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再抽奖(1 / 1)
这次,他决定孤注一掷,动用两次增幅机会。
深夜的旅馆房间里,王新伟拉严窗帘,将令牌置于掌心。青铜表面的温度渐渐升高,符文开始发出刺目的光芒。“启动双倍增幅抽奖!”随着意念落下,整间屋子突然剧烈震动,窗外的月光瞬间被漆黑的漩涡吞噬,仿佛时空在此处撕开了一道裂缝。
令牌悬浮而起,在空中旋转出璀璨的光轮。王新伟感觉灵魂被一股力量拽离身体,坠入无边的混沌之中。黑暗中,无数光点如星辰般闪烁,有的泛着草木清香,有的裹挟着海浪气息,还有的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冷冽。
“叮——”清脆的提示音在意识深处炸响,第一枚光点如流星般划过,融入他的识海。刹那间,海量信息涌入脑海:当手指触碰植物根茎,就能感知其生长脉络;采摘时无需工具,意念所至,果实便会自动脱落;更惊人的是,采集效率会随着植物年份增长呈几何倍数提升。
还未等他从这份惊喜中回过神,第二枚光点已裹挟着排山倒海的力量袭来。王新伟感觉自己的意识被抛入一片无垠的虚空,脚下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头顶是缓缓旋转的银色漩涡。“千万立方随身空间已激活。”冰冷的机械音响起的瞬间,整个虚空开始剧烈收缩,无数星辰般的光粒汇聚成实质,在他识海中构筑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空间与之前的截然不同。一万立方的空间像是整齐的储物间,而新获得的千万立方空间则更像一片广袤的大陆。地面是闪烁着微光的银白色金属,远处悬浮着巨大的环形山,空气中漂浮着半透明的储物格,每个格子都能独立封存物品,互不干扰。
王新伟激动得浑身发抖,他试着将仓库里的茅台酒意念导入新空间。奇迹发生了——原本堆积如山的酒箱,在新空间里不过占据了针尖大小的位置。更令他惊喜的是,新空间似乎具备某种特殊的“时光法则”,存入的茅台酒酒液在瓶中轻轻晃动,色泽变得愈发醇厚,仿佛时间在这里以特殊的速率流淌。
但兴奋过后,一阵剧痛从太阳穴炸开。双倍增幅的抽奖对精神力的消耗远超想象,王新伟眼前一黑,栽倒在床上。昏迷前的最后一刻,他仿佛看到令牌表面浮现出新的纹路,那些纹路交织成一张神秘的地图,指向未知的方向。
再次醒来时,晨光已透过窗帘缝隙洒在脸上。王新伟挣扎着坐起,下意识查看随身空间。千万立方的浩瀚空间依然静静伫立,而原本疲惫不堪的精神力,竟在睡梦中恢复如常,甚至比之前更加充盈。他意识到,新获得的空间不仅容量惊人,还具备滋养精神力的特殊效果。
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王新伟决定立即测试采集增幅能力。他来到郊外的一片果园,伸手触碰一棵老苹果树。奇异的景象出现了:树皮之下的脉络清晰可见,每颗果实的成熟度、糖分含量都化作数据浮现在眼前。他心念一动,满树红彤彤的苹果瞬间消失,再查看空间,它们已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储物格中,且每个苹果都散发着比现实中更浓郁的果香。
“这能力简直是为囤积物资量身定制的!”王新伟惊叹道。他突然想起茅台镇周边漫山遍野的茶树和草药——那些在后世价值连城的野生资源,此刻正安静地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山林里。
回到镇上,王新伟立即租下一辆越野车,备足干粮和水,朝着茅台镇西南的原始山林驶去。山路崎岖难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声响,但他的心情却愈发亢奋。当越野车停在一片人迹罕至的竹林前,他深吸一口气,踏入了这片即将被改写命运的土地。
指尖触碰到百年老竹的瞬间,整个竹林仿佛活了过来。竹节中的汁液流动声、根系的生长轨迹,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感知中。随着意念发动,成片的竹子连根拔起,化作流光没入空间。更神奇的是,被采集过的竹林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生长,原本需要数十年成材的竹子,在几分钟内就恢复如初。
夜幕降临时,王新伟的新空间里已经堆满了千年古茶、野生天麻、珍稀药材,还有数百吨刚刚采集的优质楠竹。他站在山顶,望着漫天繁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不仅是一次空间的扩张,更是一次对未来布局的全新突破。那些沉睡在时空长河里的宝藏,正等待着他用这份天赐的能力一一唤醒。
王新伟站在临时仓库的屋顶,望着远处延绵的赤水河,晨雾中裹挟着若有若无的酒香。他摩挲着口袋里微微发烫的青铜令牌,千万立方空间在意识深处延展成浩瀚无垠的银白世界,却仅有零星区域存放着茅台酒与山林珍奇。风掠过耳畔,带着潮湿的凉意,他突然意识到——再庞大的空间,若不填满生存必需品,终究只是华而不实的容器。
“先囤粮食。“这个念头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他的行动力。他深知,在1998年的中国,粮食市场尚未完全商品化,大规模采购必须小心翼翼。当天傍晚,他便驱车前往距离茅台镇最近的遵义市,在城郊一家不起眼的招待所住下,开始谋划这场隐秘的囤粮行动。
第二天清晨,王新伟换上褪色的工装裤和解放鞋,混进了遵义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麻袋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商贩的吆喝声与卡车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乐。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在各个摊位间游走,暗中观察行情。
“老板,这东北大米怎么卖?“王新伟在一个挂着“优质粳米“招牌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叼着卷烟的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他一番:“批发价1块2一斤,要得多还能便宜。“王新伟心中暗喜,这个价格比他记忆中还要低。但他依然皱起眉头:“太贵了,我听说隔壁老王那儿才1块1。“
经过半小时的讨价还价,王新伟以1块1毛5的价格谈妥了首批两千斤大米。他特意要求分批送货,每次只运两百斤到城郊的临时仓库。接下来的三天,他如法炮制,在不同摊位采购了糯米、小米、高粱等多个品种。但随着采购量逐渐增大,他发现小打小闹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第四天,王新伟直接找到了当地最大的粮食批发商张建国。张老板的办公室堆满账本,墙上挂着“诚信经营“的牌匾,檀木桌上摆着锃亮的大哥大。“张先生,我想跟您谈笔大生意。“王新伟递上精心伪造的粮油店营业执照,“我们店准备搞促销活动,需要大量粮食。“
张建国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在营业执照上停留片刻:“要多少?“
“每个品种先来五万斤。“王新伟语气平静,内心却紧张得攥紧了拳头。
办公室里陷入死寂,只有座钟滴答作响。良久,张建国突然大笑起来:“年轻人,五万斤可不是小数目。你确定吃得下?“
“只要价格合适,再多都吃得下。“王新伟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现金,“这是定金,货到付款。“
最终,双方以低于市场价8%的价格达成协议。但张建国提出一个条件:必须分十次送货,每次间隔三天。王新伟明白,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的实力,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答应。
接下来的一个月,遵义城郊的公路上频繁出现标有“粮油配送“的货车。每次货物送到,王新伟都亲自验收,确认无误后,便以整理仓库为由支开工人。当仓库大门紧闭,他便启动随身空间,看着成吨的粮食如细沙般被吸入虚空。这个过程消耗巨大,每次收纳完,他都累得瘫倒在地,额头布满豆大的汗珠。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第七次送货时,工商局突然来人检查。王新伟正在仓库里转移粮食,听到外面的动静,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他迅速将最后几袋面粉塞进角落,整理好衣衫走出去。
“你们这仓库怎么回事?每次送货都这么少,却频繁进货。“执法人员拿着记录本,眼神犀利。
王新伟强作镇定:“我们在做市场调研,不同品种试销。“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销售报表,“您看,这些是最近的销售记录。“
执法人员翻了翻报表,又检查了营业执照,总算打消了疑虑。等他们离开后,王新伟才发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这次危机让他意识到,必须加快囤粮速度,同时寻找更隐蔽的采购渠道。
他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县城。在绥阳县,他伪装成饲料厂老板,以生产需求为由,采购了十万斤玉米;在桐梓县,他与当地粮站合作,收购了八万斤小麦。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租用了三个不同的仓库,每次运输都更换车牌。
当最后一批粮食被收入随身空间时,王新伟站在空旷的仓库里,望着天花板上摇曳的灯泡,长舒一口气。此时,他的空间里已囤积了大米十五万斤、小麦十二万斤、玉米十万斤,还有各类杂粮数万斤。这些粮食整整齐齐排列在专属的储粮区,恒温恒湿的环境让每一粒谷物都保持着最佳状态。
走出仓库,夜幕中的遵义灯火阑珊。王新伟抬头看着满天繁星,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他知道,这些囤积的粮食不仅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更是他在这个时代立足的底气。而这场隐秘的囤粮行动,不过是他利用千万立方空间,构建生存防线的第一步。
王新伟摩挲着空间内排列整齐的主流粮食品种,总觉得还缺些什么。现代社会物资丰富时,人们对小众粮食不以为意,但当危机真正来临时,这些不起眼的作物往往能成为救命稻草。他翻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后世价格暴涨的特殊粮食品种,指尖最终停留在藜麦、鹰嘴豆、荞麦等名字上——这些在1998年的中国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的作物,将是他下一步收藏的重点。
第一站,他来到了云南昆明。春城的粮油市场弥漫着浓郁的稻米香气,但王新伟的目光却锁定在角落里一家专卖少数民族特色食材的店铺。店主是位戴着银饰的白族老人,柜台后摆放着陶罐装的青稞、苦荞,却不见他心心念念的藜麦。
“阿婆,您这儿有进口的藜麦吗?“王新伟用带着方言腔调的普通话问道。
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疑惑:“啥麦?没听过。“
他掏出从香港带回的彩色宣传册,指着藜麦的图片解释:“这是国外的一种高蛋白谷物,听说XZ那边有人种。“
老人恍然大悟:“你说曲玛卡啊!前阵子倒是有个藏族商人带了些,不过就几麻袋,早卖完了。“
这个线索让王新伟眼前一亮。他辗转联系上那位藏族商人,得知在DQ州的高寒山区,确实有零星农户种植这种“洋谷物“。三天后,他踏上了开往香格里拉的长途客车。颠簸的山路上,他望着窗外连绵的雪山,想象着那些生长在海拔四千米的珍贵作物。
在香格里拉县城,他租了辆越野车继续深入山区。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泥泞道路,一座被青稞田环绕的藏族村寨出现在眼前。村长丹增是个皮肤黝黑的康巴汉子,听说有人要买曲玛卡,连连摆手:“这东西产量低,自己吃都不够。“
王新伟从包里拿出带来的电子血压计和药品:“大叔,我拿这些换您的曲玛卡,另外每斤再给十倍的价钱。“在物资匮乏的山区,这些现代医疗用品远比金钱更有吸引力。最终,他以每斤20元的高价,收购了全村仅有的三千斤藜麦。当这些深紫色的谷物被收入空间时,王新伟仿佛看到了未来饥荒年代里的救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