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 / 1)

加入書籤

闻教授沉默一会儿,回答道。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梅校长听到,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惆怅道。

“连闻教授你都决定留在这里了。那位真的失了天下民心了!”

闻教授一开始可是老蒋的支持者,甚至为此和鲁迅在报纸上吵过架。

西安事变的时候。

水木的左派学生欣喜若狂,大家大喊大叫,要求公审、枪毙蒋。

闻教授激动地在课堂上,横眉怒目地扫视全堂后,厉声问道。

“国家绝不容许你们破坏,领袖绝不容许你们妄加伤害!”

“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力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

……

虽然是抗战胜利后,内战的爆发,才让闻教授和民国政府彻底决裂。

可是,闻教授也曾经对华教授深有感慨地说起过。

“要不是这些年颠沛流离,我们哪能了解这么多民间疾苦?哪能了解到反动派这样腐败不堪?

当时没有对比。

闻一多也对陕北不太了解。

现在不同啊。

昆明。

学生是在土房、草屋上课。

他们这些算有名气的学者、教授的工资都领不到。

更不用说那些讲师这些人了。

教授也好、讲师也好,家里要是不富裕的,他们的老婆都要亲自种菜、养鸡鸭这些,来拿去换钱过日子。

要是大家都是这样。

闻教授他们无话可说。

毕竟现在国难当头,为了抗战,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是……

让我们受苦受累。

你们国民党的高层,尤其是四大家族照样大鱼大肉。

还他娘的。

前方吃紧,伤师失地;后方紧吃,醉生梦死。

反观陕北这里。

是显得穷,很落后。

但人家有志气,有气节。

除了伤员、病员能吃小灶,其他人,包括首长这些人都是一样的待遇。

顶多就是首长的每个月的津贴多一点点,能多买2包烟。

人家将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军队去打鬼子。

去发展,去建设。

去请我们这些学者,教授来教书。

在昆明,我们正常工资都拿不到。

在这里,工资200元。

全家吃饱不说。隔三差五地还能老朋友下个馆子,喝点小酒。

小日子过得舒坦。

更不用说,还有稿费这些收入。

民国政府将我们当奴才使唤。

人家把我们当宝贝。

国士待之,国士报之!

闻教授现在对民国政府,对姓蒋介的那位可是十分有意见。

他可是满肚子火。

姓蒋的最好不要做什么出格的事。

不然他就会明白什么叫不要得罪一个文人,一个写文章的文人,还是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文人。

全篇不带一个脏字,能将你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更狠的是人家能天天骂,年年骂。

骂到你恨不得拿枪崩了对方,好图个清净。

宴请了梅校长,晚上拉着他到自己的那套院子。

在后村,离YA市中心有点距离。

虽然只是民宅,地方也不大。

但是胜在干净,清净。

几个人坐在院子里吹着夜风闲聊着。

高女士端来了一个果盘。里面装着花生、瓜子这些。还端来了茶几这些。

梅校长看着远处还灯火阑珊的延安。

他站在夜空下,仰望星空。

梅校长惆怅地说道。

“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回到昆明,又成了孤家寡人了。只怕又要挨骂了。”

闻教授开口道。“你也来陕北算了。那里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梅校长苦笑一下。

“哪里有那么简单。还有那么多人需要照顾。更何况还有那些学生的学业问题。”

闻教授也明白对方身上的担子。

他只能开口道。

“梅先生,当早做决定。”

梅校长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看向延安,良久只是长叹一声。

在陕北待了将近5天,除了去了延安。

他还去了西安,还有汉中。

在汉中机场,廖陈云拿着10万美元箱子递给了梅校长。

“知道你们现在经费困难,这是我们的一些心意,希望能帮到你们!”

梅校长接过那不轻的十万美元现金的箱子。

一番感谢后,他带着一番感触,以及带着一大堆教授写的期末试卷回去了。

一回到昆明,梅校长就安排人员打印试卷,准备期末考试。

重庆。

蒋排长听到教育部长陈立夫的报告。

“也就是说,这次他还是一个人回来。那些人在中央三番五次严令下,他们依然要留在陕北是吧。”

陈立夫面无表情地点头。“是的。”

蒋排长气的,大声呵斥道。

“去!立即将这些人全部革除。”

“这样通敌的,我们一概不能要。”

陈立夫无所谓。

反正他的基本盘是在国立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大部分都和他不是同一条心的。

“是。”

教授、讲师被革除的消息传来。

廖陈云喜笑颜开。

“这运输大队长当的可真是称职。我们想要什么,他就送来什么。”

“要不是他杀了我们那么多同志,我都认为他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的卧底。”

“按照你的说法,就是他这是怀着大无畏的精神,以身设局。”

郑龙对于对方的做法,都有点无语了。

后世的人都知道21世纪最贵的是人材。

哪怕做做样子,也要展示出一番爱才的姿态。

他倒好。

连这点工资都要扣。

连这样重要的人才都不重视。

将人才逼到延安这边。

民国不亡,天理何在。

郑龙笑着说道。

“他不要,我们要,我们还嫌不够,想将海外的那些人才都先请回来。”

“不然等到全国解放了。那些人才想回来就有些麻烦了。”

廖陈云想起这件事,说。

“都忘了和你说这件事了。”

“你之前提到关于这件事,我们也派人和他们取得接触。不过不少人还在观望中。”

“想要说服他们,还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诚意来!”

郑龙也明白。

现在的情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样。

当时全国解放,又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又完成了一五计划,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还在打仗中,唯一合法的政府又是重庆的那位。

这些人自然多了顾虑。

郑龙说道。

“他们有顾虑,那我们就将打消他们的顾虑。“

“用事实来证明!”

延安机场。

随着陕北集团的拆分,廖陈云、郑龙两个人的工作减轻了很多。

今天,是他们即将踏上旅途,去往美国的日子。

本来早就应该去的。

只是诸多事情一直拖着,一直拖到现在,他们才终于有空,要出发了。

这趟旅途可不容易。要绕道去苏联,再去远东,然后去阿拉斯加州,再穿过加纳带,最后抵达华盛顿州。

是华盛顿州,不是华盛顿特区。

这两个地方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是在西海岸,一个是在东海岸中大西洋地区。

基本上是要横跨整个美国大陆。

也就是现在苏联需要美国的帮忙,才准许这样的航线。

不然平时指望苏联能容许美国飞机越过白令海峡,飞到苏联境内?

在苏联远东,廖陈云和苏联远东司令见面。

讨论了关于东北抗联必要时躲到苏联境内的事,以及苏联务必要保证这些人安全和自由的问题。

除了这个,还有武器弹药、粮食等交易的一些事。

苏联抗住了德军的进攻,可自身损失巨大,更还涉及到反攻的问题。

苏联是有所求,对于廖陈云提出的要求,那当然是满口答应。

郑龙和对方讨论的是关于重武器的交易的事。

以每门4万8千美元的价格,卖给苏联500门,美M2式105mm榴弹炮。

以每门7万6千美元的价格,卖给他们200门,德造88mm高射炮。

……

苏联以石油、宝石,还有一些当年从中国掠夺走的文物来交易。

双方都对这次交易很满意。

带着虚假的热情,和拥抱。

廖陈云、郑龙告别苏联人,继续踏上旅途。

穿过白令海峡,在加拿大战斗机的监视下,抵挡华盛顿州

换成美国提供的航机,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抵达华盛顿特区。

一下飞机,上百个记者已经早早等待着。

闪光灯就闪烁个不停。

廖陈云挥挥手。

他可是新闻发言人,出面接受采访。

郑龙不想暴露身份,继续坐在机舱里。

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来到机舱。

他伸出手。“很高兴认识你。”

郑龙笑着和对方握手道。“也很高兴认识你。洛克菲勒先生。”

洛克菲勒坐下。

空乘立即给对方倒了一杯香槟。

洛克菲勒看都不看一眼。

他看着对方。

“你要的数量不少,我们当然能提供。”

“但是我们怎么能相信你能支付?”

郑龙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存折,放在桌子上递到对方面前。

“这是大通银行,也就是曼哈顿银行的户口。”

“你可以去验证我们的实力。”

洛克菲勒拿起存折看了一眼里面的余额。

他很满意对方的经济实力。

这样大家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讨论了一下关于这每年几千万吨石油的大事了。

洛克菲勒这个时候才有心情拿起高脚杯。

他开口道。

“我很好奇。你们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石油。”

“你们不是日本,他们需要燃油来给他们的战舰、飞机,坦克使用,保证他们正常使用。”

“可你们根本没有这些。”

“很明显你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甚至你们连像样的轮船、汽车这些都有。”

“你们进口那么多?不怕浪费?”

听到对方想要购买上千万吨石油,洛克菲勒也是吓了一跳。

他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在糊弄自己。

可是了解到对方的财力,尤其是对方提供的银行资产能力。

他这才相信对方的要求。

可这样更加让他感到疑惑了。

对方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他买那么多石油是干什么?

郑龙哪里会和对方说实话。

他胡扯道。

“日本在美苏英中的联合打击下,失败是迟早的事。”

“一旦日本战败,那么就是我们和民国政府之间的事。我相信迟早是会有一战,我们迟早也要有坦克飞机这些,也需要石油来供这些装备来使用。”

“你也知道我们国家可是贫油国家,迟早都是需要大量的石油。现在不过是未雨绸缪而已。”

洛克菲勒可不怎么相信对方说的这些。

不过自己也找不出对方购买大量石油的具体原因。

有钱不赚,王八蛋。

更何况人家也说了,怎样运输是他的事。他会安排。

自己要做的只是将石油分批次送到对方指定的仓库里。

虽然现在是战争期间,石油上涨了不少。

但是对方也不是现在就要买进全部。

他们是要等战争胜利后再买分批购买。

现在是初步达成协议而已。

战争一结束,石油需求量必然会暴跌。

利益严重受损。

现在有人要打量买进。

洛克菲勒怎么可能拒绝这样的好事。

至于对方购买了石油是要干什么,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廖陈云负责政治上的事,四处演讲,宣传抗战,宣传反法西斯,宣传中共。

当然也宣传中美传统友好关系。

郑龙负责经济上的事,和美国几大财团接触,讨论关于石油买卖、钢铁设备、化工设备等一系列的事。

前前后后签下了上百亿的合同。

当然这不是一次性现在就要拿出来的。

订金也不过是15亿,剩下的是要等到后面,按期支付。

现在的百亿美元的合同,可是堪比后世几千亿美元级的贸易合同。

这样一个大买家,那可是受到了全美政商两界的热烈欢迎。

去到哪里都是最顶级的贵宾。

至于什么种族歧视,通通不会出现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不单单是在中国。

洋鬼子也一样能推磨,只要钱给够了。

想和钱先生见面,那也是可以立马安排的。

在洛杉矶,郑龙、廖陈云见到了钱先生。

分主客坐下。

“钱先生,你也知道国家正在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我们需要武器。厉害的武器。”

“我们希望能委托你设计制造一种武器,类似德国的铁拳火箭筒,以及美国巴祖卡火箭筒的那种武器。”

“当然不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我们已经联系了其他几位科技人才,我们希望你们能通力合作,尽快将这火箭筒研制出来。”

“我们会支付研究费用,以及你们的报酬!”

“希望你看在同是炎黄子孙的情分上,不要拒绝我们的请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