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都爱种蘑菇(1 / 1)

加入書籤

永定十五年,慕尼黑城外,千余门火炮炮口高昂,往城内疯狂地倾泻怒火。

距离朱迪钊登基已经过了十一年,而大明军队还在战斗。

不是大军战斗力弱,而是全面肃清白夷花了太长时间。

逢城必战,遇村必剿,这就是明军所要面对的状况。

没办法,朱迪钊的诏令确实让西夷只能拼死抵抗。

好在欧盟大多数地区已经被占领,尚未被占领的地区也被炸成了废墟。

十一年间,大明往欧盟丢了超过一亿鼎的弹药,其中包括燃烧弹与农药弹。

为了实现彻底全面的肃清,欧盟的农田也在攻击范围内,根据不官方的统计,约有五千万西夷是被饿死的。

即便如此,明军依旧未能克竟全功。

灭种比灭国难了无数倍。

炮击结束,一队军兵跟在坦克后面,小心翼翼地往城里走去。

砰~

废墟中传出枪声。

坦克炮轰击。

“标出位置,呼叫空中支援。”

喝令中,红色烟雾弹打出,步话机手联系飞机。

盘旋在空中的攻击机呼啸而来,对着目标倾泻弹药。

轰炸之后,继续前进。

偶有抵抗,远不如阿尔卑斯山的抵抗强烈。

阿尔卑斯山脉占地辽阔,地形复杂,大量西夷潜藏其间,与明军进行抵抗。

两千万明军也不足以一寸一寸地清剿,所以以空中轰炸为主。

凡是发现绿色,立刻投掷农药季束炸弹。

一个大炸弹里面分装一百颗小炸弹,爆炸之后,数万平方米范围内寸草不生,并且能够一直持续五六年的时间才能被大自然净化。

明军的思路很清晰,如果打不死,那就饿死西夷。

与阿尔卑斯山脉并列的是英国的奔宁山脉战场。

不同于前者主要在山体表面活动,英国以利兹为起点,在奔宁山脉下构建了庞大的地下工事。

此时,数十台地震监测车正在利兹城外作业,它们的任务是找出利兹与奔宁山脉之间的地下通道。

这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

随着战争发展,大明的科技也在突飞猛进,农药与地震监测只是其中之二。

除了带动技术进步,经济也跟着极速腾飞。

在收复南洲与南东洲后,机场建设全面铺开。

目前,各省都已经有了民用机场,并且实现了相互通航,而伴随着航班规划需要,雷达、通讯、电子等技术快速发展。

如今,以单兵步话机技术为基础的单人移动电话已经出现,还有初代计算机、机载雷达等等。

以战带和,军需促进民需,大明并不想这么快停止战争。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西夷灭亡后,大明是真的没有战争了,到时候免不得又走上长治的老路。

如何在战后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是朱迪钊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以文宗之智尚无万全之策,朕只是平庸之辈,如何能够想出万全之策?”朱迪钊哀叹道。

“陛下不必气馁。”回朝接任首辅的林则徐说道:“治乱循环,天道轮回,非人力可定,只要做好当下,后来之事当有后来者为之。”

“卿应该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有所得?”朱迪钊问道。

“臣以为大明再无敌手,却可以有目标。”林则徐回道:“文宗曾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国朝空度六十年时光,如今还没能送人入太空,遑论出太阳系。

臣以为,当以送人登月为二十年目标,火星为五十目标,出太阳系为百年目标。”

“有个目标也好。”朱迪钊点点头,又道:“就怕后世子孙耽于享乐。”

“臣还是那句话,后来之事当由后来者为之。”林则徐回道。

就在君臣闲话时,龚自珍快步而来,行礼后说道:“启奏陛下,大漠局急奏,烈日工程完成,即将进行最后的试验。”

“好,十年之功,尽显大明国力!”朱迪钊兴奋地挥了挥拳头,继续说道:“备机,朕要亲自去看核弹试爆。”

很快,专机起飞,直奔虚无沙漠(撒哈拉沙漠)。

到了地头,工部侍郎烈日工程总管吴兆圻前来接驾。

“陛下,此次核弹当量为十万鼎炸药,为充分验证核弹的威力,臣等在核爆中心五里范围内建了工事与小镇,用于模拟战场与城镇环境。”吴兆圻说道。

如今的炸药已经不是硝化棉,而是三硝基甲苯(TNT)。

相比于最新的标准单位吨,大明人还是更习惯用鼎。

朱迪钊并不关心这些细节,他只期待着爆炸的发生。

这可是大明万世不移的法宝,可以说有了这玩意,就不用担心地方叛乱。

皇帝驾临的第二天,试爆开始。

朱迪钊待在地下掩体里,透过特制的潜望镜看着沙漠方向。

“启奏陛下,投弹飞机穿云箭已经准备就绪,臣请旨。”

“传旨,穿云箭起飞,并接通对话。”

“遵旨。”

五百公里外的机场上,早就准备就绪的喷气式轰炸机接到命令,立刻起飞。

大明的喷气式战斗力轰炸机都已经量产并入役,只是占据着绝对制空权,并且螺旋桨飞机的低空表现更好,所以前线还是使用螺旋桨飞机。

穿云箭是超音速飞机,马力全开,半个小时就到了目标区域。

按钮一按,硕大的炸弹从机舱落下,随即降落伞打开,落在了靶心位置。

穿云箭刚消失,一团火光从靶场升起。

蘑菇云冲天而起,沙尘暴伴随着轰隆隆巨响席卷而来。

“漂亮!”朱迪钊挥拳说道:“镇运神器成功,诸卿当论功行赏。”

“全赖陛下庇佑。”×若干。

朱迪钊略微克制了兴奋,说道:“此等利器,不可不投于战场,西洲战事行将收尾,诸卿议一议是否投下核弹。”

“臣以为当投。”吴兆圻说道。

不是想表功,就跟男人都爱玩烟花一样,吴兆圻也想看到核弹在敌人头上爆炸的盛况。

男人至死是少年嘛。

这也是朱迪钊的心理,否则他不会提这件事。

一枚核弹可不便宜,但是财大气粗的朱迪钊决定一次性投三发。

“不只要炸,还要全国直播,让臣民百姓都看看核弹的威力。”朱迪钊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