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应对(1 / 1)

加入書籤

朝廷的宣使入了飞越关,进了顾家。

倒是如期宣了旨。

顾家已经接下圣旨,一路将宣使送了回去。

宣使一走,顾北城立刻大发雷霆,要长子,次子,三子开始整军。

“朝廷突然要召顾家所有人进京,连小七也召,这事不简单,据顾家在京城安插的眼线来报,朝廷似乎知道些什么,之前派出来的探子尽数被咱们杀了,看来,厉寒是等不及要拿我们顾家开刀了。”

顾北城的眼里,可没有厉寒的存在。

厉寒不过就是攻打过北离,一路高升,是运道好。

不是他有实力。

凭厉寒一人,他都能坐上国公府,更何况是顾家,驻守飞越关数十载,劳苦功高。

若不是顾家守着红蛮部族,以红蛮八部的过往的的凶蛮,必定常惹飞越关,致百姓民不聊生,大陈边境不得安宁。

是顾家这么多年来一直护佑飞越关。

可朝廷关注的却是池门关。

秦元帅得了厚封,厉寒也得了厚封。

便是顾家也被赐封正阳侯,与如今厉寒的镇国公,镇国大将军相较,顾家显然是被朝廷薄待了。

是顾家以前太过忠君爱国,不计得失,如今,他们不得不计较。

为的是顾家的前程。

“如今皇上年幼,朝政把持在摄政王与厉寒手中,他们二人,凭着这层身份,掌控着整个大陈,何德何能?”厉北城看不惯的便是小皇帝被此二人拿捏于手。

“父亲,如今朝廷的圣旨来了,若是咱们顾家不尊圣旨,便是抗旨不遵,到时,朝廷再安个罪名,要收回顾家兵权,只怕,会给顾家带来麻烦。”顾家长子顾明扬道。

“不错,父亲,既然朝廷来了圣旨,顾家也没什么好怕的,顾家定是要人去京城受封,儿子愿意代顾家走这一趟,其他人,便称病,不便前往,便是朝廷想要给顾家安罪名,也不怕。”顾家二子顾明宣道。

“就算到时摄政王与厉国公,想将儿子扣在京城为质,儿子也不惧,父亲与一众兄弟,可继续筹谋。”

顾明宣是想牺牲他一人,成全顾家大业。

“父亲,儿子愿与三哥一同,多个人前去京城,可以互相照料。”顾家三子顾明申道。

只要能为顾家谋事,便是有牺牲,也是情理之中。

顾家四子顾明朋,五子顾明远,六子顾明森皆有此心。

不过,六子顾明森年纪最小,今年不过十四岁,上头的兄长定是不会让他前往。

便是再骁勇,上头还有五个兄长顶着。

至于最小的小七,就更不提了,还是个娃儿。

顾北城一脸严正。

“此事,再细细商议。”

经过顾家上下一番协商,最终决定由老大顾明扬带人前往。

顾明扬是顾北城的嫡长子,早几年就已经受封正阳侯世子。

即便正阳侯与其他诸子不能亲自前去,有世子爷前往,也能表示顾家对圣旨的重视。

眼下,顾家还得徐徐图之,不能一时便让朝廷拿捏了不利的证据。

顾家镇守飞越关多外。

这些年,有顾家在,飞越关就是铜墙铁壁。

红蛮八部在飞越关吃过太多的亏。

顾家一直守着,红蛮部族不能与大陈飞越关的百姓有贸易往来,对于红蛮部族的寻常百姓而言绝非是件好事。

红蛮部族依水草而居,时常需要迁徙,以往是拿各部族内的牛羊皮,各种肉奶与飞越关的百姓换物。

甚至,有些手头宽裕些的,还能换得更好的布料,珠宝一类的。

要顾家镇守飞越关之前,红蛮部族除了换物,还会打劫往来商人,甚至是边关的百姓。

所以,只要顾家肯松口,红蛮一族便点头答应,以后不会随时骚扰飞越关的百姓。

顾家想要红蛮部族的兵力协助,红蛮则需要更多的更肥美的土地和物质。

两方协商妥当,一切皆可徐徐进行。

*

近来顾家人进京,厉寒连着两日回家时辰晚了些。

纪暖如今也不爱出门了,肚子越发的大。

马上就要生了,茶余饭后只在院子里走动走动。

宁安有些担心纪暖,所以,她每天都带着蕊儿过来给纪暖把脉。

相较之下,纪暖反倒是没那么紧张。

“王妃,你看起来可比我家夫人紧张多了,我家夫人如今镇定得很,只有你和我家国公爷,天天担心夫人肚子里的孩子。”安欣边倒茶水,边说道。

宁安才刚给纪暖把完脉。

肚子里的孩子,自然是好好的。

她担心孩子过大难产,所以,孕期还是很克制的,只是不让自己挨饭,基本上也不敢吃得太撑太饱。

纵使有宁安在,她也不能太大意了。

毕竟,生孩子的事,风险可不小。

“纪姐姐这心态是对的,若是你家夫人天天担心自己的身体,吃不好,睡不好的,反倒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折腾坏了。”宁安把完脉,确定没有问题,心情也颇好。

“纪姐姐,你就放宽心吧,肚子刚好,不大不小的,你一直坚持走动,又是二胎,情况必定是比头胎要轻快一些。”

纪暖一脸温和的抚着自己的肚子。

肚子里的孩子的确没怎么折腾她了。

越大,孩子越不爱动弹,就是动着,动静也小。

不会在她肚子里左踢右踹的。

“有你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咱们两家离得这么近,我一旦有什么动静,扯着嗓门喊一声,你就过来了。”所以啊,她心态平和。

宁安之前已经有过接生的经验,而且,现在她不家了亲自生的经验,所以,对于接生孩子这事儿,她已经十分熟悉,出问题的概率不大。

“听说,顾家一直在拖延时间,这几日终于是要进京了,王爷说了,只顾家世子爷一人过来,其他顾家子,并未如圣旨所召一同进京。”宁安知道这几日,自家王爷和厉大哥都在忙着这些事。

朝廷的探子一路有消息送回来。

从顾家世子出发的那一刻,消息就不停的往京城送。

在路上,顾家世子爷也是不紧不慢的赶着路。

完全不把圣旨当回事。

可这段时日,王爷和厉大哥也没有其他表示,莫非,就让顾家人这么违旨着来?

宁安不太懂这些,也不想理会她不善长的。

但偶尔还是会和纪暖提一嘴,当是闲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