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父子二人同台竞技(1 / 1)
实话实说。
现阶段的大唐,是不适应这些改革的。
因为任何的制度改革,都绝对不能跳脱真正的现实情况,否则的话,就是越改越乱,越改越完蛋!
大唐如今,还有一些地区尚且在以物易物。
这时候强行颁布政令,在大唐全国范围内执行一条鞭法,规定每年的赋税,只能交铜钱或者是金银币,那岂不是太操蛋了?!
有些地方的百姓,都不用铜钱。
你让他们拿铜钱来交税,和逼着人造反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如果朝廷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快的话,非但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还容易扯着蛋。
况且。
李承乾其实也不急。
他今年未满三十,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属于绝对的青壮年,最起码还能执政二三十年!
所以他完全不急躁,慢慢来即可。
当下朝廷的第一要务,还是大力促进商贸发展。
并推进王化,让整个大唐,在各个方面都快速进步,直到达到李承乾心中,可以实施各项改革的地步。
就像科举制度。
在秦汉搞这一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百姓们连饭特么的都吃不饱,书籍同样没能普及,能认几个字就不错,谁跟你之乎者也,论述王霸之辩啊!
李承乾扫了眼不远处的摊位后。
见到围拢的人越来越多,兑换金银币的人也越来越多,便满意的笑了笑,收回目光,端起桌上的茶汤,抿了一口。
在座的。
有杜荷、赵节和张柬之等人。
无一不是李承乾的亲信或者是妹夫,所以李承乾便伸手拍了拍张柬之的肩膀,笑道:“张卿。”
“封禅之后,你就去祁州吧。”
“到时候朕会在那里设置一个大都督府,并让阿史那社尔担任大都督府长史,你则担任大都督府司马一职,配合阿史那社尔处理军政要务。”
闻言。
在座的几人都是瞬间明白了这话的深意。
祁州,也就是曾经吐谷浑国都伏俟城周遭地区,临近青海湖,环境还算不错,是高原之上的富庶之地。
几年前大唐吞并吐谷浑,并设立州县之后。
祁州就一直是统治吐谷浑故地的核心,皇长子陇王李象便坐镇于那里。
如今。
既然要设置大都督府了。
那也就意味着陇王李象即将返回京师,不再继续留在祁州坐镇!
不出意外的话。
陇王李象会在京师呆上几年,而等明后年时,已经十三四岁的辽王李厥,就会像几年前他的兄长那样,被外放边疆坐镇。
兄弟二人,一内一外。
这么来回离京回京的考验下来。
李承乾相信,通过这样类似于养蛊的手法,一定可以选出一个令他满意的大唐储君。
当然。
储君人选自然还有他的三子李绥。
不过李绥太小了,参与储君的竞争,最起码也得是十几年后的事情,现在还不在考虑范围内。
至于阿史那社尔。
他虽然是突厥贵族,可经过这么多年的沐浴王化,除了名字之外,跟汉人完全没有区别了,对于大唐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虽然名为大都督府长史。
可实际上,权力却绝对不会和其他几个大都督府长史一样大。
军事,可以他来负责。
但文政,李承乾则交给了张柬之!
“祁州局势虽然还算平稳,可也并非是什么太平之地,张卿要小心谨慎才是。”
“朕会派人护着你的。”
“到时候朕再让长乐每年春夏过去,与你团聚,秋冬之时在让她回来,不过这也只是朕的想法,届时看你们两个的意思再定吧。”
到底是自己的妹夫。
人家成婚刚一年半,李承乾也实在不好让自己妹妹守寡个三五年,所以也就只能这么做了。
“臣谨遵陛下之命。”
“只是陛下,臣还有一件事要问。”
“嗯?”
“既然陛下在祁州那边设置了大都督府,那吐蕃那边,是不是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吐蕃灭国,已经两年了。
在这两年间,李承乾留下的牛进达、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人,可谓是在文成公主的指挥下,把吐蕃上上下下给犁了一遍!
杀的人,恐怕能够填满整个河口城!
在这种铁血手腕的处置下,吐蕃国内的反唐势力,已经被杀的近乎灭绝了,剩下的也只能像老鼠一样藏在暗处,等待时机。
按理来说。
吐蕃似乎也可以呗彻底吞并,然后设立州县,派遣流官治理了。
李承乾闻言沉思。
但直到过了许久之后,他也并没有敲定此事。
“此事先搁置。”
“朕回去就亲自写一封信,送去文成那里,询问一下她这个吐蕃国王太后的意思。”
玉吐蕃现在,是有国主的。
就是松赞干布的孙子…当然,理论上来说是这样,可实际上似乎却并非如此。
因为这位吐蕃国主,长的和松赞干布“不太像”。
所以几乎没有人把他当成真的吐蕃国主来对待,况且一个满岁小儿,走路都不太会,屁都不懂。
不过这都不重要。
都有一个这样身份的人,坐在吐蕃的王位上,对于大唐来说就够了。
借助这个小儿。
文成公主已然成了吐蕃的王太后。
一国大权在她手中,杀起人来,那简直比当年松赞干布收拾不忠部落一样心狠手辣!
蛮夷之辈,向来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文成公主这么一通杀下来,吐蕃国内已经冒出了一大批部落效忠于她。
吐蕃的局势。
正在向着对大唐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一人来到李承乾身侧,躬身行礼后禀报道:“启禀陛下,太上皇已经从长安启程,七日后即可抵达洛阳!”
在场众人,闻言瞬间一愣!
太上皇?
他不在骊山行宫呆着,跑到洛阳来干什么?!
李承乾看出了众人的疑惑,于是敲了敲桌案,轻声一笑。
“别慌。”
“父皇是朕请来,一起去泰山封禅的!”