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高热惊厥(1 / 1)

加入書籤

之前也有医官来,开了药也不管用,时间长了,百姓都不敢喝井水了,只能去河里挑水,可河里的水也不干净啊。”

云泠立刻让人去查井水,自己跟着楚萧去了县衙。县令见他们来了,连忙迎出来:“可把你们盼来了!每年开春都闹这病,死了好几个百姓了,我都快急死了。”

“先别慌。”云泠说,“让人把县里的井都封了,再从城外的山泉引水过来,给百姓用。另外,挨家挨户查,有上吐下泻、发烧的,都集中到县衙后院,我来诊治。”

医官们立刻行动起来,楚萧跟着县令去安排引水的事,云泠则在县衙后院搭了临时医棚。第一个送来的病人是个老汉,躺在床上直哼哼,脸色发青。云泠搭脉,脉象沉数,又看了看他的舌苔,黄腻得很。

“是湿气痢疾,比京城那次的急性痢疾还重些。”云泠对身边的医官说,“用黄连、黄柏、秦皮,再加上些薏苡仁,薏苡仁能祛湿,正好对症。另外,用艾草煮水,给病人擦身子,能退烧。”

医官们忙着熬药、擦身,云泠则去查看县城的水源。城外的山泉很干净,可引水的渠道里积了不少淤泥,还有些枯枝败叶。她让人把渠道清理干净,又在泉眼周围围了栅栏,防止有人污染水源。

到了傍晚,县衙后院已经收了二十多个病人。云泠正给一个孩子诊脉,就见楚萧匆匆赶来:“引水的管子明天才能到,我让人先挑着山泉的水给百姓用,另外,已经贴了告示,让百姓别喝井水,也别吃生冷的东西。”

“做得好。”云泠点头,“今晚得盯着病人,要是有高烧不退的,就用冷敷的法子降温,别让病情加重。”

接下来的三天,云泠和医官们都守在医棚里。病人多,他们就轮流休息,楚萧则忙着调配粮草、水源,还让人在县城里张贴防疫手册,教百姓如何消毒、洗手。到了第四天,病人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有几个症状轻的已经能下床走路了。

这天早上,云泠刚给病人喂完药,就见一个老农扛着个布包来医棚:“云医官,俺是隔壁村的,听说您在这儿治病,就把家里的薏苡仁都拿来了,您看看能不能用。”布包里的薏苡仁颗粒饱满,还带着些泥土的气息。

云泠接过布包,心里一暖:“多谢老人家,这药正好能用。您要是有不舒服的地方,也让医官给您看看。”

老农笑着摆手:“俺没事,就是想谢谢您,之前俺家老婆子得了这病,差点就不行了,现在听说是您来了,俺就放心了。”

又过了两天,病人基本都痊愈了。云泠让人拆了医棚,在县城里选了个宽敞的院子,准备建惠民馆。县令送来木料、砖瓦,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搬砖,有的砌墙,没几天,惠民馆的架子就搭起来了。

“以后这惠民馆就交给李医官打理。”云泠指着身边一个年轻的医官说,“李医官懂湿气病症的诊治,你们要是有不舒服的,就来这儿找他。”

百姓们都围着惠民馆,脸上满是笑意。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说:“以后不用跑远路看病了,真是太好了!”

离开清溪县时,百姓们都来送行,手里拿着自家做的米糕、咸菜,往他们手里塞。云泠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欣慰。

接下来的一个月,云泠和楚萧带着医官们又去了三个县城,每个县城都建了惠民馆,教当地的医官防疫、治病的法子。遇到有百姓闹病,就停下来诊治,顺便查水源、教卫生知识。

这天,他们到了最后一个县城。

柳河县。

刚进县城就见街上很热闹,跟之前的清溪县完全不同。楚萧找了个百姓打听,才知道这里的县令早就让人清理了水源,还建了个小医馆,百姓们有小病小痛的,都能去医馆看。

“这县令倒是有心。”云泠笑着说,“我们去医馆看看,要是能帮上忙,就多教他们些法子。”

医馆在县城的东头,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一个老医官正在给病人诊脉,见他们来了,连忙迎出来:“你们就是京城来的医官吧?我早就听说你们在南边建惠民馆,还治好了不少百姓的病。”

“老医官客气了。”云泠说,“我们就是来看看,要是医馆有需要,我们可以留些药材和防疫手册。”

老医官连忙点头:“太好了!我们这儿一到雨季,就有百姓闹风湿,关节疼得走不了路,我一直没找到好法子,你们要是有经验,可得教教我。”

云泠让医官拿出整理好的湿气病症医案,跟老医官一起研究:“风湿是湿气入了关节,得用独活、桑寄生熬汤,再配上针灸,能缓解疼痛。另外,让百姓别住潮湿的房子,多晒被子,也能预防风湿。”

老医官听得很认真,还拿出纸笔记录下来:“我这就去试试,要是管用,就教给县里的其他医官。”

在柳河县待了三天,云泠和楚萧帮着医馆添了些药材,又教了老医官几个新的诊治法子,才准备回京城。离开那天,老医官和百姓们都来送行,老医官还递过来一个布包:“这是我们这儿的草药,叫土茯苓,能祛湿解毒,你们带回去,说不定能用得上。”

云泠接过布包,谢过老医官。车队往京城走的时候,她掀开帘子看着窗外,南方的田野里一片翠绿,偶尔能看到百姓在田里劳作,脸上满是笑容。

“这次来南方,收获真不少。”楚萧笑着说,“建了四个惠民馆,教了那么多医官,还找到了土茯苓、薏苡仁这些祛湿的药材,以后再遇到湿气病症,就有更多法子了。”

云泠点头:“是啊,而且百姓们也知道了要注意卫生、清理水源,以后闹病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对了,回去后我要把南方的草药整理一下,编进新的药册里,分给各地的医官,让他们也认识这些药材。”

车队走了二十天,才回到京城。刚进城门,就见盛钰和太医院的院正等在那里。盛钰快步上前:“可算回来了!边境的惠民馆又收治了几个风湿病人,我正想写信问你有没有好法子,你们就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