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造反?不可能!但能借着捞好处(1 / 1)

加入書籤

“照我说,你这才刚继位,苍规东随,连新政都没有推行就出这一档事,这要是推行新政他们岂不是要揭竿而起?”

轩辕皇殿,玉逍遥针对发生之事,直言不讳发表看法。

西窗月甫进入皇殿就听到穷桑郡王这番话。

而她首先确认的是:

“九仪天尊剑无恙。”

穷桑郡王指了指殿中投影:“因为当今天下压根没有造反的土壤,开皇又不是白开源,百姓切实得到利益,怎么可能会跟着那些不知所谓的人胡闹?”

“源头在何处?”西窗月询问。

“很多。”东龙定宗回道:“司隶调查发现是不同的人同时动作。”

“学兄当年确实得罪了不少人,如果只是传播,不是源头,他们确实有恃无恐。”西窗月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旧派,他们不一定真会选择揭竿而起,只是,若能顺水推舟,借此延缓神朝的变法革新便算赚到一笔。”

为什么?

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帝青颺天下第一强。

帝青颺不动手杀人,是不愿动手,但他在位期间死的人少吗?

白莲教被以「造反」定罪伐灭历历在目,莫要把帝青颺为了大局的忍让,当成软弱。

苍生黎庶看到的是帝青颺圣德,能看清局势的人,遍体发寒,平日中自然会收敛,确保自己不会被抓住小辫押上斩神台。

那东皇呢?

东皇一路走来得罪的人比苍皇多多了,但他杀的没有苍皇多,再加上,前车之鉴。

“现在的问题大概有两个。”

玉逍遥顺着话意说道:

“一者如何调查?”

“二者如何处理?”

“此番之事就是一坨「人中黄」,真要说多大影响,如今看来不至于,但要说恶心确实不是一般恶心。”

西窗月的分析八九不离十,玉逍遥自己重新进行复盘之后,得到的结论也一样。

“只诛恶首。”东龙定宗说道:“只能诛恶首。”

面对这一结果,西窗月继而询问道:“后续如何消除影响?”

“不用管。”

君承天出现在皇殿:“过段时间此事自然会被揭过。”

玉逍遥道:“承天哥来了。”

“只要神霄还在,你与他配合,这天下就乱不了。”君承天与东龙定宗说道:

“此番之事是个小麻烦,能不能借此机会完成权力过渡,是对你、对我等、对整个轩辕神朝的考验。”

切入点的不同使众人看待此事的角度不同。

“现在有人把刀递到你手中。”

“要如何使用,只在你一念之间。”

先前玉逍遥提出的如何调查、如何处理两个问题,被君承天解答。

东龙定宗道:“可要召诸公来御殿?”

问出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他傻,这是一个必要的态度,也是必要的流程,诸公来不来御殿其实并不重要,因为——

“可以倒是可以。”玉逍遥反问:“但山座那一关你要如何过?”

穷桑郡王会拦住东皇。

“……”

东龙定宗身为一国之君的修行这才开始。

诚然,他能够独断乾纲,然而在权力尚未完全完成过渡的当下,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

“此番涉事的势力不会少,若要将此事当成一把刀,我方必然会着手,主观引导,将之扩大化。”西窗月则思考穷桑郡王所言的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一个结论:

“以山座之性格,针对此事必会支持灭族。”

「其罪孽深重,为此番乱象罪魁,按神朝律理当灭族。帝君仁慈允其生机,然我恐他们不知感恩,反而怀恨,日后必将再度生乱。

以我之见理当绝户,震慑宵小。」

西窗月甚至可以想象到山座的言行,她在东龙定宗继位前,有跟随元妃学习过一段时间。

“此番之事,怕是不止山座会支持。”君承天没有像他们这样乐观,对,没错,就是乐观,不是其他:“罪名我都想好了,侮辱先皇,你打这张牌能将御殿的力量扭成一股,包括民间的力量也能进一步团结。他们既然敢这样恶心人,自然要付出代价。”

将众人的看法结合起来就是:

在帝青颺退位闭关后,一些原先看东龙定宗不爽又忌惮帝青颺的势力,悄悄冒了头。

但这些势力只是作为传播途径,在不触碰神朝律的前提下,恶心东龙定宗,给他添堵,他不可能因为此事真杀了他们。

幕后推波助澜者,乃是神朝内部的旧派。

只是,所谓轩辕神朝的中坚力量,这些旧派脑子没病,他们并不是要造反。

他们所求是以此延缓神朝的变法革新,给自己争取喘息之机,创造增量,借着机会合理合法赚一笔,如果能震慑东皇放缓脚步,吃到满嘴流油亦非不可能。

这应当就是对方的全套计划。

在细节上需要等香九霞整理完具体情报,才能具体判断,大方向已确定。

“御殿会议还是要开。”东龙定宗说道:“山座的建议,过不了御史台那一关。但有一件事需要劳烦郡王。”

“放心,神霄已经提前亲自去处理。”君承天说道。

众人的看法、建议只是参考,最终还是要由东皇来做决定,神朝这套制度,根本不存在一国之君被人架空的可能。帝青颺放权,东皇收权进行再分配,都是该制度下结合实际情况的一种治国策略。

如何收权,如何再分配,都是有说法的。

此番确实是个机会。

东龙定宗道:“那便召诸公来御殿开会吧。”

铛!铛!铛!——

殿外金钟十二响,前来的身影,大多面色都不好看。

…………

山座的态度与西窗月所想大差不差,哪怕在帝青颺退位前,他与问奈何针对未来之事,就已经进行过一次次推衍,实际面对,仍旧不可避免的觉得:

某些人与势力就不能留。

斩草除根,哪怕当真没有除净亦能震慑,还能争取到很多时间。

——帝青颺哪里都好,就是太过仁慈,才把问题留给后人。

这是他在御殿上劝东皇的话。

山座是准备退休,又不是死了,真不把山座当人看,事情发生之后就莫要怪山座心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