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摊丁入家,火耗归国(1 / 1)
“什么?就是皇上亲自赏赐给你的官银,本质上都是市银?”
“有没有搞错,一个刚刚被提拔为贵妃的女人,所获得的赏银之中也有市银的痕迹所在?”
“朝廷之中的腐败风气居然已经这么严重了?”
在听到张昭的讲述跟拿出的官银事实后,公孙丞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张昭居然发现了这么多内幕却并没有说出来?
难不成,等的就是今天?
“你为什么会觉得,本大人会相信你呢?”
公孙丞相掂量着手中的银子,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因为,奴婢相信,大人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
“于公于私,奴婢跟大人都没有任何仇恨可言,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你我接触一下?”
随后,张昭就从怀中拿出了皇上赏赐给自己的尚方宝剑。
“公孙丞相,奴婢为您,为民,还带来了一样东西呢。”
“这是?尚方宝剑?”
公孙丞相仔细端详了一下张昭手中的宝剑。
那通体黄色的花翎以及装潢的华贵是骗不了人的。
“这,这真的是皇上赏赐给你的尚方宝剑?”
“不错,大人,这次总该能够相信奴婢了吧?”
“好啊,好啊,好一个李莱阳,亏你还是皇上的三弟呢。”
公孙丞相愤愤不平地说道。
“背地里,你就是这么报答皇上的重用的?”
公孙丞相看着里面歌舞升平的,李莱阳的背影。
恨不得现在就带着尚方宝剑将其给处理了。
不过。
这毕竟是正统的皇亲国戚,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而且,张昭与公孙丞相这次奉命做是带走二百万两白银。
这种白银如果下放出去…后悔不堪设想。
“怎么办?”公孙丞相在心中对自己问道。
这是皇上的三弟,李莱阳。
犯了贪污受贿罪,然后公孙丞相让张昭带着其押送到京城?
然后呢?
这江州司马谁来做?
这关于银两的一地烂摊子,谁来处理?
怎么做,成了拦住张昭,公孙丞相最大的拦路虎了。
“张昭,你记不记得一句话?”
“什么话?”
公孙丞相将白银还给张昭,一边走一边缓缓说道。
“天子犯罪与庶民同罪。”
“那么,本大人将市银跟官银设置成一个价值,如何呢?”
“万万不可啊,大人。”
闻听此言,张昭立刻拒绝。
“公孙丞相此举乃是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啊。”
“怎么就万劫不复了?”
这时候。
公孙谨已经带着张昭来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上。
干脆,就将张昭带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上。
“公孙丞相,你可知何为官员?”
张昭关起门来,细声问道。
“帮皇上分忧,帮百姓分忧,帮江山稳固。”
“不错。”张昭先是微微一顿,随后就点点头。
这话倒是不错。
“可是,公孙大人有没有想过。”
“如果做着为国为民的大事,结果所获得俸禄跟平常百姓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样,他们还会为国家,为皇上好好做事么?”
“这…”公孙丞相欲言又止。
这一层,公孙丞相确实还没有考虑过。
也对。
就好比说。
这年头,建模够了,可以拥有想要之人的使用权。
可是物质不够,就别想支配权了。
现在倒好。
只给了他们这些官员支配权,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物质给收敛回来。
这能行?
既想要马儿跑得快,有不想给马儿吃饱。
这不是在要他们的命么?
沉思片刻,公孙丞相都没能想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只好问向了一旁的张昭。
“既然你今天打算跟本大人说这些事情,想必你是足够信任本大人的。”
“既然如此,有什么好的想法,今天,你尽管说出来。”
话音刚落,公孙丞相就命人将自己存放的陈年佳酿给拿出来。
“好,奴婢在此先行感谢公孙大人了。”
随后。
张昭一字一句地说道。
“公孙丞相的做法,效果太猛,会适得其反。”
“而奴婢的建议则是,摊丁入家,火耗归国。”
“仔细说说。”公孙丞相主动为张昭倒上了一杯好酒。
这可比在李莱阳府邸中的,不知道强多少倍。
“公孙大人,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他们这些人吃的就是市银改成官银的火耗。”
“那么,我们就将其收为国家所用,想必,这些人就不能再折腾了。”
“不错。”
“那么,这摊丁入家呢?”
“奴婢刚才想说的,具体是税收。”
“可是,有些家庭有人,却并没有足够的地。”
“所以,与其像之前按照人头收税,倒不如说按照几亩地来收税。”
“这样,三亩地的人,上交三份税。”
“而一亩地的人,只需要上交一份税。”
说罢,张昭缓缓起身,对公孙丞相说道。
“我们可以做不到绝对公平,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相对公平。”
看到张昭的豪情壮志,公孙丞相久久不能平息。
这种涉及到更改大靖王朝律法的事情,居然被一个太监给琢磨出来了。
琢磨出来不算什么。
这张昭居然真的敢于说出来。
这一点,公孙谨这个丞相自认,自己做不到。
“摊丁入家,火耗归国,不错,不错。”
“那么,我想我清楚,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公孙丞相将目光看向了外面的两百箱子白银。
“本大人,理应身先士卒。”
“既然这些银子是由市银改成的官银,那么这些火耗就归功于李莱阳出就是了。”
“而本大人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官银按照市银的价格买卖。”
“百姓的生活已经很困苦了,我们没有理由再克扣这些。”
听到公孙丞相这么安排,张昭立刻鞠躬说道。
“当如是也。”
“那么,接下来,就由你来以本大人修书两封,上奏朝廷。”
“一封关乎白银一事,另外一封关乎李莱阳一事。”
“好的,奴婢遵命。”
张昭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
今天,正好借助公孙丞相的名义。
以清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