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隐名埋姓(1 / 1)
胡明一在师哥王顺风家里,居住了几天。
他们师兄每早,晚切磋武功,也聊得痛快,很快成了知音。
王顺风也舍不得胡明一离开,每天说说笑笑,驱走了他长年的寂寞,院子也里热闹起来
两位武术高手在一起练武功时。一位是英姿飒爽,一位是老道精练,引来不少村子里的青少年,乡亲们来观赏。
胡明一明白这不是久留之地,必经找个能长期潜伏下去的工作。
练武之人武功再好,不挣钱也不能维持自己的生计。
王顺风也看出了这位师弟去北塘村,学造木船手艺的急切心思。
一天中午,王顺风从外边赶车回了家,欢喜地告诉胡明一:
“我给你连系好了,北塘村的好哥们邓师傅,要收留你作他的徒弟,他们一家人都会修造木船,很有名气。我和他是过命的朋友,他一听你是我的师弟,也是个武林高手,太高兴了,管吃管住带学手艺”
胡明一听了太高兴了。
几天后的一天晚上,胡明一也请了王顺风的客,从村里的饭馆叫来了好饭菜,并买了一瓶上等直沽白酒,答谢好师哥。
这也是他们师兄同住同吃,一块练武,谈笑风声渡过最后一个夜晚。
王顺风留露出伤心的神情:
“师弟啊,你这一走我孤独了,这些天,咱们在一起又聊又说的太痛快了。你不但武功好也有学问,我蹲了这么多年的大牢,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为何。那天,你一讲我就明白了,这官府的官员尽是拿钱买的,只认大洋钱,能护着穷人普通老百姓吗,谁钱多谁有理。这个势道只能让好人变坏,坏人成了恶霸。只要没有了这官官相护,恶霸横行的黑暗社会,老百姓才有出头之的。”
胡明一又劝慰王顺风:
“师哥即然想通了,也应该再娶个老伴,岁数不是什么,每天也有和你一块聊天说话的,给你缝洗衣服被子,也省得孤身寂寞。”
王顺风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也有道理,乡亲们也这样劝我。我出大狱回到了家,就有亲戚和乡亲们为我提亲。村里也有几个女人看我正直仗义,能吃苦肯干也想嫁给我。可我一想到,苦命的媳妇是为我跳河自杀的,睡觉时经常梦见她,不忍心在娶个女人,伤了她在九泉之下的心”
胡明一对师哥这样忠心也感动了:
“你真是一个重情义的好汉,这么多年没娶女人,足以表达了你的情意。如果九泉之下的嫂子知道了你孤身郁闷,老了没人照顾也是不忍心的,听师弟一句话,找个老伴不为过。”
王顺风听罢点了点头:
“好吧,我考虑考虑,我的大闺女也是这个意思,来咱们喝酒”
其实,胡明一可面临的处境的王顺风更困难,不光是孤身一人,举目无亲,还给面对国民党特务们的追杀。
这应了一句老话,在家靠亲人,在外靠朋友。
胡明一就是凭着自己的正直,诚肯,交了不少朋友,也佩服这些普通劳动人民,朴实助人的品德,坚信了要为建立一个普天下人民幸福的新社会,而战斗。
师兄俩人喝了个一醉方休。
胡明一迷迷糊糊地回房睡了觉,醒来时已经是天色大亮,洗漱完,吃了早点,拿着大提包,乘坐上了王顺风的大马车,向塘沽一带有名的北塘渔村驶去。
从此,以往的驰骋津城的意大利租界警官胡明一消失了,变成了一位名叫“李君安“的武林高手。
蓟运河系的入海口,座落住着近千人的北塘渔村,左边依临蓟运河,右边紧靠渤海,还建有华北一带著名的北塘炮台,在八国联军入侵塘沽时,己被炸毁。
在村子的北面,遗留着一片明朝时北塘古城的废墟,方圆十几里的天然渔港码头,停泊着百艘木船,铁皮的帆船。
在沿着村子的河岸和海边,建有不少私人的船厂,其历史悠久,工艺水平精湛,连几百余吨的渔船,运输船都能制造。
北塘渔村造船工匠的拿手技术闻名华北,所制作的木船是一种古帆船,也叫门定子船,长四丈宽一丈多,水深四,五尺。
工匠们没有图纸,全靠邓师傅这样有丰富经验的技工,根据旧船尺寸手工制做,不用一颗爬头铁钉。
邓师傅一家人开设的船厂离永定河岸边,方圆有一里地。
胡明一乘坐着王顺风的大马车,来到了邓家船厂的大铁门前。
一位满面红光,身体健壮,穿着一身黑色绸缎衣裤的中年男人出门相迎,他是造船厂主人的邓师傅。
王顺将两人互相详细介绍后。
邓师傅望着“李君安”微笑的夸讲:
“李兄弟你是武术高手,干这个活也是委屈你了,要学好造帆船给用十几年的功夫。如今,我们这北塘村打渔的少了,搞运输的多了,出外运输也经常被土匪,强盗抢劫。我想,咱们爷俩搭上你师哥,组织训练成立个船运护卫队,怎么样?”
李君安没立即回附,看了看王顺风。
王顺风高兴地的表态了:
“这太好了,我只能闲的时候帮你们,我什么也不图,只图个热闹”
师哥都同意了,李君安就爽快地表示:
“邓师傅就这么办,我也不图什么,您管我吃住就行”
邓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兄弟,办事太痛快了,就在我船厂里干,有房子又有地方,我出资你当队长,有了船主雇用,护船队的收入咱们一起分帐。”
王顺风摇了摇手:
“邓大哥别算我的,我光棍一个,又拉车送货种稻子的,够生活的了”
他们谈的正热闹,一个十八九岁精练的小伙子走了过来。
邓师傅把他叫到李君安的跟前:
“来,大侄子,这是李君安大哥可是武术高手,你不是平常哭着喊着学武术嘛,这回师傅来了,你要好好侍伺,去把那个单间收拾好。”
邓师傅的侄子一听这话,乐得眉开眼笑,给他躹了个躬:
“李大哥好,我就拜您这个师傅了,我给您收拾屋子去,有什么事尽管分咐”
他说着乐喝喝地跑走了。
邓师傅指着小侄子的身影笑了:
“这是我弟弟的小子叫邓中民,到了船厂不愿干木匠活,总是想去学武。王师哥又拉车,送货又种稻田,还给自己做饭,哪有功夫,这回好了”
李君安痛快地答应着:
“您放心,只要他认我这个师傅,不怕吃苦,愿意学就没太大问题”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王顺风还给去送货,就和邓师傅,胡明一告辞了。
从此,李君安拿着大提包,住进了邓师傅船厂最好的一个单间房屋,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历程。
一个月过去了,北塘村护船队成立了,李君安为队长,首次护送从蓟运河出发到京城的船队,捉拿了几个盗匪,使商船一路平安,名声大振,屡建功绩。
李君安还多次亲自出征,护送向北方运送物资的船队,向不少的船主宣传防盗防匪的高招。
北塘渔村码头上的船主们,十分赞尝护船队,也被这位武功高强,才华四溢,正直诚信的李队长所吸引,和他交了好朋友。
李君安不管是隐密在北塘漁村,亲自押镖这些货船队,行驶到华北各地,都距离津城较远,危险己经消失。
然而,他也和外界隔决了,连张报纸也看不到,心中无时不刻惦念着中共地下组织和全国革命的消息,只能从河面上来往的货船主们那里,听到一些知言片语的事情。
一九三一年九月,李君安从货船主们那里,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三省,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国民党政府与蒋介石确定了先“攘内后攘外”的卖国政策,发密令让东北军不抵抗,撒出了关内。
李君安闻信后,怒火满胸膛,又萌生了寻找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想法。
然而,一号通信员的叛变,津城地下党的周大伟,刘书记不知去向。中央特科的张队长,刘源远在上海生死不明,这一切都让他无所事从,更不能冒险去津城寻找。
认识原“警官胡明一”的人太多了,一旦冒着危险去找意租界警署的安东尼克处长,好友赵学铭,和未婚妻金曼玉一家等熟人,弄不好都会给自己和他们惹来杀身之祸。
李君安左思右想,还是无法和中共天津地下党取得联系,只能潜伏在北塘渔村,过着隐性埋名的生活,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