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 / 1)
可这“事实”却不怎么给面子,非但没说话,还“啪啪啪”打了苏阳的脸,像极了那些年苏阳做过的无数次失败的实验。
只见他忙活半天,往瓦罐里倒了不知道多少黄泥浆,定睛一瞅,瓦罐里的糖色还是乌漆嘛黑,顶多比原来稍微淡了那么一丁点,别说变白了,离后世那种白砂糖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邪门了!”苏阳心里犯嘀咕,眉头拧成了疙瘩,像个解不开的麻绳团,“难不成是资料有误?还是我记岔了?”
他挠了挠头,又使劲拍了拍脑袋,像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不可能啊,这法子我记得清清楚楚,每个步骤都对得上,没错啊……”
“不行,再来一次!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苏阳也是个倔脾气,他不信邪,又舀了一瓢黄泥浆,这回他格外小心,一点一点地往瓦罐里倒,像是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
……
一连试了三回,瓦罐里的糖色总算又淡了些,有点接近后世红糖的颜色了。
但问题是,黄泥浆这么一浇,红糖也肉眼可见地少了,本来满满一瓦罐,现在都快见底了。毕竟糖能溶于水,这么折腾下去,糖都快没了!
照这速度,不等糖变白,瓦罐里估计就啥也不剩了。苏阳看着越来越少的红糖,心里也开始打鼓,这法子到底行不行啊?
这时候,林绮娘和王婶也算看明白了,原来苏阳是想让红糖颜色变浅。
可俩女人见识有限,哪知道红糖脱色意味着啥。
在她们看来,不管啥颜色的糖,都是金贵的玩意儿,苏阳这就是纯败家!王婶心疼地直嘬牙花子,恨不得上去给苏阳两巴掌,把这败家玩意儿给打醒。
苏阳是谁?博士研究生!
试验失败那都是家常便饭,哪能这么容易就被打击到。再说了,这也不是完全失败,至少糖色变淡了,这就说明有戏!
既然焦糖能褪色,就说明这法子大方向没错,无非是细节上还有待改进。苏阳暗自给自己鼓劲,这点小挫折算个啥,想当年做的那些实验,哪个不比这难?
苏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作为一个理工男,解决问题是本能,那种失败一两次就放弃的人,做不了码农大佬,更别提准博士了。
他开始仔细回想每一个步骤,试图找出问题所在,就像侦探在寻找案件的蛛丝马迹。
“红糖不是溶于水了吗?那就把黄泥浆调稠点,只用黄泥吸附,不用水来溶解。水太多了,把糖都给冲走了,这不就成了舍本逐末了吗?”
苏阳一拍大腿,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豁然开朗,像是拨开了眼前的迷雾,看到了光明的前路。
他打定了主意,撸起袖子,准备继续干,不做出白糖来誓不罢休。
……
与此同时,青龙村里,赖志成那边,卫村队也总算拉起了队伍。他站在村口,背着手,看着眼前这帮歪瓜裂枣的村民,心里盘算着怎么利用这次机会,把苏阳给彻底摁死。
别看赖志成当了这么多年村正,人缘不咋地,心眼可比针尖还小,办起事来还真有两把刷子。他知道,光凭这些人,跟土匪硬碰硬那是找死,得想点别的辙。
他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
“乡亲们,咱们青龙村,要想不被土匪祸害,就得把村墙给修起来!修得高高的,厚厚的,让那些狗日的土匪进不来!”
赖志成这第一个决定就相当靠谱——修村墙!
他心里清楚,面对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一帮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手里连根像样的棍子都没有,哪能是对手?
想守住青龙村,守住他韩家的家业,硬碰硬肯定不行,非得建造防护设施,把村子围起来,才能挡住那些不要命的土匪。
他眯缝着眼睛,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他要的不仅仅是保住村子,他还要借着这次机会,彻底除掉苏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这回是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人,所以卫村队人还真不少。
赖志成把村里能动弹的男人都给拉了过来,即便不算苏阳和他手底下那帮人,也硬是凑了一百多号人,乌泱泱的一大片,看着还挺唬人。
他心里得意,人多力量大,看你苏二还怎么蹦跶!
在晋朝,徭役是能找人代替的,也能用粮食抵。有钱人家可以花钱请人替自己服徭役,没钱的就只能自己去卖苦力。
至于苏阳,赖志成压根就没指望他会亲自来。他巴不得苏阳不来呢,这样他就有借口收拾他了。
苏阳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往枪口上撞。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既不让自己吃亏,也不让赖志成抓到把柄。
苏阳把手下的小子们都召集起来,把粮食分给他们,然后说:
“你们自己看着办,想出力的,就去卫村队,不想出力的,就交粮食,我不强求。”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家里人多的,可以出个人,家里人少的,就交粮食。总之,别让赖志成那老小子抓到把柄就行。”
“阳哥,您放心,我们都听您的!”
“就是,我们才不去给赖志成那老东西卖命呢!”
“阳哥,您就瞧好吧,我们保证不给您丢人!”
……
苏阳手下的小子们纷纷表态,一个个都对苏阳忠心耿耿。
这事关乎全村,苏阳当然不能搞特殊。他知道,别人都参加,他要是不参加也不交粮,这就很离谱了,会落人口实,被人戳脊梁骨。
他苏阳是要做大事的人,可不能因小失大,因为这点小事就跟全村人翻脸。
苏阳把粮食分给手下,让他们自己选择,既能避免和赖志成正面冲突,又能收买人心,一举两得。
在古代,民众之间以物易物,不用“斤两”,而是说“升”。说白了,就是用一个固定大小的容器来量,装满了就是一升,简单方便。
晋朝的一升,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斤二两。苏阳给手下发的粮食,不多不少,人均日配三升口粮,刚好够抵徭役。
这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很不少了。要知道,在晋朝,绝大多数老百姓家里都揭不开锅,能拿出这么多粮食的,还真没几家。
所以,对那些穷苦百姓来说,与其交粮食,还不如自己去服徭役,好歹还能省下几口吃的。
赖志成眼巴巴地等着苏阳犯错,好找借口收拾他,结果苏阳这小子滑不留手,根本不给他机会。
他站在村口,看着稀稀拉拉的队伍,心里那叫一个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