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二胎(1 / 1)

加入書籤

周明轩握着她的手,自信满满:“放心吧,兰心,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他手头确实还有些积蓄,但盖这么好的房子,还是有些紧张。

不过,他有信心能赚回来。

他先是找到了村里的老木匠王师傅。

“王师傅,我想请您帮我盖几间房,图纸我都画好了。”周明轩拿出自己设计的图纸。

王师傅一看,啧啧称奇:“明轩啊,你这图纸画得可真细致,比城里那些设计师画的都不差!”

周明轩通过和王师傅的几次聊天,已经将他几十年的木工经验学了个七七八八。

甚至在房屋结构和采光通风上,还有些自己独特的见解。

王师傅拍板道:“行!这活儿我接了!保证给你盖得漂漂亮亮!”

木匠活儿解决了,泥瓦匠也得找。

周明轩又找到了村里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

工钱给得足,人家自然乐意。

买砖买瓦买木料,这些都需要钱。

周明轩带着陈得财,又上了几趟山。

春天山里的野物虽然不如冬天肥美,但胜在种类多。

几趟下来,收获颇丰。

加上之前卖蜂蜜和养殖的存货,又凑了些钱。

就这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周明轩家的新房开始动工了。

村里人都羡慕不已。

“看人家周明轩,这才结婚多久,就盖上大瓦房了!”

“可不是嘛,听说还是青砖的,那得多气派!”

“他爹周邵华有福气啊,生了个好儿子。”

沈映雪听着这些议论,腰杆都挺得更直了。

盖房子的同时,周明轩也没忘了买拖拉机的事。

他托人打听了好久,终于在县农机站联系到了一台二手的“东方红”拖拉机。

虽然是二手的,但保养得还不错,价格也相对便宜。

即便如此,也花了他一大笔钱。

“明轩,这铁疙瘩真能有那么大用处?”周邵华看着院子里停着的红色拖拉机,有些怀疑。

这东西,他只在公社的农机队见过,自家买,想都不敢想。

周明轩笑着拍了拍拖拉机:“爸,您就瞧好吧!有了它,咱家那几十亩地,几天就能翻完!”

为了学开拖拉机和保养,周明轩特地和农机站的老师傅聊了半天。

那老师傅也是个爽快人,见周明轩好学,便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一来二去,周明轩脑海里关于拖拉机驾驶、维修、保养的知识,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

他上手试了试,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技巧。

突突突——

拖拉机冒着黑烟,在周明轩的操控下,稳稳地开出了院子。

村里人像看西洋景一样围了上来。

“周明轩买拖拉机了!”

“我的天,这可是拖拉机啊!”

“以后明轩家种地可省老劲了!”

周明航和苏小虎更是兴奋地围着拖拉机又蹦又跳。

“二哥,二哥,带我兜一圈!”周明航喊道。

“我也要,我也要!”苏小虎不甘落后。

周明轩看着他们,笑着说:“等二哥忙完了,就带你们。”

有了拖拉机,春耕果然轻松了不少。

周明轩家的几十亩地,没几天就犁好了。

他还帮着陈得财家也犁了地。

陈得财感激不尽:“轩哥,太谢谢你了!这可帮了我大忙了!”

周明轩摆摆手:“自家兄弟,客气啥。”

他还琢磨着,等农忙过了,可以用拖拉机帮村里人犁地或者拉货,也能赚点外快。

新房盖好后,周明轩一家搬了进去。

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让一家人都喜气洋洋。

苏兰心看着新家,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明轩,我们有这么好的家了。”

周明轩抱着她,柔声道:“以后会更好的。”

鸡场和鱼塘的规模,也在周明轩的计划下,有条不紊地扩大着。

他从养殖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学到了更多科学养殖的方法。

鸡苗的成活率更高了,鱼也长得更快更肥。

果园里,他尝试着嫁接了一些新的果树品种。

这些都是他从书本上,以及和县里农技站的技术员聊天学来的。

他发现,和人聊天获得技能经验,这个能力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无论想学什么,只要找到对应的行家,多聊聊,总能有所收获。

时间一晃,就到了夏天。

周安已经能坐稳了,咿咿呀呀地想学说话。

苏兰心又怀上了二胎。

这让周明轩喜出望外。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添丁进口更是喜上加喜。

这一年,风调雨顺。

周明轩承包的土地,因为管理得当,加上拖拉机深耕细作,产量比往年高出了一大截。

养鸡场和鱼塘也迎来了大丰收。

光是卖鸡卖鱼,就赚了不少钱。

他还用拖拉机,在农闲时帮着镇上的供销社拉货,又赚了一笔。

手里的钱渐渐宽裕起来。

周明轩琢磨着,不能只靠种地和养殖。

他还想做点别的。

他把目光投向了竹编。

他爹周邵华的竹编手艺是一绝,但以前只是做些自家用的,或者偶尔卖几个零钱。

“爸,您的竹编手艺这么好,咱们可以把它做成产业。”周明轩和周邵华商量。

周邵华有些犹豫:“这能行吗?编那些东西,费时费力,也卖不了几个钱。”

“爸,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好东西的需求也大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新颖实用的竹制品,比如竹家具、竹工艺品,肯定有市场。”

周明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画了出来。

有小巧玲珑的竹编储物盒,有造型别致的竹编灯罩,还有简约大方的竹制小书架。

周邵华一看,眼睛就亮了。

“明轩,你这些想法可真好!比我以前编的那些强多了!”

“爸,您的手艺是基础,我只是提供些思路。”

父子俩一拍即合。

周邵华负责技术把关和带着村里几个手巧的人一起编织。

周明轩则负责设计和销售。

他还特意去了一趟县城,和几个卖工艺品的商店老板聊了聊。

从他们那里,周明轩学到了不少关于市场营销和客户需求的经验。

很快,第一批改良的竹制品出炉了。

周明轩用拖拉机拉到县城,果然大受欢迎。

特别是那些设计新颖的小件竹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竹编生意,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周明轩还把陈得财也拉了进来,让他负责一部分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