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禾家居吃饭(1 / 1)

加入書籤

李启点了点头,“行,我记下了。沈青,你们先走,我接完小花,再去找你们汇合。”

许保康从兜里掏出5块钱,递向了沈青,“大青,拿着。”

沈青并未伸手去接,反而问道:“舅,你这是做什么。”

许保康:“大青,建房子,用钱地方多着呢,这5块钱,是我和你妗子的一点心意,钱不多,但也够买点日用品了,拿着吧。”

说完,许保康硬把钱塞进沈青兜里,沈青正想把钱拿出来还回去,却看见李广田、豆子、小桃等人,各举着1-2张票子,想把钱递给他。

上梁,是一件喜事,按照本地习俗,留下来吃饭者,是需要给主家送一些礼金的,纯来凑热闹者,拾完糖和花生,说几句场面话,就可以走了。

李广田:“大青,拿着吧,多多少少,都是大家的一点心意。”

豆子:“上梁,给礼金,是本地习俗,大青,你不收下礼金,我可不好意思去镇上吃饭。”

小桃:“沈青,收下吧,近一年来,你帮了我不少的忙,我心里很感激,5毛,是有点少,可---”

“5毛不少了。”沈青接过小桃的钱,“5毛,能买一堆蔬菜,或者几斤兔子肉了。”

说完,沈青接过其余人手里的票子,笑着说道:“心意,我收下了,往后,大家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提。我去前边,把豆子爷请过来,人到齐了,咱们就出发。”

其实,放鞭炮、撒糖那一会儿,豆子爷、李乐、李业都来了,鞭炮声消失后,豆子爷朝屋顶挥了挥手,便领着两个徒弟回去了。

“大青,不用去了,我爷不去---”

豆子话还没有说完,沈青就已经走出了小院。

……

栽有枫杨的小院内,李乐和李业,左手拿着铁凿,右手拿着锤子,锵锵,一下接一下,在画有图形的长方体木柱上凿洞,豆子子在一旁刨木板。

豆子爷放下手中的刨子,“大青,你怎么来了?”

沈青:“我昨天在‘禾家居’订了几桌菜,现在,家里事忙完了,我过来请你去镇上吃饭。”

豆子爷摆了摆手,“我就不去了,我要留在家里摆弄木头,你们吃好、喝好,别挂念我。”

沈青:“你是李大茂的长辈,我家盖房子时,你偶尔也会过去监工,你不去可不行。”

豆子爷站起身,将沈青拉到一旁,小声道:

“你要建楼房一事,这会子已经在村子里传开了,你们全去镇上吃饭,不留一个人看着,我怕...有人心生嫉妒,跑过来捣乱,水泥,哪怕干了,都很吸水,泼上带有味道的脏水,那气味...一年都不带消散的。

你们走后,我让李乐、李业拿着木柱、铁凿、锤子,去你家干活,一有点风吹草动,让大黄喊我,他俩负责牵制住坏人。

大青,用坏心思揣度人,是不对的,但今天情况特殊,无事发生,那是最好的,有事发生,我、李乐、李业,也能帮帮忙。

这俩小子,力气一天比一天大,尤其是李业,他一个人,能扛起一根粗木头。”

沈青垂眸思索,豆子爷说的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行,豆子爷,劳您帮忙看一下,我回来时,带几样菜给你。”

“咱俩是前后邻居,不用这么客气,快领着人去镇上的,别错过了饭点。”

“好。”

沈青转身回了自家小院,接着,一个个小板凳,被搬上了拖拉机的车兜,两辆车装不下这么多人,不过,沈青和李大茂说了一声,托他租一辆带兜拖拉机,三辆车,能装下所有人。

突突---

三辆拖拉机缓缓驶出小院,停在了土路上,众人翻进车兜,找好坐位后,拖拉机缓缓向前驶了一段距离后,往西一拐,驶上了煤渣路。

许春苗、小桃等人,头一回坐拖拉机,对这种持续轻微震动的颠簸感,感到十分的好奇,有说有笑地交流各种坐车感受。

工人们大部分蹲着,或者抓住车头站着,李大茂、王川、杨河,开着拖拉机,至于李启...他骑着二八大杠去许家寨小学了。

许家寨小学,一般11点半左右放学,李启应该能在12点之前,把小花带到‘禾家居’饭店。

突突---

三辆拖拉机,排成一长溜,贴着路边往西驶去。

途中,豆子询问沈青...楼梯的粗钢筋,已经弄好了,建筑屋顶时,为何不用木板+木柱+小钢筋,整出楼梯的框架,然后,直接浇筑楼梯呢。

沈青称...工头说了,楼梯等三层楼都盖好时再浇筑,楼梯凝固了,再架木梁,整斜坡屋顶,摆瓦片,原因有三。

一,盖一层楼,浇一层楼的楼梯,那么‘1楼-2楼’和‘2楼-3楼’的连接处,有可能出现竖向断层问题,影响楼梯使用寿命。

二,有些人呐,就是脚贱,楼梯还未彻底凝固,就想踩着台阶上楼,在屋顶上踩来踩去,在水泥上留下深深的、往下凹的脚印,若及时发现了,还能用工具重新找平,若未能及时发现,只能铲掉鞋印边缘凸出部分,再调配水泥浆,浇在鞋印里,这种修复法子,很难做到完全不留痕迹。

三,安全问题,眼下,屋顶、楼梯皆没安装扶手,甭管脚贱之人出于什么心理,他们踩台阶、在屋顶溜达,不小心摔下来,主家和施工队都要承担责任。

豆子听完,了然地点了点头,三层楼梯一同浇筑,难度大、施工复杂,施工队仍选择这么做,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有粗钢筋在,他们搭个简易的木板楼梯,也能爬上爬下。

拖拉机驶上煤渣路后,速度就快了很多,不一会儿,三辆拖拉机就停在派出所西边二百多米处的空地上。

为何不停在‘禾家居’饭店门口?

概因,三辆拖拉机一停,把人店前院子堵住了,人家还怎么做生意?

小桃迷茫地环顾四周,“到了吗?”

豆子:“都走过了,咱们下车,再往东回走几十米,就能看到‘禾家居’饭店了。

咚---

沈青翻下车兜,双脚稳稳落在地上,

“大家都下来吧,咱们往东走几步,就到饭店了。”

“好嘞。”

张桂玲的座位,离车框很近,闻言,她微微起身,一只腿伸到车框外面,鞋尖乱晃,想要踩到可支撑物。

沈青想上前帮忙,舅舅许保康利落地翻下车兜,冲向张桂玲,左手抓住她的小腿,右手握住她的脚后跟,向右、向下挪一点,助妻子踩中环形物。

“慢一点,我扶着你,不着急。”

万事开头难,第一只脚踩到了支撑物,下一步就简单多了,更何况,许保康还扶着张桂玲的后背,防止她摔倒。

很快,张桂玲的双脚就踩到了瓷实的地面,其余人也陆陆续续翻下了车框,动作僵硬、难以下来者,则由旁人辅助下车。

众人都下来后,沈青领着他们往东走,来到了‘禾家居’饭店。

店门口的院子,绝大部分是平坦的空地,东边有个压水井和砖头+水泥砌成的洗手台,西边栽了一排月季,时值春天,带刺的月季枝,长出或绿、或紫的叶子。

禾家居,是个二层小楼,屋顶是平的,屋外,是带有古朴意味的青砖墙,屋内,墙体一米以下区域,涂抹了水泥,一米以上区域,涂了白腻子。

小楼捡筑面积是80多平方米,2/3区域,摆满了桌椅,1/3区域,是厨房和仓库。

四扇木门正中间上方,挂着一块牌匾,红底金字,刻着‘禾家居’三字。

这时,一个头戴白帽子、身系白围裙的青年女子走出饭店,笑着说道:“来啦,快请进,师傅们已经备好菜了,现在就能炒。”

沈青昨天下午来了一趟‘禾家居’,以‘15元一桌菜’的价格,预订了五桌菜,至于酒水...另外算钱。

沈青:“我们坐好,你们就能炒菜了,大家伙,走,进去坐。”

豆子:“大青,进店前,我想先洗洗手。”

服务员指了指东边的压水井,“那,那儿能洗手,直筒内的胶皮是新换的,不用引水,也能压出井水来。”

小桃:“我也洗洗手,双手抓了一路车框,闻着...有一丝铁锈味。”

许素芬:“小桃,你这么一说,我的手好像也有一股铁锈味,我也去洗洗。”

服务员:“你们是坐拖拉机来的吧?车框上的油漆一旦脱落了,哪怕没有生锈,手抓握车框一分钟以上,都会沾点铁锈味。我来压水,你们谁想洗手,直接到压水井旁就行。”

服务员走向压水井,快速抬压长柄,30秒后,伴随一记‘哐当’声,清澈的井水,漫过胶皮,通过出水管,流到洗手台内。

豆子率先用手接水洗脸和洗脸,洗好直接离开让位,紧接着,是小桃和许素芬,然后,是排车一长溜的众人。

洗完,众人跟着沈青和服务员,走进了饭店,掌勺的大师傅,上半身探出厨房门口,和沈青打了一个招呼。

“小伙子,来了啊,上二楼,二楼清净。”

沈青:“好,吴师傅,现在就能开火了。”

吴师傅:“没问题。”

随后,众人跟随服务员上了二楼,一面带有拱形门的实墙,把二楼化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摆了六套桌椅。

服务员:“大家随便坐,一桌能坐8-10个人,想添椅子的话,可以去墙角拿,我去准备茶水和碗筷。”

服务员把众人领到靠东的区域之后,便转身下了楼。

沈青:“大家坐吧,待会儿就上菜了。”

说完,沈青拉着许保康坐了下方。

桌子,是标准的八仙桌,一桌配八张椅子,一桌若想坐10个人,再搬两张椅子过来就行。

沈青,是主家,许保康,是长辈,两人坐下了,其余人也纷纷找位置坐下。

工人们坐了三桌,李大茂和沈青坐一桌,小桃、豆子、许春苗等坐一桌。

李广田扫了一眼四周,工人桌,空出3个座位,亲朋好友桌,空出6个座位,把李启、小花、小涵加上,也会有6个空位子,“大青,其实,订4桌也能坐得下。”

在沈青的计划里,豆子爷、许玉娟、许霞、小虎,也是要来镇上吃饭的,如此,只多出2个空位。

多2个空位VS添6张椅子,沈青果断选择前者。

沈青:“5桌刚刚好,添椅子塞人,会显得很挤,夹菜也不方便。5桌菜,吃不完的话,可以打包带回去。”

许春苗:“是这个理,东西最终都会进肚子里,不会被浪费的。”

哒哒---

三名服务员走进大厅,有的两只手各拎两个暖壶,有的端着大铝盆,盆内装着竹筷、瓷勺、小瓷碗、小汤碗。

服务员:“店里的餐具,洗净之后,还会用开水烫一遍,干净的很。来,大家摆碗筷吧。”

杏香镇没有用骨碟的习惯,服务员们开始摆碗筷,每个人一双筷子、一个小碗、一个小汤碗、一个瓷勺,李启、小花、小涵,给三人预留好的位置,也摆上了餐具。

暖壶,靠墙摆放着,铝质茶水壶,一桌一个,水里泡着菊花茶。

服务员选了一张空桌子,将一个装有各式餐具的铝盆,放到桌子上,走过来朝沈青说道:“备用餐具,就放在南边的桌子上,有需求的话,直接过去拿就行。”

沈青:“成。”

服务员走后,沈青端起铝茶壶,给大家倒水,他虽是主家,可是,和他坐同一个桌的人,辈份都比他大。

李广田端起小碗,茶汤黄亮,轻轻一吹,还会泛起一波波涟漪,轻抿一口,入口微微涩,紧接着,清润的甘甜和独属于菊花的香味,交织出不一样的美味。

李广田:“这茶...软软的,很柔和,余味温和持久,茶汤里没有一丝残渣,应该是...用大朵的黄菊花泡出来的。”

“是嘛?”许保康喝了一口菊花茶,除了菊花香味外,他没有尝出别的味道,“我是个大老粗,尝不出菊花茶之间的区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