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誓死不降(195年,五月)(1 / 1)

加入書籤

就在杨丑还在准备出城突围之时,张燕正美滋滋的看着来自幽州的军报。

信上所讲,那田豫已然从众多乌丸小部落中培养出来了五个大部落,而这五个大部落因为田豫的从中调节则是形成了与现在名义上的乌丸首领大人蹋顿旗鼓相当的联盟了。

而东部鲜卑的情形则更是乐观,经过田豫的各种扶持之下,大大小小总共十几个部落同时崛起,他们因为牧场的水源不断的引起争斗,导致东部鲜卑的实力大减。

而此时,辽东太守公孙度已然没有了从中调节的能力。

毕竟田豫给了他们不少东西,此时的鲜卑和乌桓人已经不像当年那般一穷二白了。

甚至已经有个别东部鲜卑的部落敢与公孙度的士兵们产生了冲突。

双方甚至还打了几架,尽管此事让辽东太守公孙度极为愤怒,直接派出精锐大军将那个部落的男子尽数屠尽,女子充为军妓,但这公孙度如此残暴的做法更是让东部鲜卑的各部落感到心寒。

从而各个鲜卑部落开始有了脱离公孙度的想法。

信上还讲了田豫的下一步打算,那便是尽量招降一些胡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只要这种投靠的举动形成一股风气,那便可以彻底的控制辽东的局势。

张燕越看田豫的报告越是高兴,他抱着蔡琰欣喜的说道:“娘子可看见了?这个田豫是不是很有能力?”

蔡琰便笑着点头道:“郎君倒是料事如神!”

“我这就回信鼓励鼓励这田豫,在拨给他几万石粮草……”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善战者啊!”张燕感叹了一句,继续书写起来书信。

蔡琰忽的提问道:“郎君莫非真的不打算攻打轵县了吗?”

“上党郡的徐晃还在抵抗河东郡太守王邑的近十万兵马,郎君还是要尽快回援为上!”

张燕将蔡琰抱在怀中,让蔡琰靠着自己的肩膀才道:“徐晃此人可是个极为优秀的帅才,三万多人应该足够他抵挡住王邑的进攻了……”

“主要是这个张杨也是个不错的人才,我在等他出城投降,便不仅能够收下他的残部,还能得到他的效忠,此不为一举两得之事吗?”

蔡琰反问道:“那若是他还不死心,趁着夜色突围从而落入了郎君的陷阱,又该如何?”

张燕摇摇头道:“应当不会,他现在都是些残兵败将,咱们还有万余劲卒呢,他哪里会这么愚蠢?”

“投降明明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已经估量过他们的粮草,差不多也就再过十几天,基本就粮尽了……”

“至于徐晃那里,现在还有粮食不断的从沁水支流送过来,听那里来的士卒们讲,如今的徐晃还在和王邑僵持不下,并未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死伤,既然如此,那我们还害怕什么呢?”

“长子和屯留组成的夹角之势可不是那般好破的,他王邑带领的大多数军队都是灾民,哪里又能有什么战斗力?”

张燕笑着讲出来了自己的看法,现在虽然自己的情形看着很是麻烦,但细细一研究便可知事实并非那般危险。

蔡琰点点头,有些担忧的说道:“可毕竟坚守不是长久之计,加上王邑的军队多数都是灾民,想必上党郡的百姓会遭人祸了。”

张燕则是丝毫不慌的说道:“徐晃此人应当料到了此事,理应早就将百姓迁到屯留以东,更何况王邑进攻上党时浩浩荡荡的队伍根本没有掩盖行踪,故而我猜百姓们基本都已然安然撤离才是!”

蔡琰缓缓点头道:“只能希望郎君所讲都是真的才好……”

“一定会的!”张燕坚定的说道。

……

便是在此时,还在屯留抵御王邑的徐晃终于送来了第一封战报。

信上所讲王邑的军队松松垮垮丝毫没有一只军队的样子,而这数万军队在连续围攻了屯留数日之后,竟然就这般灰溜溜的撤走了。

上党郡倒是没什么损失,甚至可以说双方都没有打什么仗。

张燕这才放下心来,赶忙给徐晃回信表彰他做的很不错,要奖赏他的功劳。

而既然上党郡的危机已然接触,那在轵县的张杨已然是瓮中之鳖。

张燕想着自己不如给张杨一个台阶下,便亲自书写了一封劝降书,信中写着便是:我与将军皆为大汉天子的忠臣,如今为了天下大义,避免更多伤亡,将军不如投靠与我,我定奉将军为上宾,岂不美哉?

随即,张燕便将这书信插在一根箭矢之上,自己则是瞄准了轵县的城楼之上,射出了一箭。

“咚”轵县城楼发出一声闷响,城内的守军赶忙出来查看,才发现原来是张燕射进来了一封书信。

守军们赶忙将书信取下,并将这书信呈给了现在的太守杨丑。

杨丑将书信展开,细细读过一番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封劝降书。

他很是愤怒,便走到城楼之上,见那射箭之人还没有离去,他随即怒吼一声:“嘿!你!”

张燕看着城墙之上的人并不是张杨,心中对此很是奇怪。

又见那人指着自己怒吼一声,张燕心中便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果然,那城楼之上的人将那封书信撕的粉碎,并辱骂道:“狗贼!庙时我便会取汝狗头!还想让我投降与你!?找死!!!!!!!”

张燕抽搐了下嘴角,没想到这个张杨竟然让人把这劝降书就这么当众撕毁了,这张杨莫非是傻了不成。

就凭借他那点兵马,如何与自己抗衡?

更何况现在他的援军河东郡太守王邑的也已经带着兵马撤退了,那他张杨还有什么后手呢?

张燕摇摇头,既然张杨死活不投降,那他只能将轵县的守军围困致死了。

张燕却是不知道,此时的张杨早已经被害,如今掌管大权的乃是张杨的部将杨丑,若是张杨还在,想必此时已经开城投降了。

但杨丑为人鲁莽胆大,根本没有考虑过投降的事情,他只觉得只需要夜间突袭一次,便可以顺利逃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