多出来的三天,够我用了(1 / 1)

加入書籤

近两日,朱小宝和张霞过得倒也还算安稳。

这一年来,朱小宝步子迈得实在太急,快得连他都觉得像场梦。

短短三百多天,从流民逆袭进了大明权力的核心圈。

走得太快,难免沾了些急功近利的心思。

眼下慢下来仔细规划,瞧瞧这世道人情,倒也是种成长。

宫里的情形,朱小宝还不大清楚。

只知道外头的锦衣卫还在追查他和张霞。

看来老爷子的火气还没消,他暂时也就还不能露头。

朱小宝这会儿正蹲在柴火灶前添柴火。

张霞系着围裙,往锅里倒菜籽油,手里的刀工也利落得很。

朱小宝打趣道。

“没想到你这刀法,除了杀人还有这用处?”

张霞嗔怪地白他一眼。

“那是当然!我又不是娇生惯养的小姐,这些活儿打小就会。”

相较于温室中精心呵护的娇花,那些在泥土地里摸爬滚打的孩子,往往更早褪去稚嫩。

虽说这些天顿顿吃鱼,好在张霞厨艺精湛,能变着法儿烧出不同的花样来。

今儿这道鱼,只见她先裹了面粉下油锅炸,捞出来控油后,再回锅红烧。

没一会儿,香味就飘开了。

“火小点,别添柴了。”

张霞指挥完,便跑到朱小宝旁边烤火。

朱小宝看着鱼,忽然憧憬了起来。

“有个人,明年该从海上回来了。”

张霞追问。

“谁呀?”

朱小宝笑容温和。

“郑和,以前收留的小乞丐,后来做了太监。”

提起郑和,他满是骄傲。

不论如今多落魄,郑和都是他来大明后,推动生产力发展最得意的一步。

算着日子,最晚明年三月,郑和就该返航了。

他给了郑和不少作物的画纸,虽没指望他全带回来,但只要有一两样,就能让大明变天。

当初推进开海,遭了多少阻挠,没人看好郑和下西洋,都骂他是在浪费国力。

直到土豆现世,他才费尽周折把开海的事做成。

这事儿,他值得骄傲。

张霞眼睛一亮。

“也不知道海上会不会有什么宝贝!”

朱小宝笃定点头道。

“当然有!”

“最重要宝贝,就是像红薯、玉米那样冬天都能种的粮食!”

“亩产数十石,还特别扛饿!”

张霞喜道。

“真跟土豆一样,能亩产数十石?那百姓岂不是就不用挨饿了?”

朱小宝眨了眨眼道。

“你看现在还有人饿肚子吗?”

张霞愣住了。

对啊!

自打土豆被推广后,山西的流民就越来越少了。

流民怎么来的?

就是苛捐杂税太重,男丁待不下去。

毕竟只要人在,就得按人头交税,哪怕没饭吃。

这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一边是人头税的重压,一边是粮食短缺。

有了土豆充饥,大明应对雪灾这样的天灾,也从容多了。

“臭美!”

张霞白了一眼朱小宝,起身道。

“洗手吃饭了。”

“哎,手别乱摸……”

朱小宝打趣道。

“撩头发都不行啊?”

“油乎乎的,不脏啊!”

张霞娇颠叫道。

正闹着,门“吱呀”一声开了。

王大娘端着碗进来,瞅见里头的情形,脸一红。

“饭……饭好了,额,这门好像有点晃,让老张来修修。”

说完赶紧退出去,边走还边念叨。

“年轻真好啊,小两口真是腻歪,自己怕是打扰人家了。”

张霞脸烫得不行,狠狠瞪了朱小宝一眼。

朱小宝笑着起身,帮着把饭菜端到堂屋。

刚出厨房,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两人快步进了屋,里头暖和多了。

四人围坐在炕上吃饭,张老汉和王大娘神神秘秘地说。

“朱郎君,今儿个你可帮了我们大忙咯!”

“不过,你咋认识李典吏的?他咋突然就松口了?”

朱小宝想解释,可说多了对老两口也没好处,于是含糊道。

“我是秀才,典吏总得给几分薄面。”

有时候谎话不得不说,对朱元璋是,对老两口也是。

老两口恍然大悟,又叹了口气。

“虽说多了几天时间,但干活还是慢,怕是还得凑点钱交上去。”

朱小宝沉吟道。

“三天够了。”

王大娘没明白,怔怔的看着朱小宝。

“多出来的三天,够我用了。”

王大娘听得云里雾里,张老汉连忙打圆场。

“吃饭吃饭,不说了。”

说着就要给朱小宝倒酒。

朱小宝连忙摆手。

“张伯,使不得,我来给您倒!”

张老汉板着脸。

“使得!”

“全村人都让我谢你,还送了不少鸡鸭鱼肉过来,我们老两口也得谢你,你就别推辞了。”

朱小宝看着老人真诚的脸,只好应下。

饭后,张霞陪王大娘刷碗,张老汉和朱小宝在堂屋里喝茶。

古时候男人地位高,没什么平等可言,“夫”字出头,这规矩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喝了会儿茶,朱小宝问。

“张伯,家里可有木头?”

张伯有些疑惑。

“要木头干啥?”

朱小宝笑道。

“想做点小玩意儿,还要些铁丝。”

张老汉没多问,点头道。

“有,我去给你拿。”

夜里,张老汉和王大娘回房泡脚。

王大娘叹气道。

“这俩孩子,迟早要走的。”

张老汉也叹气。

“是啊,今儿卖鱼时,街上在查外来人,还是锦衣卫在搜,怕是冲着他们来的。”

“要是被发现,张村可就……”

王大娘话没说完,张老汉就低声喝道。

“你想啥呢?交出去?”

王大娘忙说。

“咋会!我是怕他们被抓。”

张老汉叹口气道。

“那也得留着!这天寒地冻的,让他们上哪儿去?”

王大娘眼中全是愁绪。

“这么好的俩人,上头为啥盯着不放呢?”

屋外寒气冻得人骨头疼,朱小宝猫在堂屋廊下,正抡着铁锤敲打铁丝。

那铁丝被钳子卡着,慢慢弯成了弧形。

他伸手捏了捏弯好的铁丝,嘴里嘟囔着。

“嗯,这手感还行。”

拿这当弹簧使,保准能用上好些年头。

刚才张老汉跟王大娘的嘀咕声,全被他听了去。

他清楚,不能再待下去了。

要是锦衣卫真查到这儿来,依老爷子的脾性,张村怕是要遭灭顶之灾。

这村里的人都实诚得很,不该被自己拖累进去。

有时候朱小宝越想越恨朱元璋,就因为那连坐的罪名实在太狠了。

可反过来琢磨琢磨,要是没这连坐的法子,老百姓哪会怕官府?

又怎么管得好天下人?

生在这世道里,既然没法子改变规矩,那就只能咬着牙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