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新房竣工了(1 / 1)
弄完,工人们对柴火堆下手。
他们将柴火堆挪到南边,拉来一车车泥土,将北边院子垫高,用石滚子压瓷实后,再把柴火垛挪回原位。
菜园内的竹棚也被拆了,鸡、鸭、兔子,只在笼子里住了两天,就搬进了青砖灰瓦房。
李大茂还拉了几车土,倒在‘菜园篱笆-土路’之间的区域。
哪一块菜畦空了,沈青可以用那些土将空菜畦垫高,就这样慢慢弄,来把菜园整块地势抬高。
如此,下大雨时,再也不用拎着铁锹,来菜园垒土坝了,水往低处流,不用担心土路上的水,会往菜园里流。
全部弄完,还剩一些沙子、水泥、青砖等建筑材料。
沈青没把这些材料退了,而是让工人们把害怕被雨淋的建筑材料,搬到了楼梯下面,至于青砖,紧挨着院墙码放起来。
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用上它们。
结清尾款那日,豆子爷和沈青一起检查新房质量。
院墙高度一致,镂空之处很通风,院子地面瓷实,不会轻易长杂草,棚架牢固,楼房墙体厚实,地面是纯水泥浆的,又平又光滑,楼梯平整,高度、宽度皆适中,楼梯扶手坚固。
二楼、三楼每个房间,都很亮堂、通透,屋顶整洁,木蜡油,令木梁、木板颜色一致,灰瓦错落有致,厨房贴了瓷砖,砖缝对齐,土灶高度、大小适中。
检查完,确认没有一点质量问题后,沈青当场结清了尾款,并邀豆子爷、李大茂、李启吃饭。
三人没有推脱,李大茂开着拖拉机,载着几人来到了‘禾家居’,店老板称自家儿子在水库捞了不少小河虾,问几人要不要吃。
沈青很喜欢吃虾,尤其是河虾,他去厨房搂了一眼,那些河虾的个头,比他想象中的要大,每一只都有2.5厘米以上长。
店老板称河虾已经吐过三天泥沙了,能直接下锅了,沈青思索一番,让老板来一大盆炸河虾。
别说,水库产的河虾就是好吃。
入油锅一炸,虾壳酥酥的,虾肉鲜甜,二者混合在一起,越嚼越香,吃完饭,沈青还让店老板再做一份炸河虾,打包回去晚上吃。
禾家居的饭桌上,豆子爷夸赞沈青年轻有为,夸赞李大茂能力强、有担当,夸赞李启脑瓜子灵、会来事,感慨...自己的孙子,要是能像三人中的一个,那就好了。
沈青发出不一样的看法,他夸赞豆子务实、讲义气、有主见、能存得住钱,这样下去,豆子的生活定会越过越好。
豆子爷摆了摆手,称豆子担不起这样的夸赞,不过,他说这话时,眼尾带着笑意,嘴角也止不住地往上扬。
果然,自家孩子,自己能损,但内心还是希望能从别人口中听到对自家孩子的夸赞。
沈青夸赞施工队技术不错,并感谢李大茂一番,李大茂摇了摇头,称不用谢,表示拿钱办事,他只是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拿出名片,递给沈青和豆子爷,称如果身边的人需要建房子,可以给其介绍一下他的施工队,他会给打折。
沈青收好名片,表示假如身边朋友要建新房,他定会帮忙介绍。
吃完午饭,回到安宁村路口,几人又寒暄几句后,便各回各家了。
新房已经建好,家具、家电啥的,就该入场了。
家具,是上了年纪的老木匠们做的,做工细致,用料讲究。
来送家具的,是老木匠们未出师的徒弟,要么是少年,要么是青年,身板壮实、混身都是力气,压根不用沈青搭把手,他们就能把家具搬到指定地方。
花架、花盆、喷壶等,搬到了三楼,木床、衣柜、书桌等,搬到了二楼,条几、八仙桌、小矮桌等,搬进了一楼。
值得一提的是,二楼有三间卧室,沈青、沈小花各睡一间,另一间也安排了床、衣柜、桌子等物,留着当客房使。
毕竟,乔宇一早就说过,他来买菜或者玩耍时,想在这里留宿一天。
做家具剩下的木料,老木匠们做成小板凳、带边框的晒板,与家具一同送了过来。
即便是用边角料做的,做工也很细致,表面也涂了木蜡油,晒板没涂木蜡油,因为...拿它晒东西时,它会被太阳暴晒,日积月累,害怕木蜡油皲裂脱落,污染晒板上的东西。
木门和院门的安装,是由专业人士来弄的,安好后,沈青按照之前的约定,给木匠们结清了尾款,木匠们称...家具保修三年,也就是说,三年之内,家具出现任何问题,比如,掉漆、开裂、断角等,木匠会上门免费维修。
沈青骑车去了一趟野集,从朱大阳那儿打听到他的新婚家电在哪里买的---玉城林华家电城。
过了大桥,一直往北走,走到头,走到‘T’字路口处,路口北边,是一大片麦田,往西拐,能到牛角园成衣批发市场,往东拐,便能到林华家电城。
政策一放开,各应家电的补货速度就上来了,除了个别物件外,手里没有定额票,也能买,只不过,价钱要比标价贵一半,个别物件会贵一倍,比如电视机、电洗衣机等。
沈青多出了一些钱,买了四台电扇、一台洗衣机、一台冰箱。
风扇,三扇台式、一扇站地式,台扇75块一台,站地式风扇105块一台。
洗衣机,白兰双缸的,一缸洗,另一缸甩,466块一台。
电冰箱,香雪海牌单门冰箱,容量为125L,上层保鲜,下层冷冻,955块一台。
这年头,凡是带电的家伙,价格都蛮贵的。
几台家电,就花了1751块钱,得亏沈青还有一些存款,不然,电冰箱得等过年时才能买了。
好在,即便不用定额票购买,每一样家电的证件、发票都很齐全,店家送货上门,且保修三年。
沈青从林华家电城回家时,是乘坐拖拉机回来的,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工人们将家电搬进屋内,讲述一遍使用注意事项后,便开车离开了。
家电进场,沈小花也是时候搬回来住了。
……
5月15日,是周六。
沈青提前一天,就拉着板车前往许家寨,将沈小花的大部分东西,书本、文具、衣服等,拉回了家,剩下的东西,许保康称...第二天送小花回家时,一并带过来。
清晨,阳光刺透薄薄的云层,普照着大地,微风抚动绿叶,带来一丝丝凉爽气息。
眼下,还没有到盛夏,早上、晚上,还是挺凉快的,地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后天或者大后天就能割了。
沈青只种了一亩半地的麦子,他一个人一天就能割完,豆子家种了20多亩麦子,豆子爷联系了一台脱粒机。
大豆手工脱粒,把豆秧晒干,用工具拍打豆秧,豆秧震动、豆荚开裂,豆粒会随着豆秧的震动,被震落到地上。
小麦手工脱粒,有两种法子。
第一种,像揉高粱穗一般,将麦穗放到板凳或者木板上,反复揉搓,接着,麦粒、麦壳、麦穗碎屑的混合物,放进簸箕内,双手握住簸箕两端,上、下、左、右颠晃,将质量较轻的麦壳、碎屑,颠出簸箕。
第二种,使用木头材质的打谷机,将麦穗塞进斗内,有节律转动把手,出风口便会喷出麦粒。
前者,麦穗上长有麦芒,徒手揉,双手都会布满麦芒划出来的细口子,那些口子,不是很痛,但非常痒,属于...把皮肉抓烂,也止不住那一股股痒感,而且,麦芒很锋利,能刺穿手套。
后者,打谷机很稀缺,市面上...完全找不到这一号工具了。
其实,将带穗的麦杆铺在油布上,待麦杆晒干后,用工具拍打麦穗,也能把麦粒拍下来,只不过,这样拍出来的麦粒,麦粒被拍碎的概率很大。
豆子爷提议两家可以一起脱麦粒,割完小麦后,先让机子前往水洼地,把1亩半的麦子脱完,机子再往西走,同时,他会喊来同村的亲戚帮忙脱麦粒。
沈青欣然答应,打算麦粒拉回家里后,就去豆子家地里帮忙。
叽叽---
麻雀站在看桃树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叫着,像是在讨论...待会儿,去哪里捉虫子吃。
小狸听到鸟叫声,轻轻一跃,跳进了看桃树主干所处的花坛,并借住醋浆草(三叶草)掩盖住身形,接着,它向上攀爬,直奔麻雀群所处位置冲去。
紧接着,一群鸟儿冲出看桃树,散开飞走了。
小狸扑了个空,也不生气,顺着侧枝,向南边一跳,跳到了仓库的屋顶。
屋顶正中央摆了一个棉垫,它躺在布垫上,四爪朝天,惬意地晒起了太阳。
新房建成后,大黄、小狸就特别爱来厨房屋顶上晒太阳,其实,盛夏来到的时候,在屋顶打地铺也挺不错的。
这不,大黄通过北侧的楼梯,来到了仓库屋顶,径直在小狸身边躺了下来。
沈青吃完早饭,打扫一下院落,便取30颗莲子,磨出一道口子后,再泡进水碗中。
等莲子发芽了,便能剥掉一点莲壳,用异能催育了,20天之后,就能带到野集上去卖,那时候,地里的活,应该早就忙完了。
泡完莲子,沈青将新买的花盆,搬进三楼花房,至于腐殖土,和店老板说好了,明天上午,店老板开车运过来。
搬完花盆,他又走进厨房,将两挂猪花油,熬成一大罐猪油。
农忙季节,体力消耗大,日常饭菜,必须足油、足盐,换做往常,熬一挂猪花油就行。
熬完猪油,已经是上午10点半了,沈青洗了洗脸,刚拿起毛巾,准备擦净脸上水渍时,就瞧见大黄冲下楼梯,跑出了院门。
从大黄那摇得倍欢实的尾巴来看,它应该是看到令自己高兴的人或者事情了。
昨天,沈青去许家寨拉东西时,许保康曾经说过...第二天,他会把沈小花送回家。
想到这里,沈青快速擦干脸上、手上的水渍,大步走出院门,向南边望去,看见许保康蹬着三轮车,载着张桂玲、小花,正往这边骑来,大黄跟在三轮车的侧边,一边小跑,一边吐舌摇尾巴。
“哥~”
沈小花瞧见沈青后,兴奋地直挥手。
沈青小跑到三轮车的后面,双手握住车框,帮忙推车,他发现车兜了装了很多布袋和背篓,问道:
“咦,小花的东西...这么多吗?”
卟---
沈小花拍了拍一个布袋,“哥,我的东西,只装了一个布袋,其余的...嘿嘿,是舅舅、妗子送给咱们的东西。”
沈青:“妗子,人,来了就行了,还带什么东西呐,太破费了。”
张桂玲摇头一笑,“嗐,都是自家东西,不值钱的。想着新房刚建好,又快到农忙季节,就带了一点能吃、能放的东西过来。布袋和背篓里装着咸鸭蛋、皮蛋、酱板鸭、炸小鱼、蛋白肉、红薯片、红薯粉、馓子、土豆。”
“土豆。”沈小花眼睛猛地一亮,“哥,妗子做的土豆泥,老好吃了,我一顿能吃一大碗。”
张桂玲指了指一个背篓,“那个背篓里,装的都是黄豆,黄皮的,肉质偏粉,做不成醋溜土豆丝,适合做成土豆泥、红烧土豆、炖汤。”
沈青:“黄皮土豆粉粉糯糯的,丢进下灶膛内的草木灰里烤熟后,味道还挺不错的。妗子,这都5月份了,您家馓子还没有吃完啊?”
一般来说,村民一年只炸一次馓子,那就是在年底炸。
张桂玲:“年前炸的馓子,三月份时就吃完了。前一段时间,玉磊来信,说想吃馓子了,我和你舅便又炸了老多馓子,想着...玉娟卖货时,饿了也能吃点馓子垫吧垫吧。那些馓子,一部分邮了出去,剩下的收进了仓库。
沈青:“原来如此。”
很快,三轮车往东一拐,穿过了院门,驶进了小院。
许保康笑道:“大青,你家两扇院门,又大又红,很气派嘛。”
张桂玲翻下车兜后,愣愣地盯着三层高的楼房,道:“保康,你话说太早了,南边的楼房,更应该用‘气派’二字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