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蔬菜(1 / 1)
王新伟半跪在堆满药材的空间入口,指尖拂过密封舱里泛着油光的铁皮石斛,忽然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菜香勾回现实。他这才惊觉,随身空间的绝对静止特性不仅能封存药材,更是保存生鲜蔬果的绝佳容器——在这个物资尚未完全丰裕的1998年,新鲜蔬菜的价值或许并不亚于名贵药材。
暮色中的省城农贸市场飘来潮湿的泥土气息,王新伟混在骑着三轮车的菜贩中间,刻意将棒球帽檐压得极低。市场东头的白炽灯管在水雾中晕染成朦胧的光斑,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他捕捉到关键信息:“凌晨三点,西郊冷库旁的果蔬批发市场才是真正的源头。“
凌晨两点的街道寂静得瘆人,王新伟裹紧外套,驾驶着租来的厢式货车驶向城郊。远处的冷库像座巨大的钢铁堡垒,而旁边占地百亩的批发市场早已灯火通明。成捆的大葱、成筐的西红柿在叉车的轰鸣声中流转,冰碴混着烂菜叶在地面凝结成滑腻的泥沼。
“老板,这黄瓜怎么批?“王新伟在一处堆满竹筐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满脸胡茬的汉子,正往冻得通红的手上哈气:“本地黄瓜两块五,山东来的三块二。“他弯腰捏起一根黄瓜,顶花带刺的表皮还挂着冰晶,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心头一动——这种低温保存的蔬菜,存入空间后保鲜效果或许更佳。
“山东黄瓜要两千斤,另外给我配两千斤西红柿、一千斤青椒。“王新伟掏出皱巴巴的采购单,“每天这个量,连续送一周。“摊主握着计算器的手顿住了,浑浊的眼珠在他脸上打转:“你要这么多?开饭店的?“
“给学校食堂供菜。“王新伟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红梅香烟,“您放心,现金结账。“交易敲定后,他在市场里转悠了整整三小时,与十余个摊主达成长期采购协议。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他的车厢里已塞满带着晨露的水萝卜和紫皮洋葱,而空间里的保鲜舱正在自动调节湿度。
但大规模采购很快引来了注意。第三天凌晨,当他正在清点刚到的西蓝花时,市场管理员突然出现:“小伙子,每天拉走这么多菜,手续齐全吗?“王新伟强作镇定,从车内取出伪造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又往对方手里塞了几张钞票:“刚入行,不懂规矩,您多担待。“
危机暂时解除,王新伟却意识到必须改变策略。他开始在周边县城的蔬菜基地直接收购,伪装成农业合作社的采购员,开着印着“绿色农产品“字样的货车穿梭于田间地头。在一个种满寿光尖椒的大棚里,他蹲在泥泞的垄沟间,看着菜农将沾着泥土的尖椒装进竹筐:“王叔,这些辣椒我全包了,另外您能不能联系周边的种植户?“
交易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下起瓢泼大雨。王新伟冒雨将最后一筐尖椒收入空间,转身看见菜农王树德正用塑料布拼命遮盖剩下的菜苗。他二话不说,脱下外套帮忙遮挡,这个举动彻底打动了对方。此后,王树德不仅为他联系了二十多个种植户,还主动提出以低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供货。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储存那些娇气的叶菜。在收购菠菜时,王新伟发现即便低温保存,叶片也会在十二小时后发黄。他尝试将整捆菠菜带着泥土存入空间,惊喜地发现只要根系保持完整,菜叶就能维持鲜活状态。这个发现让他如获至宝,开始大量收购带土的香菜、生菜,甚至直接买下菜农的整块菜地,连土带菜一并收入空间。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收购草莓时。当货车满载着刚采摘的红颜草莓驶离种植园,半路突然被拦下来检查。王新伟看着执法人员打开车厢,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千钧一发之际,他指着副驾驶座上的保温箱:“领导,这是给福利院送的爱心草莓,您要是不信可以检查。“说着掀开保温箱,露出最上层鲜红欲滴的草莓。
执法人员的态度缓和下来,随意翻看了几箱便放行。等车辆拐进无人的山路,王新伟立刻将所有草莓转入空间。他靠在座椅上喘着粗气,发现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这次的惊险经历让他意识到,必须建立更隐秘的运输网络。
一个月后,王新伟的空间里开辟出专门的“绿色王国“。十万斤西红柿在特制的气调舱里泛着光泽,成排的生菜像绿色地毯般铺展,带土的韭菜甚至还在缓慢生长。他站在空间入口,看着这些封存的新鲜生命,忽然意识到自己不仅在囤积财富,更在为未来保存着珍贵的食物基因。
当最后一批云南空运来的小黄瓜被收入空间,王新伟望着省城方向若有所思。他知道,这场关于新鲜的隐秘战争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时空保鲜库,终将成为抵御任何危机的坚实堡垒。
王新伟摩挲着空间内湿度恒定的果蔬舱,目光扫过整齐码放的蔬菜,突然被记忆中一颗晶莹剔透的荔枝刺痛了神经。在1998年的冷链物流尚未完善的时代,南方水果在北方市场不仅价格高昂,且大多因长途运输损耗严重。而他的空间具有绝对静止特性,简直是储存鲜果的天然宝库。
“必须拿下整个南方的水果版图。”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炸开的瞬间,他已经发动了租来的越野车,导航直指最近的水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亭。八月的邕城热浪裹挟着芒果与酸角的甜香,王新伟站在市场入口,望着熙熙攘攘的货柜车与推着板车的果贩,深吸一口气扎进人流。
“老板,这桂七芒怎么批?”他在一个堆满青芒的摊位前驻足,摊主是个戴着斗笠的壮族妇女,利落地削开一个芒果,橙黄的果肉溢出香甜的汁水:“一级果四块五一斤,要得多可谈。”王新伟捏起果肉观察纤维质地,前世作为资深吃货的经验告诉他,这批芒果甜度至少20度以上。“五千斤,连夜送到城郊仓库。”他掏出一沓现金,在对方惊愕的目光中补充道,“后续每周都要这个量。”
但真正的硬仗始于收购荔枝。当他辗转来到茂名根子镇,正逢妃子笑的尾季。果农陈阿伯蹲在自家果园的老荔枝树下,望着枝头稀疏的果实直摇头:“今年产量低,剩下的都被预订了。”王新伟却注意到果园深处有几棵挂果饱满的老树,树皮上斑驳的苔痕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阿伯,我要的不是普通荔枝。”他摘下墨镜,指着那几棵老树,“您看这些百年古荔,我愿意出十倍价格。”陈阿伯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警惕:“你要这么多古树荔枝做什么?”王新伟从包里掏出香港某食品杂志的旧刊,上面刊登着关于古树荔枝药用价值的报道:“用来做高端果脯,出口到东南亚。”
经过三天的拉锯,王新伟不仅以每斤80元的天价收购了古树荔枝,还说服陈阿伯成为长期供货商。当第一筐带着晨露的荔枝被收入空间,他特意观察了半小时——在绝对静止的环境里,荔枝鲜红的外壳没有丝毫褐变,连果蒂处的绿意都鲜活如初。
在海南的收购经历堪称惊险。为了获取正宗的树上熟贵妃芒,他深入CJLZ自治县的山区。山路崎岖难行,越野车在泥泞中打滑时,王新伟几乎以为自己要被困在雨林深处。当终于抵达黎族村寨,寨老却拒绝出售芒果:“这些是祭山神的贡品。”
王新伟没有放弃,他注意到寨子里的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胶鞋,主动提出捐赠一批运动鞋。第二天,当满载运动鞋的货车开进寨子,寨老终于松口。交易当天,黎族姑娘们用竹篮盛着金黄的芒果,在祭祀歌声中将鲜果递到他手中。这些带着仪式感的芒果被单独存放在空间的“圣果舱”,成为他最珍视的收藏。
榴莲的收购则充满戏剧性。在泰国水果商云集的凭祥口岸,王新伟为了抢购金枕榴莲,与越南商人展开激烈竞价。当对方将价格抬到离谱的每斤15元时,他突然亮出杀手锏——一份伪造的东南亚水果进口合同。“我背后是整个珠三角的经销商网络。”他将合同推到泰国老板面前,“这次要五百吨,后续每月都有订单。”最终以每斤12元的价格拿下这批榴莲。
但最让他兴奋的发现是在云南西双版纳。当地果农偶然拿出的神秘水果让他瞳孔骤缩——这竟是后世价值千金的燕窝果。“这叫麒麟果,我们自己吃的。”果农憨厚地笑着。王新伟立即提出承包整片果园,不仅以高价收购现有的果实,还预付了三年的承包费。他甚至说服果农嫁接育苗,准备在未来建立专属种植基地。
随着收购规模扩大,风险也如影随形。在湛江收购菠萝时,当地的水果地头蛇盯上了这个出手阔绰的外地人。某天深夜,三辆面包车将他的货车逼停在国道边。王新伟镇定地摇下车窗,将一箱刚收购的徐闻菠萝蜜递出去:“几位兄弟,尝尝鲜?我是给香港超市供货的,以后还请多关照。”同时悄悄塞给领头人一沓现金。这场危机暂时化解,但也让他意识到必须建立更隐秘的运输渠道。
三个月后,王新伟的空间里开辟出壮观的“南国果仓”。荔枝与龙眼在气调舱里泛着莹润的光泽,榴莲单独存放在防臭密封间,燕窝果被安置在恒温恒湿的水晶舱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利用空间的特殊属性,将部分带根的果苗移栽其中,那些被封存的芒果树、荔枝树仿佛时间凝固的艺术品,枝头的花苞永远保持着待放的姿态。
当最后一批广西百香果被收入空间,王新伟站在临时仓库的屋顶,望着满天繁星。南国的晚风带着熟悉的果香拂过脸颊,他知道,这些被封存的不仅是水果,更是一个时代的味觉记忆。而他的时空果仓,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颠覆整个食品行业的秘密武器。
王新伟站在千万立方空间的入口,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茅台酒、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封存完好的新鲜果蔬,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中,除了食物和药材,各类生活用品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生存物资。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铜令牌,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目标: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那里密集的工厂集群,正是批量获取优质生活用品的绝佳之地。
1998年的深圳,空气中弥漫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气息。王新伟穿着普通的灰色西装,背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帆布包,混在匆匆忙忙的人流中,走进了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这里的景象让他震撼:狭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店铺,货架上摆满了BP机、随身听和各种电子元件,此起彼伏的粤语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老板,这款爱华随身听怎么拿货?“王新伟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指着玻璃柜里的银色机器问道。摊主是个戴着金链子的中年男人,抬眼打量了他一番:“散客280,量大从优。“王新伟心中暗喜,这个价格比他记忆中还要低。“我要五百台,能给什么价?“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摊主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你要这么多?做批发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王新伟以每台220元的价格拿下了五百台随身听。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特意要求分十次送货,每次五十台,送到不同的临时仓库。离开摊位时,他的目光扫过旁边店铺里堆积如山的耳机和电池,心中已经开始盘算下一轮采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