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咱给亲孙子梳头有啥使不得的(1 / 1)

加入書籤

正喝水的徐妙锦“噗”地喷了一桌子,脸红得跟煮熟的虾似的,眼神躲躲闪闪。

“没,没什么呀!你小姑说的?别听她瞎扯!”

赵婉儿盯着她的大长腿直羡慕。

“徐姐姐,你的腿真长,我也想拥有!”

徐妙锦瞪着她,娇嗔道。

“那拿你的胸换?”

说完,就朝赵婉儿伸出了魔爪。

东宫这边,白日的喧闹到傍晚才消停些。

清宁宫的红喜字贴得满墙都是,连树上都缠着红绸子,这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朱小宝想留这些来帮忙的国公高官们在东宫过夜,大伙儿却都笑着推辞了。

“明儿还要喝你的喜酒呢,得回家养足了精神才行!”

说完,便都结伴离开了。

朱小宝回书房看起了王安石变法的史料,手里的笔也没停,正往札子上写“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细则。

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朱元璋笑道。

“明儿都大婚了,还啃书呢?”

“皇爷爷。”

朱小宝抬头笑道。

朱元璋凑过来一看,本以为能瞧见新婚诗词啥的,结果瞅见的却是那八个字和密密麻麻的小字,老爷子眼皮直跳。

“你这混小子!都要娶媳妇了还搞这些!成婚后再琢磨不行吗?”

“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习惯晚睡,就想着把想法先记下来。”

朱小宝搁了笔,笑着说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

“行了,别写了,到镜子跟前来。”

朱小宝刚走近,朱元璋就抄起梳子要给他梳头。

这架势,把他吓了一跳。

“爷爷!使不得使不得!孙儿哪敢让您动手啊!这可是要折寿的!”

朱元璋瞪他道。

“咱给亲孙子梳头有啥使不得的?何况又没外人,赶紧坐下!”

这铜镜并不清晰。

虽说朱小宝鼓捣出了玻璃镜,可他觉得这玩意儿对自己没啥大用,也就没吆喝着批量生产。

他规规矩矩地坐在铜镜前,腰板挺得跟旗杆似的。

朱元璋慢悠悠地抽掉他发髻上的簪子。

“你紧张个啥?”

“咱虽说顶着皇帝的帽子,可也是你亲爷爷,小时候不也这么给你梳过头?那会儿你还跟个猴儿似的上蹿下跳呢!”

老爷子话虽说得温和,朱小宝还是绷着身子不敢动。

朱元璋抄起木梳,站在他身后,一下下仔细地梳着那头黑发,动作慢得像在雕琢宝贝。

“一晃眼都长这么大了,眼看就能娶妻生子咯,爷爷可盼这日子盼了好久。”

他抬眼瞅瞅铜镜里的少年,眉眼俊朗,还透着股刚毅,忍不住乐呵。

“瞧瞧!咱大孙长得多精神!”

“赶紧给爷爷生个重孙子,也好让咱不用天天陪着你看奏折了!”

朱小宝听着,嘴角轻轻扬了扬。

老爷子看着镜中的自己,脸上沟壑纵横,却漾着甜甜的笑。

“记得你刚出生时,就巴掌大点儿,小手还没我拇指粗呢,连脐带都是咱亲手剪的。”

他顿了顿,声音有点发飘。

“那时候妹子还在,虽说病得厉害,咱还抱着你给她看……说来也怪,你走了没多久,她也走了。”

老爷子忽然叹了口气。

他看着朱小宝,眼神黯淡了下来。

“看你一天天长大、成家,咱就知道自个儿的日子也不多了。”

“当了皇帝,活动范围就成了京城这一小块,当年游历天下的劲儿也早没咯!”

朱小宝嗓子眼发紧,小声说。

“爷爷,您能活……很久呢!”

可话说到最后,自己都没了底气。

老爷子这身子,最多也就四五年了。

他看着老人满头的银白,虽说努力挺着腰,可背已经明显佝偻了。

朱元璋笑了笑。

“你自个儿说这话都磕巴,难不成要咱当老妖怪?”

“爷爷有时候也怕,怕老了糊涂,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大孙,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就痛快让咱走,别让咱丢人。”

“爷爷您说啥呢!”朱小宝急忙摇头,“就算到那天,我也亲自伺候您!”

朱元璋没接话,只是加快了手里的动作,很快给朱小宝挽好发髻,插上了玉簪。

铜镜里的少年,眼眶泛红,脸色却依旧透着股倔强。

“好小子!”

老爷子拍了拍他肩膀。

“站起来,让爷爷好好瞧瞧!”

朱小宝站起身来,温文尔雅地站在老爷子对面。

其实两人差不多高,只是朱元璋背有些驼,看着矮了点。

老人仰着头,看着眼前的少年,忍不住念叨。

“溪畔玉生光,君子世无俦!”

“青山栖鸾凤,振翅傲层楼。”

“少年怀丘壑,忧国志未休”

每一个字都透着骄傲。

朱小宝笑了笑,指了指脚盆。

“皇爷爷,该您坐下了,孙儿给您泡泡脚。”

“好!”

朱元璋眯着眼乐了。

他没给朱小宝啥金银奖赏。

毕竟天下都要给这孙儿了,还有啥比这更大的礼?

“爷爷,今晚住这儿不?”

朱小宝问。

“不了。”

老爷子摇了摇头,接着说道。

“明早保不齐有多少人要来,这些小礼节都得守着,咱早些过来便是。”

等老爷子泡完脚,朱小宝便送他回了皇宫。

“行了,你也快回去歇着,明儿可有得你忙。”

老爷子挥了挥手。

“咱可等着看你成家立业呢!”

“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小宝应了声,随后转身消失在了夜色里。

朱元璋背着手站在廊下,望着孙儿的背影愣了很久,突然“咳咳”地咳嗽起来。

才一年时间,他的身子就垮了,说不定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上天啊!

再借咱几年光景。

等咱看看重孙,看看百姓富足,看看大明江山永垂不朽吧……

朱小宝走在回东宫的路上,心里堵得慌。

生老病死这道坎儿,是谁也迈不过去的。

想起老爷子给自己梳头时,念叨起自己小时候的事,他心里有些难受。

毕竟,那不是他啊!

第二天一早,阳光贼亮。

朱小宝刚爬起来,东宫就热闹得跟赶集似的。

院子里挤满了人,都是待会儿跟他去迎亲的,还有几个王府的小屁孩叔叔,对着他挤眉弄眼。

直到刘三吾那几个老儒生来了,这帮孩子才老实下来。

朱小宝刚露面,就被几个老嬷嬷拽走了。

“哎哟我的新郎官!咋还穿这身呢?赶紧换新衣服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