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咱可不想让咱的大孙背骂名(1 / 1)

加入書籤

想到这儿,朱小宝抬起头,眼神异常坚定。

“皇爷爷,被人骂又如何?”

“这事不能拿礼仪来衡量,这是我对出海将士的尊重,是对他们血汗贡献的敬意!”

“多少个孤夜,多少天漂泊,他们扛了多少事?让大明国威扬到海外,震慑了多少番邦小国?”

“就算这些还不够摆这么大阵仗,孙儿也信郑和不会让我失望,他肯定带回了不少对国家有用的东西。”

老爷子沉默了会儿,盯着朱小宝问。

“要是没有呢?”

“那便让文人们骂我好了!”

朱小宝挺直了腰板。

“没点舍我其谁的胸襟,孙儿咋在这世上立足?”

老爷子瞅着孙子这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模样,叹了口气,冲外面喊道。

“谷大用!去把文武百官都叫到洪武门列队等着咱!”

朱小宝都懵了。

“您这……”

“咱可不想让咱的大孙背骂名。”

朱元璋笑了笑,摆了摆手,又道。

“咱身上背的骂名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件。”

朱小宝心里一暖,刚想说话,就听朱元璋大大咧咧地说。

“别磨叽了,走,咱们去洪武门迎郑和去。”

……

刚散朝回衙门的各部高官,屁股还没坐热乎,通政司的人就跟催命似的来了。

阵仗那叫一个大。

六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

京里从五品以上的官全得去洪武门外列队,连国子监、翰林院的儒官都没落下。

百官效率还挺高,通政司一急召,眨眼功夫洪武门外就排了上百号人。

大伙儿交头接耳地嘀咕。

“啥情况啊?刚散朝就折腾,莫不是跟新政有关?”

正猜着呢,朱元璋的步辇慢悠悠来了,朱小宝跟在旁边。

爷孙俩往洪武门城楼上一坐,春日的阳光一照,那气场叫一个威严。

朱小宝清了清嗓子,冲下面喊。

“叫你们来没啥大事,就是迎接下西洋的队伍回来。”

这话一出口,底下“嗡”地就炸锅了。

百官们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开始躁动起来。

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蹭地站出来,嗓门贼大。

“陛下!这不合规矩啊!”

“按国家礼法,迎接凯旋的军队或者二品封疆大吏,也就京里四品以下官员列队,这下西洋的船队是太监领着,您让我们去迎接,这坏了礼法纲常啊!”

他话音刚落,六科给事中也跟着出列。

“陛下!可不能这么胡闹啊!这事传民间,老百姓得笑朝廷没规矩;传外邦,小国得看不起咱大国,这是动摇国家礼仪的大事,快收回成命吧!”

六部尚书也坐不住了,国家礼仪可是大事,哪儿能由着陛下性子来?

“陛下!臣等死谏!请收回成命!一个太监而已,我们丢不起这人!”

朱小宝瞅着这阵仗都傻了,没想到反应这么激烈。

老爷子刚想开口,就被朱小宝拦住了。

可朱元璋却按住他。

“你别管,咱决定的事,咱自己来处理。”

只见老爷子慢悠悠地站起身来,背着手冷笑道。

“你们倒是说说看,究竟啥叫礼法?”

“咱身为皇帝,迎接凯旋队伍有啥不行?”

“下西洋是咱推行的仁政,是让大明德行传到海外,扬咱国威的!”

“再说了,这趟西洋之行,说不定有大好处,咱迎接一下咋了?”

可文官们非但没怕,反而更来劲了。

“君为天,虽说陛下能乾纲独断,但礼法要是坏了,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亡国之相啊!”

“混账!”

朱元璋气炸了。

“放你的狗臭屁!”

可文官们铁了心,今儿就是血溅洪武门也不退让。

“请陛下三思!别让君主迎接太监,这是坏纲常之行!”

扑通!

百官全跪下了。

朱元璋气得脸色发青。

“咱迎接你们行,迎接将军元帅行,迎接有功的太监就不行了?”

“还请陛下三思啊!”

百官喊得震天响。

“思个屁!”

朱元璋一拍大腿,大喊一声道。

“开洪武门!迎下西洋的勇士入宫!”

轰!

轰!

轰!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军队上前推开了斑驳的洪武门。

门外,以郑和为首的队伍早就等着了。

刚进门,这帮出海归来的人全看傻了,眼眶更是唰地就红了。

他们愣在广场上,抬头望着城楼上的朱元璋和朱小宝。

顿时,一众将士们哭成了一片。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喊声,震天动地!

洪武门广场上,千五步长、九百六十步宽的场子被御林军围得铁桶似的。

中间跪了百来号文武百官,侧边郑和那队也跪着上百号人。

郑和偷眼往上瞄。

只见朱小宝负手立于城头,阳光给他侧脸勾了道金边,像极了手握江山的一国之君。

郑和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想喊“爷!你可算登顶了”,激动得喉结直滚,可偏得憋着。

这时,谷大用带着十个小太监晃悠过来,从郑和手里接过了六封国书和一本札子。

等他颠颠儿跑上城楼递过去,朱小宝瞅了两眼,脸色就变了。

估摸着老爷子还在气头上,朱小宝也不触霉头,扬着嗓子往下喊。

“这次下西洋可了不得,暹罗、古里、爪哇、真腊、满刺加、旧港六国,全被咱大明的威风震住了,哭着喊着要认咱当宗主国呢!\"

底下百官跟被点了穴似的,全僵住了。

要知道,眼下跟大明称臣的不过占城和朝鲜,这一下子蹦出来六个,妥妥的强国认证啊!

可他们心里虽惊,脸上还是端着架子。

就这也想让皇帝亲自迎接郑和?

做梦!

朱小宝看着这群老顽固,笑里藏刀。

“你们说下西洋不值得皇祖父迎接,那这沉甸甸的功劳够不够?”

“以后子孙提起咱大明,不得吹咱们是八国宗主国,年年收贡品?”

虽说离盛唐的万邦来朝还差了点,但汉人自打宋朝憋屈完,总算又硬气了起来。

刘三吾这帮老学究梗着脖子。

“顶多派个二品官迎接,不能再多了!”

朱小宝心里清楚,这些文臣认死理,没实锤休想让他们松口。

明初文人个个是硬骨头,死谏跟吃饭似的家常。

只见朱小宝不慌不忙冲谷大用使眼色。

“去,城门口支口大锅,烧开水!”

刘三吾心里咯噔一下,都察院左都御史扯着嗓子喊。

“太孙殿下莫不是想学来俊臣请君入瓮?”

朱小宝白眼一翻。

“我还没昏庸到那份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