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章 换脸师(5)(1 / 1)

加入書籤

即便知道对方马上就会把相关数据发到刑警队的公用邮箱上,但石晴雪还是急得不停抖腿。度过了无比漫长的1分钟,她登录的公用邮箱收到了一件邮件,附件不大,这让她有些失望,压缩包仅有127兆,解压之后也才不过170兆,不过其中的数据不少。分析人员分门别类的进行了整理,并附上相关说明。

石晴雪找来了刑警队的技术人员,在同事的帮助下,石晴雪逐渐弄懂了这些数据包含的信息

“你说这其中包含案发车辆在事发当天的行驶轨迹!?”石晴雪惊喜的看着同事,后者表情严肃的点点头,用手轻轻推了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没错,运气很好,不光是案发当天,还有前一天的。”

“竟然中大奖了......”石晴雪难以置信的看着电脑屏幕,不敢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了,她伸手掐了一把坐在一旁看热闹的张白甘的胳膊,后者不满的叫了一声,“你干嘛!给我掐紫了。”

“很疼吗?”

“很疼!”

“很疼就对了!证明这不是做梦。”

“做哪门子梦啊?”张白甘翻着大大的白眼,“就算发现了案发车辆在案发当天的行驶轨迹,有什么用啊?”

“你是白痴吗?靠这个说不定就能找到杜子涵的遗体了。”

“我不是白痴,我当然知道,但问题是就算找到遗体了又能怎样?咱们手里的遗体少吗?7个还是8个来着?有什么用啊,再多一个杜子涵的还能打破现状啊?”

张白甘的这番话让激动的石晴雪冷静了几分,她没再理会张白甘,而是对负责技术的同事问道:“能还原出案发当晚案发车辆以时间为坐标轴的行驶轨迹吗?”

“这个没问题,给我一些时间。”

“好的,麻烦你了。”

“应该的。”石晴雪也帮不上忙,没有站在一旁干等着,而是趁这个间隙去吃了口饭,把杂事都处理好。

在她忐忑不安的等待中,以时间为坐标的案发车辆在案发当天的行驶轨迹绘制了出来。在辽江市的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对应的时间点,这辆案发车辆所处的具体位置。

根据这张行驶地图,能直观明了的看出在案发当晚受害人杜子涵的车都去过什么地方,结合对应的时间就可以大致还原出作案人换脸师白斌的作案经过。

在开车从杜子涵就职的那所私立小学离开后,这辆车径直向着东侧城郊的方向驶去,驶出市区后,这辆车停在了某处居住地。调出卫星地图可以确定那片区域都是低矮的平房,房屋破旧,很多明显是许久未有人居住。

在这片棚户区逗留了将近8个小时,随后这辆车在凌晨2点驶出这片区域,在两个小时后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山林旁停下。车在路旁停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随后再次被人驾驶,这辆车一直沿着外环公路跑,时不时的拐进乡村小路上。就这么折腾了几个小时,最终停在了那名二手车贩子的回收站。

值得重点调查的有两处地点:其一是在逗留8个多小时的那片棚户区,具体是哪栋房屋被换脸师白斌利用过需要确认。其二则是这辆车停靠的那片山林,极有可能就是换脸师用来抛尸埋尸的地点。

将这些信息整理好后,石晴雪向刑警队长尹千秋进行了汇报,即便已经是晚上接近9点,尹千秋还是当机立断,把已经下班的刑警队成员们都叫了回来,分成两组,一组前去棚户区寻找案发现场,另一组人马则是直奔那片远离城区的山林寻找抛尸地点。

石晴雪跟在前去寻找抛尸地点的人群中。相比较于换脸师杀死杜子涵的案发地点,她更倾向于在抛尸地点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毕竟换脸师在那处棚户区中整整逗留了8个多小时,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清理痕迹、销毁物证。如果能从抛尸地点发现杜子涵的遗体,或许能从遗体上找到能直指向换脸师白斌的物证。

怀揣着忐忑不安的激动心情,石晴雪跟着同事们浩浩荡荡的前往那片无名的山林。找到杜子涵那辆minicooper停车的具体地点后,一行人扑散开来,以停车的位置为中心,搜寻着线索。

很快,就有同事在地上找到了可疑的脚印。这附近的土质相对松软,脚印留下的也比较清晰。跟着脚印,一众刑警们最终来到了一棵苍天大树前。这棵大树不知处立了多久,在树身上有一个水盆大小的洞口。树洞内黝黑一片,能看到枯树叶和泥土,浓浓的腐臭味从洞口飘出。

几名刑警小心翼翼的将树洞内的杂物清理出来,其余人检查着周围的地面。一时间昏暗的树林中就只有手铲发出的擦擦声。

很快,负责清理树洞的同事就有了发现,树洞内部发现了一个黑色帆布包。从样式来看,应该是某种大号的渔具包,成长条状。

抓住黑色帆布包的一头,两名刑警合力将帆布包从树洞中抽了出来。这树洞的深度比预计中的还要深,超过了一米五。黑色帆布包的长度大概有1米6左右。

在一众刑警屏息凝神的注视中,黑色帆布包的拉链被拉开。在咯哒咯哒的声响里,一股恶臭从帆布包中喷涌而出。伴随着拉链的滑动,一具苍白的女性尸体重见了天日。

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石晴雪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具模样凄惨的女尸,正是下落不明的受害人杜子涵,那名在小学任职音乐教师的年轻姑娘。毫无疑问,杜子涵在身亡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法医凑了过来,面无表情地进行着尸检。其余人默哀了片刻后,都转身去忙着各自的工作。石晴雪久久的站立在黑色帆布包旁,注视着包中的饱受摧残的女子。杜子涵和她年龄相仿,在与认识杜子涵的人们的交谈中,石晴雪能明显的感受到杜子涵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人充满了善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