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幽州失陷(194年,十二月)(1 / 1)
公孙瓒的算盘打的很好。
自己退守易县,将蓟县让出去,从而因此可以引起幽州叛军与袁绍军的内斗,而自己则是退守在易县后以整个幽州的力量来对抗两败俱伤后的敌人。
但令公孙瓒万万没想到的是,自从他败走易县的消息传出去后,竟然各州县全部发生了民变!
这些民变并不是小打小闹,以公孙瓒安置的守军来说根本无法抵挡。
很快,公孙瓒便在顷刻之间失去了整个幽州。
仅仅剩下易县还在公孙瓒的掌控之下了。
公孙瓒无奈,只得下令军队在易县建起高楼,正所谓是百楼不攻,以他在易县囤积的粮食,想必也是足够吃几十年的了。
而再反观潞县的鲜于辅,他整编好了军队之后便听说了袁绍军手下大将麴义击败公孙瓒并致使公孙瓒龟缩在易县的消息。
作为共讨公孙瓒的人,鲜于辅很是高兴便下令全军前往蓟县与麴义汇合。
哪知道这袁绍已然给了麴义夺下整个幽州的命令,本来前去汇合的鲜于辅竟是遭到了麴义的攻击。
鲜于辅赶忙率领大军撤回潞县。
他经过整编的队伍还剩下二十万人马,而麴义有将近八九万军队,虽然他士兵的数量占优,但却在士兵素质与盔甲装备上落下了太多,故而鲜于辅只得率军撤回潞县。
麴义本想要一鼓作气直接将鲜于辅的队伍尽数灭杀,毕竟他得到的任务可是为袁绍拿下整个幽州。
这股叛军的存在迟早会成为袁绍的心腹大患,故而麴义受命想要杀死这些叛军。
可当麴义一看到对面有浩浩荡荡的数十万的军队时便没了办法,便只能先将他们驱离幽州治所蓟县,随后再想办法将鲜于辅这股叛军剿灭。
双方也就暂时这般对峙起来。
但这并不符合袁绍的利益,一直供应近十万大军的军粮消耗还是太过于庞大了。
故而袁绍转而将矛头对向了躲在易县的公孙瓒。
但公孙瓒的高楼难攻不说,他还派出了无数个小分队去劫掠自己的百姓与运输队。
公孙瓒的举动彻底的惹怒了袁绍,袁绍又派大将颜良文丑打算将公孙瓒的残余势力尽数剿灭。
故而袁绍又下令袁谭将青州夺下,致使公孙瓒委任的青州刺史狼狈逃回易县。
随后便由大将颜良文丑将公孙瓒除易县外的所有力量全部剿灭。
在此期间,有人偷偷逃回易县希望公孙瓒能够出兵援助,但却被公孙瓒拒绝了,便也是因此导致公孙瓒的士兵士气直线下滑,袁绍剿灭公孙瓒的势力便愈加的顺利。
麴义也在此时留了些许守军在蓟县,随即将大多数精锐全部派去围攻公孙瓒所在的易县。
只是易县易守难攻,加上公孙瓒又建了许多高楼,堂堂大将麴义竟是打不进去,只能被迫死死围住易县。
……
幽州的剧变却是尚未传到并州,因为此时的并州正有个天大的喜事。
那便是并州牧和蔡中郎将终于喜结良缘啦!
由于张燕和蔡琰在并州的名声极好,故而百姓自发的也挂上了红灯笼与喜庆的布条,还有百姓去拜神佛,以此来为张燕与蔡琰二人祈福。
晋阳太守府内,
蔡琰两靥通红的嗔怪道:
“郎君也不知道节制……都……都几次了……?”
“难道不怕……不怕像过度劳累的耕牛一样累坏了吗?”
蔡琰又戳了戳张燕的胸口道。
张燕大笑道:“我即便是牛,那也是夔牛,力大无穷,怎么会累坏了?”
“倒是辛苦了琰儿,随我荒唐了这些天……”
“按照礼数,理应先结婚成礼,再行这些事情的……”
张燕捏了捏蔡琰的脸蛋感叹道。
“郎君,妾身无悔……只是怕郎君累坏了……”
“我还以为郎君是因为不喜欢妾身才迟迟不碰我……想不到郎君竟然如此强壮……”
蔡琰抓住了张燕的双手,有些羞涩的讲道。
张燕与蔡琰食髓知味,自那日荒唐之后便每日都这般。
张燕甚至都已经将郭大贤给自己的那些个补药吃了不少了。
“我怎么会不喜欢娘子?我的小娘子,我的好琰儿,我恨不得将你揉到我的心里……”
张燕抱着蔡琰含情脉脉的讲道。
两人的婚礼便是在明日,但由于蔡琰的双亲皆已经去世,故而蔡琰便依旧与张燕住在同间房子。
而张燕则是打算在晋阳带着轿子转一圈,随即再回太守府内成礼。
张燕又和蔡琰腻歪了一会后,才用温水沾着帕子给蔡琰擦拭身子,自己则是起身穿上衣服。
“郎君,一会杜小娘和软软妹妹会来帮我穿衣,你我毕竟是在成婚,郎君还是避避嫌的好……”蔡琰一本正经的说道。
张燕笑道:“娘子的哪里我没有见过摸过?避什么嫌呢?”
见蔡琰满脸通红,腮帮子有些愤怒的鼓起来的时候,张燕又服软道:“好好好,我的娘子,听你的便是,我去看看分粮队准备的如何了!”
蔡琰这才笑道:“郎君说的好像我不讲理似的……”
“怎么会?”
张燕装作严肃的说道:
“我家琰儿最讲道理了!”
说罢,张燕赶忙走出了门,顺便叫人去将杜艳和小乔叫进房间帮蔡琰梳妆打扮。
由于公孙婉儿已经嫁给了徐晃,并且随着徐晃一同前往了漠北辅助放置大石,故而现在仅仅剩下杜艳和小乔能帮蔡琰绾发梳妆了。
小乔生性活泼,一听张州牧叫自己和杜艳去帮蔡琰梳妆,她便赶忙拉着杜艳就往蔡琰房间内跑。
蔡琰此时还未从余韵中完全恢复过来,一见是杜艳和小乔二人,蔡琰便起身笑道:
“两位妹妹,快帮我好好挑选个脂粉的颜色,选个漂亮的簪子,绾个好看些的发型……”
小乔见蔡琰脸蛋发红,便问道:“蔡姐姐,怎么你脸蛋红红的?”
小乔虽是不知原因,但杜艳却是通过读那些由蔡琰收集来的书籍而得知这个原因。
加上蔡琰开窗也没能散出去的旖旎味道,杜艳羞怒道:“软软不许乱问,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