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4章 春来(2)(1 / 1)

加入書籤

不过即便唱成这样,也还是有人给演奏的乐队送花篮,一个花篮就是500块。酒吧起码要抽6~7成,有些地方甚至是8到9成,真正能落到演出人员的手里最多也就一二百块。为了这一二百块把嗓子喊到这个地步,就算是不好听,也值得给他们鼓几下掌。

嚎叫了几首歌后,舞台上的乐队终于端着器材下去了,侯伟也早已热得头晕脑胀,不得已买了一瓶10块的冰镇矿泉水。他有理由怀疑之所以地下空间这么热,就是酒吧老板想要靠卖高价饮料赚钱。

活该你干不起来!侯伟愤愤的喝着冰凉的矿泉水。

宋佳人倒是比他要强些,她坐在2楼的一处卡座上,能看到2楼是有空调吹着的。上2楼很简单,再付50就行了。不过来这个地方看演出的大多是些没钱的穷学生,因此将近一半的卡座还是空着的。

这地方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穷酸且热闹。来这里没有所谓的高端消费人群,就是一群兜里没几个子、却又需要发泄与娱乐的年轻人们,它谈不上高端,也没太多下作的东西,有的只是吵吵闹闹,不明所以的愤怒。

把这里称作失落者的乐园很是合适。

演出是在晚上8点开始的,而孙权出现已经是9点多了。在热的地下空间里熬了一个多钟头,侯伟已经有些精疲力竭。

当看到背着破吉走上舞台的男人时,侯伟第一时间都没能反应过来,直到那人调整话筒高度时,侯伟才意识到这人就是孙权本人。

和照片、视频中的颓废文艺青年相比,孙权本人看着要更衰老些,或许是因为图片和视频都经过美颜的缘故,看起来不算老,但本人却是面黄肌瘦,有种未老先衰的既视感。

即便孙权将头发染成焦黄色,但也还是能看到其中夹杂着的白头发。孙权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沮丧之感,不过这也可能是他有意营造出来的气质,还真有不少人为他欢呼尖叫,即便他只是在那里装模作样的摆弄话筒和凳子。

慢慢吞吞的折腾了好一会儿,孙权才终于坐在圆凳上,他将话筒调的很低,怀抱着吉他,弯腰驼背的将嘴凑到话筒前。咳嗽了几声,就像是嘴里有粘痰,咽不下去。随后孙权含糊的说了声‘安静,听歌’,装逼的意味扑面而来,即便是热的浑身是汗的,侯伟还是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和之前摇滚乐队表演时相比,人走了不少,只剩下了一多半。地下空间也不像之前那般炎热了,孙权在话筒边上还摆了个支架,手机正冲着他,应该是在做直播或录视频。简单弹了几个音,他的表演正式开始。

实事求是的说,孙权的吉他弹的还可以,至少在侯伟这个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的外行人听来,起码不是弹棉花的动静。

孙权的嗓音是低沉的烟嗓,唱的歌也全都是近乎于讲述的舒缓曲调,高音是一个都没有的、炫技是想都不要想的,就像是一篇平铺直叙的水文,翻来覆去的念叨着点题的几句话,像是在硬凑字数。

这种小资风格的无病呻吟,对于某一阶段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姑娘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观众中那群露出陶醉表情、随着音乐曲调挥手的姑娘们正是这批受众。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孙权唱的歌就跟苍蝇在耳旁飞来飞去没什么区别,谈不上有多恼人,但还是很想一巴掌把苍蝇给拍死了。

侯伟无语的看着那些凑到舞台旁对弹唱的孙权欢呼、尖叫的姑娘们,这些人大致上有着共同的特点:样貌一般,个头不高,体重不轻,不少人还戴着眼镜,几乎没有单独的,都是三五熟人、手挽着手挤在一起,就仿佛她们惧怕单独呼吸,即便是上厕所,那都得手牵着手一起去。

还是年轻啊,侯伟想,没经历过爱情,才格外向往。陶醉于幼稚的想象,戴上了不切实际的滤镜,对孙权唱的那种痴痴怨怨无比向往。殊不知如果她们真的被孙权给缠上的话,就知道何为后悔了。

所谓的成长,就是丢掉一个又一个幻想,去面对并接受现实的无常,认识到人需要做梦,但不能只做梦。

在侯伟思索的同时,舞台上的孙权又唱了两首歌,一连献唱三曲,他结束了今晚的表演。放下吉他站起身,孙权把放在面前的手机支架收了起来,不过他并没有急着从舞台上下来,收拾完东西后,他就坐在舞台边缘上,享受着为数不多的十几位歌迷的追捧。

看着孙权装模作样的给人签名,侯伟很想笑,他往舞台挪进了一些,但仍旧站在角落中默默观察着孙权。

这人的手指脏兮兮的,指甲缝焦黄,明显是抽烟导致的。头发更是乱糟糟的,根本没洗,衣服上也有明显的污渍,就是这么个不修边幅的人,却深受这些年轻姑娘的追捧,令侯伟很是无奈。

孙权长得也没多出众,只不过是气质与众不同,这种冷漠中散发着颓丧的气场,似乎是有一小批受众的。只不过他的这些受众都没什么钱,唱了三首歌,愣是一个花篮都没收到。

就在孙权打发走最后一名粉丝、准备拎着东西下舞台时,一名工作人员端着个花篮走了过来,和孙权交流了几句。接过花篮的孙权有些诧异的抬头看向2楼的卡座,还抬起手打了声招呼。

侯伟不用看,都知道是谁送的这个花篮:宋佳人呗,这花篮的钱还是他付的。

抱着花篮、背着吉他、拎着个小包,孙权走下舞台返回后台,随后上来演出的是一对演漫才的年轻小伙,一高一瘦、一矮一胖,其中一人说着不着边际的蠢话,另一个人夸张的进行吐槽。

这种表演形式和相声很像,但笑料包袱都是短平快,几句话就抛出一个梗,效果还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