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徐妙锦又给三策(1 / 1)

加入書籤

历史上妲己、吕雉、武则天那档子事可不少见,所以封建老夫子们才把皇室女子管得死死的。

“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

“你例外!有啥想法尽管说!”

徐妙锦眼睛一亮。

“那妾身就瞎分析分析?”

“少耍嘴皮子,快说!”

朱小宝被她逗笑了。

徐妙锦收了笑,有条有理地说。

“妾身先琢磨琢磨,为啥文官们前后态度差这么多。”

“起初出兵之时,是正义之师,东南被倭寇祸害惨了,他们还一个劲挑衅大明,这时候要是怂了,岂不是显得咱太窝囊?”

“加上老爷子和相公都是硬脾气,打倭寇那是顺理成章,文官们自然举双手赞成,毕竟这时候,咱大明可是占着道德高地呢!”

“后来在三口岛和倭奴本土打了两场大的,咱以压倒性优势把他们揍得抬不起头,这口气也算出了,这时候,文官们其实已经动摇了。”

“打仗多费钱啊,要是见好就收,既能显大国气度,又能省点银子,所谓国小不处卑,国大不处威,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可最后,蓝玉把倭奴一锅端了,在岛上用他们对付咱的法子报复回去,搞出那么多惨事,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时好多国家都开始抗议,可蓝玉根本没停手,最后把倭奴杀得一个不剩,不管当兵的还是老百姓全没放过。”

“其实啊,要是打赢了就收手,哪会有这么多麻烦?”

“关键就在于……他没收手。”

她顿了顿,瞅了朱小宝一眼。

“妾身猜,那时候老爷子肯定劝过相公要见好就收,是相公非要斩草除根的吧!”

朱小宝愣了愣,笑道。

“你这小丫头,啥都瞒不过你。”

“没错!当初老爷子说打仗得有分寸,把他们的军力打垮、气焰打下去就行,差不多就该谈和,能捞多少好处捞多少,可我没听,老爷子把权柄都交给我了,也就没拦着我,算是妥协了。”

徐妙锦笑着说。

“妾身当然是站相公这边的。”

“相公恨倭人肯定有你的道理,妾身不多问,不过蓝玉回来后,你把他和傅友德他们捧得那么高,文人们肯定觉得威胁到自己了。”

“他们心心念念想恢复大宋那样文人治国的局面,巴不得君王离武将远远的,只靠他们这些文官。”

“因此他们攻讦蓝玉,其实是文武之争。”

朱小宝点了点头。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徐妙锦继续道。

“不止呢。”

“他们其实也是想给相公立规矩、画框框,怕你太独断专行,抢了他们手里那点权力。”

朱小宝脸色沉了沉。

“那就得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本事了!”

徐妙锦笑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文官都存着坏心思,就像今天在皇城门外闹事的,说不定真觉得是为大明好。”

“毕竟灭人全族这事儿,引起了那么大的轰动,现在哪个国家不怕大明?不忌惮咱?”

“他们怕咱仗着强就随便欺负人,到时候联合起来对付咱咋办?”

朱小宝挑眉笑道。

“你这话说得,倒有点像在夸咱大明厉害。”

“不过还真没说错,咱就是有这底气让他们哆嗦!”

徐妙锦翻了个白眼。

“说正经的呢!”

“外邦给咱施压,无非是想让大明给个说法,要是杀了蓝玉,他们就知道君王会妥协,心里能踏实点。”

“文官们呢,是怕外邦断了贸易,把两代人好不容易攒下的经济底子搞垮了,所以才想牺牲蓝玉换安稳。”

“站在他们的角度,好像也有点道理。”

朱小宝故意逗她。

“感情你说了这么多,还是觉得牺牲蓝玉最划算?”

“哪能啊!”

徐妙锦赶紧摆手。

“蓝玉可不能有事!”

“既然文官们已经挑事了,这场仗就得打赢,不然等你登基,他们还不得骑到你头上?”

“他们想给你立规矩,你就得先给他们立规矩,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这大明江山,是你的!”

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妾身有三策,相公听听看?”

朱小宝神色一凛。

“你说。”

“第一,赶紧给解缙、铁铉、王恕他们这些心腹文官送信,让他们递奏折,跟那些文官好好辩辩,从礼仪道德上压倒对方!”

“第二,好好算算外邦有多依赖咱的贸易,到底是咱离不了他们,还是他们离不了咱?”

“拉拢一批,收拾一批,打场经济仗,看看谁更扛得住!”

“第三,该狠就得狠!等闹大了,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放的流放,对文官用不着手软!”

徐妙锦那三条计策,条条都戳在要害上,可真要落实起来,哪一条都不容易。

每一条背后都是明枪暗箭的博弈。

第一条是文臣之间的唇枪舌剑,第二条是国家之间的角力,第三条更是君臣之间的硬碰硬。

但凡输了一场,不光朱小宝脸上挂不住,还得惹来一堆麻烦。

送徐妙锦回东宫后,朱小宝往谨身殿走去,脑子里还在反复琢磨着徐妙锦的主意。

自个儿这小媳妇平时看着安安静静,一门心思相夫教子,真没想到藏着这么深的城府。

论起治国本事,要是让她掺和朝政,未必就比唐朝的上官婉儿差。

徐妙锦说皇城门外那档子事只是个开头,这就让朱小宝更犯愁了。

连文官堵着平倭王动手都算开胃小菜,那后面还得闹成啥样?

要知道蓝玉的爵位可是老爷子亲赐、礼部祭过太庙的,往大了说就是皇权的脸面。

这群文官敢动手,分明是在试探皇权的底线!

搁在讲究礼法的文人眼里,这已经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了。

回到谨身殿,朱小宝对郑和道。

“去把何广义叫来。”

“是。”

“等等!”

郑和刚要走,又被朱小宝叫住。

“再把李景隆和梁焕也喊来。”

“遵命。”

还好李景隆早被他安插到文官堆里当眼线,还有礼部左侍郎梁焕。

当年南北科举案,礼部尚书和侍郎差点全栽进去,多亏朱小宝出手才保住李缘和梁焕,这会儿该是梁焕报恩的时候了。

对付这群文官,还得靠懂经义的自己人,引经据典地反驳,武将们可干不了这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