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归寂残址(1 / 1)

加入書籤

护贤堡的梅花龙画像前,庄思瑶对着青铜镜补妆,银簪尾端的蝎纹帕角垂落肩头,在烛火下泛着金绿微光。镜中倒映着药柜上的青蚨木匣,匣盖刻着“以毒护生”四字,正是师父梅花龙的笔迹。她忽然停住笔,银簪映出画像旁的匾额残片——“归寂居”三字已斑驳,却在毒雾中显形出当年的朱漆辉煌。

“师父,”她对着画像低语,指尖抚过镜中自己腕间的蝎形刺青,“思瑶终于能看懂您藏在木针里的星位了。”烛火突然明灭,镜中显形出梅花龙在药庐的场景:老人握着她的手,木针刺入青蚨木髓,“思瑶,木脉的毒雾要像这青蚨木,根扎煞土,花向护贤。”

药柜第三层,半坛岩糖酒静静躺着,封条上“给贤侄与思瑶的成年礼”字迹已褪,却在她的毒雾中泛着微光。庄思瑶忽然轻笑,想起十六岁生辰,梅花龙曾说“等你们能并肩斩煞,就开这坛酒”,不想那年,李成志的甲胄碎片刚寄到沙海,老人就消失在血煞盟的雾里。

胭脂盒在掌心打开,玫瑰膏的甜香混着木髓血的苦,庄思瑶对着镜中鬓角的白发叹气——那是昨夜替三名护贤卫吸毒时,木髓血过度消耗的印记。银簪突然发出微光,显形出林素心的护心鳞虚影,母亲的指尖划过她的鬓角:“思瑶,护贤道的甜,要藏在煞血里。”

“思瑶?”崇贤的声音从药庐外传来,金刀穗扫过门槛的青蚨木刻,“归藏传来急讯,赤焰姐姐的火行剑穗……”他的话语突然顿住,看见庄思瑶转身时,胭脂盒从掌心滑落,露出底层的“贤”字玉佩——那是李成志在她十岁时送的礼物,玉佩边缘还留着甲胄碎片的划痕。

“贤哥哥,”庄思瑶慌忙弯腰捡拾,银簪却在落地时,将“归寂居”匾额残片的光影,投在崇贤的金刀上,“这是三位师伯为素心师伯建的药庐,”她的指尖抚过刀身映出的“归寂”二字,“每块砖都刻着护心咒。”

崇贤的视线落在她鬓角的白发,喉间发紧。三年前在冰原,他曾见秦晓云的冰龙盾映出梅花龙为庄思瑶刻刺青的场景,老人每刺一针,自己的脉门就暗淡一分——原来这些年,她替他挡住的每道煞,都是用木髓血和白发换的。

“思瑶,”他忽然取出赵长卿的纸条,“三师伯的岩糖酒,该开了。”金刀穗扫过酒坛封条,刀身“成贤”暗纹与坛身印记共鸣,显形出赵长卿的醉影——老人勾着梅花龙的脖子,往酒坛里倒冰龙鳞粉,“老梅花,你这岩糖酒,得加点战子的冰,才够烈!”

庄思瑶的银簪轻点封条,毒雾化作青蚨木蝶揭开酒坛,岩糖酒的甜香混着木髓血的苦,在药庐里弥漫。她忽然轻笑,眼尾泛红:“贤哥哥可还记得,十二岁那年,你偷喝长卿师伯的酒,醉倒在青蚨木下?”

崇贤愣住,想起那年李成志抱着他笑,“贤弟醉了,像只小醉刀”,而庄思瑶蹲在旁边,用银簪替他稳住暴走的金脉。酒坛内侧刻着极小的字:“贤侄的金脉,思瑶的木脉,合则生,分则亡——长卿”。

“思瑶,”他忽然握住她的手,将自己的金脉血渡入她的脉门,“以后我替你熬药,你……”

“贤哥哥的刀,”庄思瑶打断他,指尖划过他腕间的金脉印记,“得用来斩煞,不是握药勺。”她指向画像旁的木架,那里摆着二十七个药瓶,每个都贴着“贤侄脉稳”的标签,“这些年,师父的木针,早把你的脉门习惯,刻进了每味药里。”

药庐的土行纹突然泛起涟漪,归藏的沙粒聚成南疆虚影:“崇贤哥哥!赤焰姐姐的火行剑穗断了!”虚影中,赤焰女正用李成志的甲胄碎片当刀,在火行驿砍杀蜈形煞,“成志师伯的甲胄碎片,在喊思瑶姐姐的名字!”

庄思瑶的银簪骤然出鞘,蝎纹帕角与归藏的沙粒共振,显形出梅花龙的木针星位:“赤焰妹妹,思瑶的毒雾,这就来替你护剑穗。”她转身时,崇贤看见她的衣角,还别着半片青蚨木佩——那是秦晓云刚送来的,说是秦战与林素心的定情信物。

“思瑶,”崇贤忽然将金刀横在她面前,刀穗轻轻扫过她鬓角的白发,“这次去南疆,我守你的背后。”他想起赵长卿纸条上的“护好思瑶”,想起梅花龙画像里,老人看他们时的温柔目光,“三师伯们的局,不该让你独自承担。”

庄思瑶的眼中泛起泪光,银簪在他胸前划出护心咒:“贤哥哥,我们的脉门,本就是三师伯们织的网。”她指向药庐外的青蚨木,叶片上“毒金双生”的印记,正与他们的脉门共振,“就像这青蚨木,根须相缠,枝叶共生。”

崇贤忽然注意到,酒坛旁边还放着半块玉佩,与庄思瑶的青蚨木佩恰好相合。他忽然想起,李成志的甲胄里,也有半块相同的玉佩,边缘刻着“思贤”二字——那是三师伯们为他们准备的共生信物。

“贤哥哥,”庄思瑶忽然将银簪别正,镜中倒影与梅花龙画像重叠,“等护贤道的青蚨木开满江湖,我们就去归寂居,”她的指尖划过他心口的“归寂”刻字,“在三位师伯的药庐前,种一棵最大的青蚨木。”

崇贤点头,金刀与银簪同时出鞘,刀刃相交处,青蚨木的荧光与金脉血的赤光交织,显形出“毒金双生”的护贤印。他忽然明白,归寂居的残址,不是终点,而是护贤道的根——就像庄思瑶鬓角的白发,不是苍老,而是护贤道的光。

当两人踏出药庐,南疆的火行剑啸已隐约可闻。崇贤望着庄思瑶发间的银簪,忽然想起赵长卿的醉话:“臭小子,思瑶的银簪,比老子的酒壶还亮。”此刻,那银簪的光芒,正照亮他们前往南疆的路,也照亮了护贤道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