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回归中共地下党组织(1 / 1)
一天晚上,孙宇福在便衣小队部里集合后,一辆黑色轿车闪着明亮的灯光,开进队部大院。
他借着光亮,看到从轿车的架驶室,走下来了佩戴手枪的日本军人,拉开后车门,一个留着日本式胡子,穿着黑色西服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便衣小队长赶快让队员关好院子大门,向日本中年男人行了军礼:
“欢迎,土肥原课长阁下到来“
原来,驻华北的日本最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来到了小队部。
他向排队站好的汉奸便衣队员们摆了摆手,用流利的中国话讲道:
“各位勇土们,你们忠于天皇陛下,忠于大日本帝国,我很高兴。要求你们再联络一些伙伴朋友,我们给你们发枪发钱,英勇的还给奖尝。我们要发动一场夺取津城的战斗,把大日本帝国的旗帜插在各个地方,到时候你们就是功臣,津城就是你们的了。有人可能就是政府和警察部门的局长,处长,警长和官员,享受荣华富贵”
土肥原贤二的一番讲演引起了队伍里一阵躁动,热烈鼓掌,不少财迷疯,地痞流氓和混混们都来了劲头。
此时,张宇福这才明白土肥原贤二是来开动员会,日本人要组织一场由汉奸便衣队为主,再花钱,发枪招集津城里的汉奸,恶霸,地痞和流氓青帮分子进行暴乱。
转天早晨,孙宇福急忙来到了赵公馆,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了师爷陈翔辉。
如此的重大紧急情况,陈翔辉震惊不已,先向帮主赵大公子汇了报。
他又在星期日和周大伟的接头时,也透露了日租界日本人便衣队要在津城发动暴乱的情报。
周大伟让陈翔辉,带他去见孙宇福,了解日本人和汉奸暴动的一手情况。
师爷也十分同意了,秘密来到了南运河岸边的三岔口码头,找到了孙宇福。
南运河的三岔口在华北,京津一带很有名,传说曾是古代风神演义中,托塔李天王的太子“哪咤闹海“,”的宝地,与海河下流那海龙王的龙子冰盖陈唐关,新名叫陈塘庄一样闻名。
不知为什么,孙宇福看到周大伟,就十分相信他,不但把日本便衣队的情况汇报的一清二楚。也说出了一位和帮主有交情,叫胡明一的警官躲避到北塘一带渔村的事情。
周大伟听了这番的讲叙,紧紧握着孙宇福的双手:
“你真是一个仗义正直的好青年,我完全相信你说的事情。我代表中共地下党组织感谢你,你有胆有谋,机智勇敢值得亲佩,我回去马上去找“胡明一”同志”
孙宇福笑了笑:
“我没什么,就是喜欢你和胡大哥那样的英雄好汉”
周大伟也笑了:
“行,等我们找到了胡明一同志一定重谢你,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干事情嘛?
孙宇福高兴地说:
“太愿意了,我也是从苦处熬过来的,为了混碗吃进了青帮,我最恨帮里的坏头目,压榨克扣工人的工钱去吃喝玩乐,逛窑子。当年乡下闹了灾,我母亲怕我们几个饿死,就用身子换了两袋棒子面才养活了我们,我是终生难忘”
周大伟也十分理解他:
“我的身世也比你强不了多少,当年我父亲去东北买皮货被土匪劫路杀了,人财两空。家里又因买皮货借了高利贷,我母亲无路可走上了吊,多亏让邻居早发现,才保住了一条命。我也总是想,为何这社会底层的老百姓都这么倒霉,自从参加了党组识后知道了原因,时间有限,咱们以后见了面,再慢谈”
他们两人恋恋不舍地分手了,这次会面,孙宇福有了要加入中共地下党的信念,回时又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中共津城地委的刘书记听了周大伟这次接头的情报,十分焦急,深知对日本特务机关即将发动的汉奸便衣队暴乱,中共地下党组织无法组织有力量反击。
经过一年多国民党特务,军警的抓捕和杀害,不少优秀有战斗力的同志,不是关押在监狱里,就己经壮烈牺性。像胡明一那样躲过国民党军警特务们追杀的同志,也是无法联系,可能分散在各地,要找到他们,都面临很大困难和风险。
中共天津地委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潜伏在津城国民党军政机关的内线,警告提示他们的头目:
“日本人己经把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是逃脱挨杀还是奋起反击,要早做准备”
津城的国民党军警机关,市政府也收到日租界便衣队准备暴动的情报,驻津的东北军调动了二千人的保安队应战。
刘书记也知道了胡明一的下落,让周大伟亲自去塘沽北塘村一带去寻找。
周大伟奉命,立刻从地委机关所在地的静海县,坐客船来到了北塘渔村。
他扮装成买海货的小商贩,以问询找熟人,打听行情为晃子,进到了村子里,探寻好战友“胡明一”。
在渔港码头和周围的地方,周大伟问了不少当地人们,都是摇了摇头。
他有些失望了,站在码头望着不少客货木船,也不由觉希望渺茫:
如果,胡明一又转移出了北塘,坐船到了这几条大河两岸的百余个村镇和城市,落了脚,那就是大海里捞针。
在北塘渔村码头上的一处茶馆里,口干舌燥的周大伟向伙计要了壶茶,畅饮着。
这时,一位两鬓已斑白,长胡须的老人来到了他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
他换了方法,客气地向老人家打听着:
“您好,就向您打听一个人,前半年,您这北塘村是否来了个武术高手。”
老人微微一笑:
“这位老板,您算问着了,村里确时来了一位,这是不是您找的人我不清楚”
周大伟又问:
“我是替一位朋友打听的,我找的人有二十多岁,姓胡的男青年”
老人用迷惑的目光看着他:
“我们这里的武术高人,也是小年轻的,听说他老家是沧县的,可他不姓胡,姓李,叫李君安,是这里护船队的队长”
周大伟听了老人的话,隐约有了门路:
“老人家,是个朋友托我打听的,也可能我把姓记错了,现在他在村里嘛?”
老人转身向南边指着说:
“前一个小时,我才看见过他,你喝完了茶到邓家船厂去找,护船队部就在那里”
周大伟连忙致谢,向伙计交了茶钱,向村子的南边走去,寻找邓家船厂。
中共地下党的交通员周大伟从北塘渔船码头出来,顺着潮白河岸,向南的方向走了约十几分钟。
他透过一个大院墙的铁栅拦,望见在座落一排青砖大瓦房前的空地上,一面红黄色方旗迎风飘杨,《护船队》的三个大字招人注目。
他终于找到了北塘村的护船队部,就绕过铁栅拦围墙,走进船厂大门口,一个小伙子门卫拦住了他:
“这位先生,你找准”
“我找你们护船队的李队长,我叫周大伟,麻烦您通报一声”
“好吧,李队长在队部呢,我找他一趟,您在这等一会儿”
门卫说着进了院子,大约过去了近十分钟,一个留着短平头,脸庞黑红,长着黑胡须的潇洒男青年,来到大院门口。
他身穿着乳白色,绸缎扭扣的中式短杉,一条灯笼裤,完全是武术师傅的打扮,警觉地巡视了一下四周,迎了过来。
周大伟仔细打量,才认出他就是自己的战友胡明一,高兴得一时没说出话来:
“是大伟,你可来了,快请到队部”
他们两人都认出了对方,紧紧握着手后,走进了厂院,来到了一间挂有队长室的屋子里,落了坐。
周大伟高兴的小声问候:
“你太了不起了,连我都快认不出你了,要不是你叫我的名子,我真以为找错人了呢,刘光明书记让我找你的。我和青帮头目孙宇福见了面,是他告诉我,你到了塘沽北塘村,”
他点了点头感激地说:
“那时,我的联络人一号交通员被捕后叛变,我也暴露了,为了逃都避特务们的追杀,坐船顺海河来到塘沽港。多亏青帮的孙宇福老弟,帮助我才潜伏到了北塘渔村。我己改名叫李君安,也时刻担心省市地委刘书记和你的处境,如果再没有人来联系我,就想过些日子化装去津城,到鼓楼的药摊上碰碰运气,去找到你。”
周大伟把省地委及上海中央党组织的情况,和当前形势介绍一番:
中共中央的机构迁到了中央苏区的江西瑞金县,中央特科改为政治保卫局。各地方的党领导机构也从大城市转移到乡镇,只留下少部分人在那里坚持战斗,津城省地委分散到献县,宝坻和静海一些乡镇县城。
叛徒一号交通员让特务们误杀身亡,也解除了津城地下党的一大隐患。
他又传达了省市地委的指示:
“刘书记让你还暂时在北塘潜伏下去,如改名换姓,就按你新名李君安上报地委。从此,“胡明一”这个名子永远消失了,你以新的身份重新工作,我把你现在的情况向组织汇报,听从新的安排,我下星期这个时候再来见你。我们在静海县有个联络站叫聚德名茶馆,我晢时在那当小伙计。”
两位久别重逢战友谈话时间不长,是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恋恋不舍的分手。
从此,胡明一这个名子永远地消失了,姓名为“李君安”的中共地下党员,重新开始了隐蔽地线上,新的战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