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给张家村恩人送年礼(1 / 1)

加入書籤

朱元璋从未跟朱小宝提过这些儿子们的往事。

他回忆时,眼里满是唏嘘和笑意。

“都是些不要命的血气小子!”

“当年日子苦,没人把自己当金贵王爷。”

“洪武三年大明立国,咱便立刻封了你十个叔叔为王,那时北疆不安宁,他们到了那儿像狼崽子一样,把蒙古人赶到了草原深处。”

“就算是封了王,为了不让同袍受欺负,为了让汉人活得有尊严,他们打仗还是跟不要命似的。”

“北疆安稳了二十年,这期间亲兵悍将死了无数,最险的一次是你四叔打萼野帖木儿,差点把命都丢在那儿。”

朱元璋叹口气。

“事太多,咱也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咱是想告诉你,你这些叔叔都为大明立过功,你父亲能在应天府安稳做太子,全靠他们在北疆拼命。”

“你的这些叔叔们,个个都是大明的守护神。”

“所以后来天下太平了,你二叔三叔在封地犯了不少事,咱也都原谅了。”

“现在咱把权柄交给了你,你要记得他们是为大明流过血的!”

“今日那些老头说的对,老了总会有儿子争家产,咱也清楚他们的权柄太重,可终究是不忍心苛责。”

“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要是真有不孝子,你答应咱,千万别手足相残,给他们留条活路。”

朱小宝怔怔看着朱元璋,终于懂了老爷子的心思。

怕是今天秦淮河的钓鱼老头触动了他。

朱元璋接着又道。

“不过你在大明的威信越来越高,他们心里也都有数,原本咱还担心你镇不住局势,可这两年你把大明管得比咱还紧。”

他顿了顿,语气透着忧虑。

“咱就盼着你别对你叔叔们动手,千万不能造孽啊!”

自朱小宝执政后,他锐意改革,对经济民生的调控越来越强,大明战力也随之提升。

朱元璋看在眼里却很担心,怕他强大后会收拾这些叔叔。

于朱元璋而言,他们是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至亲。

可于朱小宝而言,他们之间便没有那么多的情感羁绊了。

朱小宝望着老人殷切的目光,坦然一笑。

“爷爷放心,只要叔叔们不危及朝堂,孙儿自然不会动他们。”

这话虽有安抚之意,却是违心之词。

在他看来,即便朱棣不反,兵权也必须收回。

内陆藩王掌兵只会滋生野心,收归兵权既是稳固国本,也是对宗室的保全。

更不用说藩王俸禄逐年膨胀的问题,这注定要触碰朱元璋的底线。

他清楚,与父辈同生共死的情谊在自己这代已然淡薄。

当新政铁腕触及宗室利益时,所谓不主动动手的承诺,终究要让位于集权的必然。

朱元璋得了保证,笑得像个孩子,拍着朱小宝的手直念叨“好孙儿”。

说着说着,老爷子慢慢闭上了眼。

“爷爷?”

朱小宝轻唤,见他没反应,又叹了口气。

老爷子越来越嗜睡了。

此时正是洪武二十六年底,朱小宝默默算着。

还有四年半。

只有四年半了。

削藩的事儿,得安排上了。

老爷子不知道,他眼里那个需要保护的孙子,早已在朝堂上布下天罗地网。

而朱小宝也没说破,毕竟看着老人布满褶子的笑脸,有些话,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毕竟,帝王家的亲情,从来都裹着一层名为江山的糖衣。

朱小宝将老爷子安顿睡下后,踩着覆雪的青石板回了文华殿。

“去库房备些年礼。”

他朝候在廊下的廖家兄弟扬了扬下巴。

“太孙殿下,这礼是要送到谁府上?”

廖氏兄弟对视一眼。

往年这时候,该打点的早有定式,莫非是哪位新贵?

朱小宝望着窗外飘落的细雪,忽然笑了。

“送给镇江府的民间恩人。”

那笑容里藏着段被风雪封存的往事,像极了张村灶膛里未燃尽的柴火,留着些微微暖意。

“对了,”他像是想起什么,补了句,“去锦衣卫诏狱把何广义找来。”

“是。”

廖家兄弟领命而去。

当何广义带着一身寒气踏入殿内时,朱小宝正对着舆图比划。

“张姑娘的行踪可有新消息?”

舆图上,辽东到宣府的路线被朱砂点得斑驳,像一串未说完的句子。

何广义单膝跪地。

“回太孙殿下,张姑娘在辽东露过面,转眼又去了宣府,如今正往西边走。”

“但卑职派的人根本近不了身,她那脚程……比斥候还快!”

朱小宝手指在宣府位置敲了敲。

“由她去吧,多派些人暗卫跟着,务必护她周全。”

他想起去年冬夜那碗奶白的鱼汤,声音软了几分。

“暂且别叫她回来,我这阵子要忙的事,够绕紫禁城三圈了。”

说话间,廖家兄弟已经抬来了礼盒。

朱漆盒子里装着江南新茶、蜀地锦缎,还有两锭足赤的雪花银。

朱小宝指着礼盒笑道。

“广义,你替我跑趟镇江张家村,把这年礼给张家夫妇送去。”

镇江府的青石板路上早铺了红纸屑,家家户户的门框都被春联染得喜庆。

张家村的晒架上挂满了油亮亮的腊鱼腊肉,炊烟裹着年味飘得老长。

张老汉蹲在墙根砸杏仁,王大娘正往腌菜坛里撒花椒,邻居婶子凑过来唠嗑。

“去年那对落难的小情侣,也不知如今咋样了。”

老两口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去年冬天救的那对男女,男的自称姓朱,女的叫张姑娘,走时连件厚棉袄都没带。

这都一年多了,音信全无,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连个水响都没再听见。

“不好啦!”

村头突然传来喊叫声,一个后生跑得鞋底子都快飞了。

“村口来了好些穿飞鱼服的!说是……说是锦衣卫!”

“锦衣卫?”

王大娘手里的菜坛子“哐当”落地,碎瓷片溅得满地都是。

这三个字像腊月里的冰雹,砸得全村人脸色发白。

那可是连京官见了都打颤的主儿,咋会跑到这穷乡僻壤来?

“难道是为了去年救人的事?”

有老汉颤巍巍地拄着拐杖。

“都怪我这老糊涂,当初就不该让他们进门……”

“说啥呢!”

张老汉突然拔高了嗓门。

“要杀要剐冲我来!跟大伙儿没关系!”

村东头的猎户把柴刀往地上一剁。

“啥叫没关系?去年雪夜抬人进门,哪家没搭把手?要抓就一块儿抓,咱张家村没孬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