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后撤?(193年,九月)(1 / 1)
张燕焦急的说道:“琰儿,现在时间根本来不及,我必须要让军队即刻发起进攻……”
蔡琰心中也是很慌乱,但听到张燕要立刻全军出击却还是提醒道:“良人,我军经过长途跋涉,士兵多有劳累,现在就急急发起进攻,怕是不妥……?”
张燕揉了揉蔡琰的头顶道:“琰儿你不知,鲜卑人的床弩威力其大,我们不能给鲜卑人机会让他们部署好……”
蔡琰只得点点头,又问道:“既然良人知道鲜卑人有床弩,又猜测过鲜卑人可能快没有食物供应军队食用,不如先退兵三十里,趁鲜卑人追击队形混乱的同时让我军骑兵绕后,再前后夹击……”
张燕眉头一动,自觉蔡琰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便将即刻出击的心思放了下去。
“琰儿讲的不错!”
张燕欣喜的在蔡琰脸蛋上吻了下又道:“那就按琰儿的来,我下令让军队后撤,张罗荀谌带着骑兵绕后,由我带着骑兵来应对鲜卑人的骑兵冲锋,琰儿来指挥黑山军步兵吧!”
蔡琰一听满意的点点头道:“良人放心,妾身一定完成任务!”
张燕当即起身,传令三军当即拔营后撤。
士兵们得到这个军令后都懵了,这才刚赶到目的地,怎么就后撤了?
但张燕毕竟威望摆在那里,士兵们却是没有一人对此命令怀疑,只是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后撤。
于此同时,张燕和蔡琰迅速的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布帛上,让士兵骑快马前去给诸位将军和军师们解释一番。
如此这般,并州的十几万汉军便开始缓缓后撤了。
如此巨大的动作自然是逃不过鲜卑人的眼睛,鲜卑首领柯比能也很快便得到了汉军后撤的消息。
柯比能对张燕的战绩并不熟知,但他还是疑惑的想了半晌。
“这些汉人在搞什么鬼?(鲜卑语)”
“汉军撤了多少步了?还能用床弩射到吗?(鲜卑语)”
鲜卑探子跪在地上摇摇头道:“回首领大人,现在汉军已经撤出五百多步了,远远超过床弩的射程!(鲜卑语)”
柯比能点了点头,又沉吟了下,看着这些天来刚刚绘制好的地图考虑了几个呼吸。
“汉人可能是害怕补给线太长,所以要后撤来满足粮草补给的供应,传我命令,全军追击汉军,骑兵分左右两翼,用骑弓袭扰,步兵位于中军,快步行进,尽快追上汉军!(鲜卑语)”
柯比能很快便想好了战术,当即拿起了自己的权杖下令道。
鲜卑传令官得了首领大人柯比能的命令,当即跪地行礼后赶忙跑出军帐传达命令。
于是,鲜卑的十几万大军也开始追击,骑兵位于两翼缓步行进,反倒步兵开始疾跑追击起来。
张燕看着这一幕,丝毫不慌,他已经给了张罗命令,让他看准机会将鲜卑人的床弩夺下,自己也会同时率领骑兵与步兵方阵一同进攻。
鲜卑人便是这样一点点的步入了张燕布下的陷阱。
但鲜卑首领柯比能却是对此毫不知情,他只觉得汉军战力应当不如自己。
毕竟十几年前,已故的鲜卑首领大人檀石槐便是一战大破汉军北伐大军,一举让长期以来被压迫的鲜卑人终于能够大败汉军了。
而他自己的这些床弩器械也是当年首领大人檀石槐从汉军手上夺下来的。
这些床弩一直没有被动用过就是为了今日!
只要他柯比能可以将这些汉军歼灭,那他便可轻松南下,夺取并州!
看着不断后撤的汉军,柯比能只觉得心情大好,不由得大笑起来。
现在汉军已经后撤了二十余里了,看汉军那个阵仗,肯定还要撤退。
“勇士们,听我命令!(鲜卑语)”
柯比能觉得时机差不多了,那些汉军经过长途跋涉,没歇息多久又开始后撤,定然会士气低落,故而举起权杖大声吼道。
“汉人一直以来把我们逼迫在苦寒之地,如今,我们复仇的日子到了!(鲜卑语)”
“告诉我!勇士们,你们想不想复仇!(鲜卑语)”
柯比能又将自己宝剑抽出,铿锵一声直指远处的汉军。
“想!(鲜卑语)”
“复仇!复仇!复仇!(鲜卑语)”
“复仇!复仇!复仇!(鲜卑语)”
“复仇!复仇!复仇!(鲜卑语)”
鲜卑士兵们士气大振,当即用尽全力的呼喊道。
柯比能又高声道:“此次一战,如若斩杀一名汉军,等入并州后赏一金!牛羊一只,若能斩杀汉将,封头领,奖一百汉人女子!牛羊五十只,若可斩杀那并州牧张燕,我收他为义子!赏千金!汉女一千!鲜卑女子三千!牛羊一千!(鲜卑语)”
如此奖赏是极其丰厚的,特别是柯比能说要收义子,有了柯比能义子的身份和那些连带的好处让鲜卑士兵们直接发狂了。
“杀!杀!杀!杀汉军!(鲜卑语)”
“杀!杀!杀!杀汉军!(鲜卑语)”
“杀!杀!杀!杀汉军!(鲜卑语)”
鲜卑士兵眼眸赤红,咬着后槽牙就对着汉军扑了过去。
而一直后撤的汉军也是憋着一口气。
他们是谁啊?
无往不胜的并州牧张燕的军队!
他们是汉军!
凭什么被一只区区胡儿的军队追着跑啊?
要不是张燕还没下达进攻的指令,怕是这些汉军当即就要一同扑过去了。
于此同时,张罗带着万余轻骑已然绕到了鲜卑军队后面。
但还是远远的没有立刻进攻。
他的任务是找到张并州所说的鲜卑人的床弩的位置。
张罗倒是看见了鲜卑人的床弩在哪了。
但鲜卑人对床弩的保护很是严密,一直有大量的军队围在周围。
张罗一直到与谋主荀谌带领的中装骑士们汇合都没有找到机会。
便是在此时,不知道鲜卑首领柯比能说了什么,激发出来鲜卑人的疯狂,当即那些保护床弩的鲜卑士兵们也不再围在床弩周围了,反而是大部分全部扑向了汉军主力方向。
仅有几百人还在吃力的推着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